传嘉庆十一年(1806年)六月,陕西宁陕驻兵因减发银两而哗变,变兵攻城劫狱,杀死官员,发展到一万余人,朝廷派四川崇州人杨遇春等人率军平定。道光五年(1825年),杨遇春担任代理陕甘总督。他一生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战法多变,皆陷阵,冒矢石,或冠翎皆碎,或袍袴皆穿,未尝受毫发之伤,世称“福将”;其部每战必张黑旗,时称杨家军,杨侯爷。杨遇春在外十余年,远离家乡。虽然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总是想念家乡的味道。所以常常叫家中大师傅做很多坛五香豆腐乳,豆瓣辣椒之类家乡美味,每个季节都会送些过去,之后总督吃饭或者请客,总要添上一碟五香豆腐乳,客人们都赞不绝口.所以家中后来都有年年做五香豆腐的习惯,而且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而家居元通镇的杨遇春后人杨大爷传承了杨家制作五香豆腐乳的工艺,民国时期在国军中还常常将未用完的豆腐加入豆瓣酱、黄菜油、食盐、香料后装入腌坛中制作五香豆腐乳,深得长官喜欢。新中国成立后杨大爷回到家乡元通增福街107号,还是不改年年都做五香豆腐乳的家传习惯,还特用西江河特有的二荆条辣椒和惜字宫又清又甜的古井水泡制,并饱读医书选用名贵中药材作香料。元通镇特有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微生物群,惜字宫千年古井优质的水源造就了杨大爷五香豆腐乳的陈香细嫩、嫩色杏黄、回味悠长的风格。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杨大爷又开始了停了多年年年都做很多五香豆腐乳的习惯,赠送亲朋好友。由于杨大爷豆腐乳全部采用原生态秘制工艺制作,具有其独特的内色性黄、沉香细嫩、入口化渣、回味悠长之特点,食者无不交口称赞为佐餐之珍品。欣喜值政府创AAAA景区之际,重新发掘传统特产,既是传承古镇文化之精髓,亦是弘扬中华民族美食之精神;既是旅游元素之必需,亦是地方特色之保存。元通老百姓都叫它五香豆腐乳的元通豆腐乳,因其口感好、营养高,闻起来有股臭,吃起来特别的香味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是一道经久不衰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