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虑地域性、蜂箱材质的前提下,活框养殖中蜂的蜂友们,可能会有人遇到中蜂秋衰的问题。中蜂秋衰问题,又不得不考虑中蜂是否需要保温这个问题。
一、实践
1、地域性。我地秋末野菊花是中蜂的最主要蜜源,是中蜂繁殖、收成的蜜源。这时期中蜂繁育很多幼蜂,墙洞中蜂和活框中蜂的群势表现落差很大,土墙洞中蜂衰蜂衰减远比活框小得多,考虑天冷缩蜂问题,土墙洞中蜂秋衰可以忽略不计。
2、活框秋衰,观察所得,由现象证实的部分原因。
现象是:秋末新蜂死亡率高。
现象——>本质:测量。
工具——>带探头的、自动记录“最高温与湿度、最低温与湿度”的温度计。
蜂恋花sky 师傅测越冬蜂蜂团外表温度是6℃,我测5群活框秋末冬初(室外夜里最低温度达—2℃)蜂团表面温度平均值是5.8℃。
重点:我没有忽略不同蜂群巢内湿度差异。
为了数据的可依靠性:我在晴和天下午3点左右,取5群活框中蜂各箱内湿度数据。
第一次,室外最低温度在6℃左右,中蜂在繁殖期,数据差异不大。
第二次,室外夜间最低温度在0℃、2℃,5群全部湿度增大,湿度全部高于89。
第三次,问题出来了。我也在贴吧发贴说过:
2群中蜂箱内极度过湿;活框中蜂全部秋衰严重。测量结果是:3群平均湿度72,另外2群湿度都是92(箱内过湿,仪表湿度好像没有意义,似乎应该100才对)。
二、现象、数据、推理、归纳。
过湿的2群,箱底幼蜂掉了死亡。这是正在秋衰的啊!
推理的科学分析哲学手段不提(怕被说装逼)。
归纳:
1、当蜂巢蜂暖区温度微低于蜂团表面温度5.8℃时,新蜂大量存在时,蜂群缩团,夜间湿度增大。
2、当蜂巢暖区远低于蜂团表面温度5.8℃时(出现了大问题,没有记录暖区数据。新蜂死很多,正秋衰期),新蜂体质依然很弱,蜂群应激释放热量,空气湿度增大,蜂团内外蠕动,当新蜂被带动到蜂团表面,掉了箱底,死亡,引起秋衰。
3、正秋衰期蜂群处理。
直脑子处理:掀开覆布一角,通风。
过湿没有解除,蜂群白天骚动。
弯弯绕脑转圈:会不会是巢内温度过低,中蜂为保护幼蜂应激自主产热导致过湿?
保温:秋衰终止!
三、中蜂越冬是否需要保温。
一、实践
1、地域性。我地秋末野菊花是中蜂的最主要蜜源,是中蜂繁殖、收成的蜜源。这时期中蜂繁育很多幼蜂,墙洞中蜂和活框中蜂的群势表现落差很大,土墙洞中蜂衰蜂衰减远比活框小得多,考虑天冷缩蜂问题,土墙洞中蜂秋衰可以忽略不计。
2、活框秋衰,观察所得,由现象证实的部分原因。
现象是:秋末新蜂死亡率高。
现象——>本质:测量。
工具——>带探头的、自动记录“最高温与湿度、最低温与湿度”的温度计。
蜂恋花sky 师傅测越冬蜂蜂团外表温度是6℃,我测5群活框秋末冬初(室外夜里最低温度达—2℃)蜂团表面温度平均值是5.8℃。
重点:我没有忽略不同蜂群巢内湿度差异。
为了数据的可依靠性:我在晴和天下午3点左右,取5群活框中蜂各箱内湿度数据。
第一次,室外最低温度在6℃左右,中蜂在繁殖期,数据差异不大。
第二次,室外夜间最低温度在0℃、2℃,5群全部湿度增大,湿度全部高于89。
第三次,问题出来了。我也在贴吧发贴说过:
2群中蜂箱内极度过湿;活框中蜂全部秋衰严重。测量结果是:3群平均湿度72,另外2群湿度都是92(箱内过湿,仪表湿度好像没有意义,似乎应该100才对)。
二、现象、数据、推理、归纳。
过湿的2群,箱底幼蜂掉了死亡。这是正在秋衰的啊!
推理的科学分析哲学手段不提(怕被说装逼)。
归纳:
1、当蜂巢蜂暖区温度微低于蜂团表面温度5.8℃时,新蜂大量存在时,蜂群缩团,夜间湿度增大。
2、当蜂巢暖区远低于蜂团表面温度5.8℃时(出现了大问题,没有记录暖区数据。新蜂死很多,正秋衰期),新蜂体质依然很弱,蜂群应激释放热量,空气湿度增大,蜂团内外蠕动,当新蜂被带动到蜂团表面,掉了箱底,死亡,引起秋衰。
3、正秋衰期蜂群处理。
直脑子处理:掀开覆布一角,通风。
过湿没有解除,蜂群白天骚动。
弯弯绕脑转圈:会不会是巢内温度过低,中蜂为保护幼蜂应激自主产热导致过湿?
保温:秋衰终止!
三、中蜂越冬是否需要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