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吧 关注:2,664贴子:95,606
  • 9回复贴,共1

史湘云结局大探秘(二)判词与曲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湘云结局的谜题是文学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对于它的钻研和探秘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有人也许会问,史湘云的结局能探秘吗;如果能如何去探秘呢;它值得我们花这么大力气去探秘吗,这样的劳动有意义吗,我们知道了结局又如何呢。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说并不是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有很多在当时看来多么了不起的事,事后想来纯粹冒傻气。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我们有多少人是“任是无事也匆忙”。既然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荒唐事,做着荒唐事,为什么就不能来研究一下曹雪芹的“荒唐言”呢,去探秘一个也许并不荒唐的史湘云最终结局呢。 

    那么史湘云的结局能不能探秘呢,如何去探秘呢。首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回答,史湘云的结局能探秘,这是毫无疑问的。接下来我就来说说如何去探秘,我们的手段和方式是什么,这些手段和方式本身可靠吗。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它有很多奇特之处,但是最大的奇特之处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曹雪芹惯用伏笔,用得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它可以用一支笔写出两层甚至是多层的意思来。表面看是一层意思,底下又是一层意思,再深入思考可能还有更深层的意味,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在此就不多说了。究竟曹雪芹在何处用了伏笔,我们找到的伏笔究竟是否就是伏笔,这个也是无法证明的,只能凭借我们对红楼梦这部作品的直觉了。 

    从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可供探秘的也无非以下一些手段和方式。首先是从曹雪芹的文本入手,红楼梦中人物的最终命运经常会在前文有所暗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有很多的例子可以佐证。 

    其次是脂砚斋的批语,脂砚斋何许人也,学术界尚有争议;但是对她(他)的批语的价值却是基本认可的,那就是它为“迷失的后数十回文稿”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有些是故事情节,有些甚至是后半部的回目,有些地方还零星地点出了后书的原文。红学中有一分支是“脂学”,专门研究脂砚斋批语。现在流行的高鹗续写的通行本是没有脂砚斋批语的,批语只出现在一些手抄本中,本人喜欢读的正是手抄本的影印本,绝对原汁原味。 

    除此以外,一些续本也是值得借鉴的,因为在清代,除了高鹗的续本外,还有很多人出于对红楼梦的热爱,也纷纷续写了红楼梦。这些续本的作者中有的可能是读过曹雪芹的真本,对最后的结局有所了解,因此在续本中是会透露出一星半点的原作痕迹。当然也有的续本本身续的就是高鹗的红楼梦续本,是续书的续书,也就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了。还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文人雅士,读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全本,虽然没有来续书,但是写了类似“读后感”的诗作和随笔,这些作品中也都暗藏了真本的结局,对于它们的探究也可间接地窥探结局的轮廓。 

    现在,我们首先就要从原文入手,来抽丝剥茧般的去探寻现有红楼梦文本符号体系下的“曹雪芹密码”。有人说红楼梦不好读、不好看,那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红楼梦文本的表层,而红楼梦真正精彩的恰恰是在文本之下的“密码”。 

    对于史湘云结局探秘最直接的文本是曹雪芹在全书第五回写的人物的判词和曲子。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第五回的判词和曲子,探秘之旅将会何其艰难。判词和曲子就像是红楼人物结局探秘的“寻宝图”,曹雪芹用非常艺术和精炼的文字,对书中的主要人物红楼梦十二钗的命运做了总结和定论。 

    那么湘云的判词和曲子是什么呢,我们逐一来细细品味。 

    在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湘云一页中,我们看到了如下的图画和文字: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页面中画的是飞云和逝水,飞云散去和逝水流尽,这就是一个惨淡的收场,从画中我们就读出了味道,也是曹雪芹给人物命运定的一个基调。 




1楼2008-07-04 23:16回复
    再来读判词的第一句“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这一层意思很容易理解,因为湘云从小没有父母,虽然生在富贵之家,忝在温柔乡里,但是那又怎么样,同样是坎坷艰辛的儿时。 

     再来读第二句“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这句就比较麻烦一些了。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既然第一句是写湘云的出身,那么第二句应该就是写湘云的结局了。古人诗词讲究的是对称,不光是文字本身的对仗,更有意思层面的对照。那么鄙人就依据自己的拙见来解这后一句的味道。首先是“展眼”,“展眼”比喻极短的时间,可见湘云的命运是急转直下发生了巨变。“吊斜晖”怎么解释,“斜晖”指的是“斜阳余晖”,那是什么啊,那是人生的晚景啊。可见湘云不但不可能有善终,而且是在人生的青春时便急速步入人生的黄昏,这多么可怕啊,这当中一定是发生了重大的变故,否则不可能这样啊。“湘江水逝楚云飞”这句中出现了“湘”和“云”,点出了湘云;又是“水逝”“云飞”,这句话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湘云最终的命运一定是黯淡凄怆地死去。而且湘江和楚地都在长江中下游的南部,古代“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既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由此可见,湘云是在江南走完了自己短暂坎坷的一生,而绝不可能是在京城。因此红楼梦八十回后,湘云不知是什么原因开始往南边去,到了当时的江南,最后死在了那里。判词以精炼的文字给我们透露的信息就只有这么多,仅仅以此来推断湘云的结局还是远远不够的,它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朦胧的幻影。 

     曹雪芹知道判词这样的谜语对于读者而言实在是太难猜了,因此又在红楼梦十二支曲中,对湘云的人生经历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如果判词就像是学期末班主任给学生做的考评,需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那么红楼梦十二支曲对于人物的诠释更像是一部微型小说,不但提到了人物的出身和归宿,同时对人物的性格和经历也有所点破。因此细细品味湘云的曲子,就能让我们对她的结局有更深刻的认识。 

     湘云在红楼梦十二支曲中是第六支曲: 

     【第六支·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首先曲名是“乐中悲”不是“悲中乐”,说明外表的“乐”下面还是“悲”,悲是永恒的,而乐只是暂时的。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这句就不用多说了,已经翻来覆去说了好几遍了。


    2楼2008-07-04 23:18
    回复
      以上内容是我摘自杰后余生的blog 
      地址是http://shenjj1121.spaces.live.com/


      4楼2008-07-04 23:20
      回复
        沙发,哈哈~~~~~```
        好文章啊,顶~~~~~```


        5楼2008-07-04 23:31
        回复
          怎么现在没人看这样的文了捏~~~~~~```= =


          6楼2008-07-05 11:51
          回复
            这个文怎么看起来这么熟悉呢?~~~~~```= =


            7楼2008-07-05 12:24
            回复
              现实中的湘云好像嫁给曹雪芹了


              8楼2008-07-09 12:51
              回复


                9楼2008-07-12 09:33
                回复
                  顶佳佳,嘿嘿~~~~~````= =


                  10楼2008-07-23 11:12
                  回复
                    谢谢蝶蝶了,不过这不是我写的,是我转的~~~`= =


                    11楼2008-07-30 1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