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吧 关注:80,647贴子:745,620
  • 16回复贴,共1

本人对于唐僧的游记的个人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希望我的分析能为看不懂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当年我15岁,思维还是太浅显,很多东西理解不了。当然我现在的思维依旧很肤浅,只是比当年的自己强了那么一丁点罢了。
现在看起来,这些话并没有太多难懂的地方,可当初偏偏就觉得很难理解……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0-02 23:18回复
    天泽国,多少年前也许有着一次不同寻常的爆发。但这是一次悄然无声的爆炸,这就是冰河时代的终结。我在天泽国巨岛的景观中去把握这次变化的情景。在这个巨大的岛屿上,刻满它万年前流动的几千里长的痕迹。而当冰河期的积雪消融之时,大陆开始百花开放百果生长。人类从岛屿动身,漫游了。
    (“它万年前流动的几千里长的痕迹”中的“它”应该是代指的冰河。唐僧没能直接看到令冰河时代终结的爆炸过程,只能根据冰河在岛屿上流动的痕迹来猜测这次变化的过程。
    既然冰河时代终结,冰雪便开始消融。这个时候,大地出现了生机。
    动物植物开始诞生,也包括人类。当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甘心留在这个岛屿上,总有冒险家会往外闯。)
    而这出发地一定不止一个,如此多千奇百怪的生灵在我的眼前跳跃,我从他们的祭舞和赞歌中查询那被遗忘的部族若隐若现的历史,在不相同的传说源头相同的天地开辟,无限水域中的无数个孤岛,汇聚于这片狂欢的海洋,而那些孤独漂动的故土,又是在亿年前像花种一样被喷向万里之外的冷寂,在那里孕育出生命,然后那必不在之中的归皈识促使他们从四面八方历尽艰难回到原始土,这也许是保证灵类永远多样的必然之选。
    (不光是天泽国巨岛上的生物离开岛屿四处漫游,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岛屿,其他岛屿上的生物也同样会选择离开出生地进行迁徙。
    每一个生物的舞蹈中都带有本族的特色,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些他们所代表的种族的历史。
    但是唐僧发现,尽管种族之间的历史各不相同,即文中所谓“不同的传说源头”,但“天地开辟”的整个过程一定都是相同的,因为大家都生存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片土地上。
    以孤岛为例,这些孤岛以前都是一块块“孤独漂动的故土”,“汇聚于海洋里”。
    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重大改变,例如地壳运动什么的,这些小土壤“像花种一样”被喷洒向了冷寂的远方。
    于是又回到了文章开头时的情景,因为“冷寂”,所以出现了“冰河时代”,然后时代终结,于是岛屿“在那里孕育出了生命”。
    为什么说“皈依识”“必不在之中”呢,因为“皈依识”本来就不存在于生物的意识中。
    换句话说,在生物被孕育出来的时候,它们的脑袋里是没有“皈依识”这种意识的。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不运动,就不存在生命。
    所以,为什么这些生物都想着离开岛屿,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运动的。举个例子,你把一堆蚂蚁放在地上,它们难道不会到处跑吗?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0-02 23:19
    回复
      最终,所有的生物都来到了“原始土(见原文)”。
      联系上文,我认为岛屿产生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只有一大块土壤漂浮在海洋里,然后它被洋流冲散,分裂出许多小块。
      于是这些小块“像花种一样被喷洒了出去”,形成了一个个岛屿。
      所以这一大块土壤就是原始土。
      有意思的是,这些生物经过或长或短的漫游路后,最终都像约好了一般全部回到了原始土。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把它们拉了回来一样。
      这只无形的大手,作者把它命名为“皈依识”。即使皈依识这个概念从未在生物的脑袋中出现过。
      自然界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无形的力量呢,因为这是“永保生命多样性的必然之选。”如果生物无法聚集在一处,那么在迁徙的途中,今天这个种族死在这里,明天那个种族死在那里,存在的生物种类就会越来越少了。
      仔细一想,这段短短的文字描述的场景相当壮观,无数岛屿漂浮在海洋上,数不清的动物在迷茫中开始漫游,最后默契地回归了故土。
      生物是永远代代相传的,生命的希望永不磨灭。无论你把它们分隔得多远,它们最终还是会聚集在一起。)
      百万年之久,历尽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突然发现大地鲜花盛开,四周动物成群,从此开始了一种与从前迥然不同的生活。
      (妈个鸡这段话少主语啊大兄弟!
      主语应该是某一个生物。
      他在漫游中历尽苦难,终于回到了原始土。然后惊喜地发现,生物的回归使得土壤也恢复了生机。百花开放动物成群,他的生活再也没有在岛屿上那么枯燥了。
      关于天泽国的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有三:
      一,环境是会不断变换的。
      二,分离的生物会再重聚。
      三,生的希望永不熄灭,被冰河冰冻再久的土壤也能够恢复生机。
      当然,这些是唐僧的感悟。
      但是这些感悟都在悟空身上得到了印证。
      一,草长莺飞的花果山被雷劈火烧,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
      二,“花果山,什么时候能够重新长出花果来?不过,种子已经洒遍天下了。”这句话是关键。
      这句话的后半句“种子已经洒遍天下了”不仅实现了,而且这些希望的火种最终又汇聚在了一起——被悟空赶走的群妖最后又重聚于花果山(详见百年孤寂的结局)。这是对应的第二点。
      这句话的前半句完美对应了第三点。花果山又长出了小草,生机盎然。
      所以说,为什么孙悟空最后还是选择和唐僧继续走西游路,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他们俩的思想和经历有相通之处。
      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一点,但是我作为一个读者是能从细节中看出来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0-02 23:21
      回复
        隐雾山,当那里的占星者在观察一颗星时,他能知道有大量的事使他所见的偏离了本相。于是,他阅读若干记载,自然希望这颗星的位置的最佳估计是一个中间数——即散布的吣。他们绘出一种图,使这种离散可以由图中曲线的偏离或分布来表示。由此产生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观点:这条线标明了不确定的区域。我们不能肯定曲线的中心是否就是那确凿无误的位置。我们只能说“它位于不确定的区域,”而不确实是否就是一切真实?
        (占星者若不能准确地获知自己想要的信息,要么是所见的星星的位置并非真实位置,要么就是能力不够,不能把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当然,这里说的是第一种。
        其实我觉得这段话是最好懂的,当年我看这些文字时,最快理解的就是隐雾山这一段。
        因为星星的位置不准确,所以我们只能给出一个估计,估算它在什么位置。
        而这个估计,又最好是个中间值。
        比方说你要描述你和一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但你又不知道一米到底有多长,因此让你准确说出一个准确的数值肯定很困难。于是你就说“比我到家的距离短,比我到超市的距离长”。这样的说法,肯定是比“比我到家里的距离短一点”的说法强的。因为你给了别人一个范围,你的位置约等于范围内的中间值。
        占星者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们画出了吣图。
        他们在图上画出一条曲线,当然也可能是很多条,如果他们感到非常难确定星星位置的话。
        曲线经过的所有点,都是星星可能存在的位置。但,曲线的中心,是最可能的位置。
        这样画图,让人一目了然。
        所以“这条线标明了不确定的区域”,因为这些区域到底存不存在都难说。占星师又不能飞上去求证。
        重点就在最后一句“不确实是否就是一切真实?”
        对于占星者来说,“不确实”和“真实”这两个概念也没什么区别。
        因为这些区域是他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如果它们是真实的,他也不能到达;不是真实的,他还是到不了这些地方。所以作者才会有这样的疑问。
        悟空同样有这种困惑。
        他不确定星星、月亮、远山这些他触摸不到的物事是否真正存在,所以他感到十分难过。
        所以他才问“一个地方如果到不了或者触摸不到,它还存在么?”
        存不存在,真实与否,对于他来说,就和占星者一样,确实没有区别。)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0-02 23:23
        回复
          长青海,当月圆时分,那种叫月光的鱼能感知到水面上的光线盈满,只在每一百年这一刻水面能涨到使它们通过那阻断海水峡谷中的石也来溯流到山中天池中,与那里的雌鱼会合,在月光下孕育生命。世上每一种生灵都表现出这种精确而美妙的适应性。凭借这种力,它们都像无比巧合那样适应着自己的生存环境。每一处像特地为那里的灵物定做的天衣无缝。三界中只有一个地方有双色的叶子,也只有那有会飞的双色叶,一边碧绿一边紫红地扇动着,它们从不飞出自己的天堂。但是,我没有找到人适应任何特定的环境,人没有故乡,我没有找到人的源头。
          (这段话是作者整部书思想的核心,前面说的那些生命的诞生、创造以及事物的真实性什么的都是铺垫。
          想必这种叫月光的鱼,刚出生的时候是无法感应到光线盈满的。它们以为自己的生活范围就只有被石头包围住的那一块,不知道自己还能够越过石头和雌性会合。
          但是,也许是偶然,第一条鱼越过了石头成功与雌鱼交配。于是它赶紧回去告诉了同类。倘若再不告诉,种族就要灭绝了。
          这些鱼遂开始细心观察,终于找到了月光与涨潮之间的联系,从而知道了涨潮的具体时间。
          这就是我们生物课本上所讲的生物的适应性。适者生存,如果鱼不适应这种规律,它们就要灭绝。
          可是人类不一样。因为人类比其他动物更有野心。
          他们无法像动物那样“精确而美妙”地适应各种环境,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太强。
          他们做不到,你给我什么东西,我就接受。哪怕最终其他人都接受了,也总还是有那么几个人依然在坚持。
          对于人类来说,无论生活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无法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人类独有的强大的精神意识使他们带有一种天生的傲气,不屈服于任何一种环境的傲气。
          作者便是在这个角度上说人没有故乡、没有源头的。
          动物可以安安心心地待在自己的出生地一辈子,可是人做不到。他们永远处于漫长的游荡中。
          作者说的“故乡”应该不是单单指代某一个人的某一块地方,而是说人类这个种群的发源地。
          人类发源于何处?人类的精神文明的源头是什么?
          就是因为人始终在路上走,所以他们早就遗忘了自己究竟是在哪里诞生的了。
          按道理,你是应该能完全适应你出生的环境的,因为是它孕育了你。
          但是人类还是做不到。正是因为他们做不到,他们才会离开故乡开始漫无目的的游荡。
          等到他们再想寻回故土时,却发觉自己无法适应任何一种环境了,因此,他们更无法对所有的环境产生亲切感。
          所以,人类怎么可能找得到自己的故乡和源头呢?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0-02 23:24
          回复
            所以江流会在寺院里那样追问师父,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诞生的。如果说人从造化中来,那么造化又从何处来?人无法适应造化,那又能够适应造化的源头吗?既然这些个问题得不到回答,人就始终如同无根之木,永远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源头。
            悟空是不会有这种顾虑的,因为他不是人类,所以他能完美适应花果山的环境。对他来说花果山就是他的源头。
            所有解析已经结束。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游记,在路上感悟一些东西,然后再为之寻找答案。
            当然,我悟出来的,是我的道,和诸位心中的是否一样,就不得而知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0-02 23:24
            回复
              看完留名~
              楼主的分析很赞!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0-03 00:33
              收起回复
                佛曰,由此处来,从此处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0-03 05:47
                回复
                  虽然我并没有看完,但是还是顺手收藏了,因为我知道这是你认真想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0-04 02:08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0-04 1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