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作为乌龙茶中的特种茶,特征是发酵度高,足火炭焙,俗称“熟香型”,因此品饮鉴赏需细心体味,熟练多喝,方能品其真谛。
1.岩茶冲泡的茶水比例:
一般1:20左右为宜,即1克干茶20ML水,比如常用120ML的盖碗6-7克干茶即可。无论用壶还是用盖碗,水要冲满,利于保持水温且宜于刮茶沫,水要高冲,即常言的“悬壶高冲”,以促茶叶松动出味。
2.出汤快慢:
浸泡时间的长短,因茶而异。精茶,火功高者,一般只要10-20秒左右,火功低者可略长。二三泡后可视个人可味轻重依次延长浸泡时间。此外,可根据品种、条索粗细、口味浓淡灵活掌握。
3.三次观色;
分别是干茶茶色,褐绿带宝色,佳者有褐、绿、红的三节色,精者深褐油润;茶汤色,橙黄或金黄,火功高或老茶者色略深至橙红等;叶底色,软绿带红边或红点。
4.四种感觉:
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速明显,滋味滞留长久。
5.五道闻香:
闻干茶香,闻气香,闻汤水香,闻品饮后的杯底香,闻冷汤冷叶底香。优质茶的香气一般锐者需浓长,幽者需清远,有芳香馥郁气的天然香,香气持久而纯则佳。
6.六类香型:
清香,清花香,花香,花果香,果香,特征香。
7.七个品种的特征香:
水仙-->兰花香;肉桂-->桂皮香;乌龙-->水蜜桃香;佛手-->雪梨香;奇兰-->杏仁香;水金龟-->腊梅香;铁罗汉-->中药味。这均指常规而言,因植地和工艺不同,又会有所变化。
8.品赏:
武夷岩茶“重在吃水”,因此要细心感悟其滋味,端起品杯之时,先观其色,再闻其香,再品其味。老茶客品饮技巧多是茶水入口后,翘起舌尖,向口中吸气,使茶汤转动、充盈整个口腔,此为“啜”,意在感觉茶水有无苦涩、苦涩面大小和苦涩程序轻重,是否醇厚甘活。然后徐徐咽入喉,再体味是否顺滑润畅、清冽甘甜活。
品饮武夷岩茶,最忌粗心大意、三心二意。茶是品出来的,优劣是比出来的。除用心品啜之外,可将同一种茶常进行对比品饮,也可以不同种茶进行对比品饮。这样既能分辨同种茶的优异,又能品味出不同茶的不同风格,以增进品饮记忆,并且养成习惯做品茶日记。
9.洗茶:
按茶叶专家詹梓金及吴文南等人的说法,熟香乌龙茶无需洗茶,洗茶之意指茶不卫生。其实,武夷岩茶炒时锅温达200度以上,焙时也超100度,且足火、炖火都要好多个小时,又要经风选扬筛等,不卫生的情况很少,几乎不存在。有时为了使茶尽快出味,以便品饮,可将茶用开水稍浸一下,即可去水,此我们常称之为“温茶”或“润茶”。
10.关于“精华”之说:
友们会常参与茶会等,听到泡茶人会说“一道汤,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这类说法是有此欠妥的。武夷岩茶以茶水厚重为主,第一道会浸出内含物30%左右,只是第一二道咖啡碱、多酚类物质含量大,略有苦涩。好的岩茶至少可泡七八道,甚至十多道,有人还会在冬日里把泡多道后的岩茶一起再煮上一会品饮。精华何止三四道呢?
11.关于公道杯闻香杯:
公道杯多是为了中和茶汤,便于分茶。至于闻香杯以嗅茶香。这两个茶具,如果泡岩茶掌握熟练,完全可以省略,也建议省略。岩茶水厚香长,品饮宜要有适当的汤温,直接通过“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来均分各杯茶汤即可了。品饮闻香通过品杯即可,品过后闻杯底冷香,此亦不会因通过公道杯再分汤而太过降低茶汤温度及香气。也化繁就简,不失茶人色。有友问,可能会有茶渣或小叶片影响汤美感,这些需要泡茶人出汤心静,所谓心静汤清。入茶时心静,把碎茶末过掉,出汤时心静气缓,都可以减少这种情况。
12.香清甘活:
此说法首见于清代曾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的长乐人梁章锯。梁晚年因病奏请开缺调理,曾几度前往武夷山游。一次夜宿天游观,与静参羽士谈茶事。
静参把武夷岩茶分为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
这种递进式的评第是符合规律的,被茶人奉为经典。而今却很多人把它写成“活甘清香”,意是“活”最为优异,凡此“等而下之”评茶,不符合审评、鉴赏武夷岩茶的程序。
1.岩茶冲泡的茶水比例:
一般1:20左右为宜,即1克干茶20ML水,比如常用120ML的盖碗6-7克干茶即可。无论用壶还是用盖碗,水要冲满,利于保持水温且宜于刮茶沫,水要高冲,即常言的“悬壶高冲”,以促茶叶松动出味。
2.出汤快慢:
浸泡时间的长短,因茶而异。精茶,火功高者,一般只要10-20秒左右,火功低者可略长。二三泡后可视个人可味轻重依次延长浸泡时间。此外,可根据品种、条索粗细、口味浓淡灵活掌握。
3.三次观色;
分别是干茶茶色,褐绿带宝色,佳者有褐、绿、红的三节色,精者深褐油润;茶汤色,橙黄或金黄,火功高或老茶者色略深至橙红等;叶底色,软绿带红边或红点。
4.四种感觉:
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速明显,滋味滞留长久。
5.五道闻香:
闻干茶香,闻气香,闻汤水香,闻品饮后的杯底香,闻冷汤冷叶底香。优质茶的香气一般锐者需浓长,幽者需清远,有芳香馥郁气的天然香,香气持久而纯则佳。
6.六类香型:
清香,清花香,花香,花果香,果香,特征香。
7.七个品种的特征香:
水仙-->兰花香;肉桂-->桂皮香;乌龙-->水蜜桃香;佛手-->雪梨香;奇兰-->杏仁香;水金龟-->腊梅香;铁罗汉-->中药味。这均指常规而言,因植地和工艺不同,又会有所变化。
8.品赏:
武夷岩茶“重在吃水”,因此要细心感悟其滋味,端起品杯之时,先观其色,再闻其香,再品其味。老茶客品饮技巧多是茶水入口后,翘起舌尖,向口中吸气,使茶汤转动、充盈整个口腔,此为“啜”,意在感觉茶水有无苦涩、苦涩面大小和苦涩程序轻重,是否醇厚甘活。然后徐徐咽入喉,再体味是否顺滑润畅、清冽甘甜活。
品饮武夷岩茶,最忌粗心大意、三心二意。茶是品出来的,优劣是比出来的。除用心品啜之外,可将同一种茶常进行对比品饮,也可以不同种茶进行对比品饮。这样既能分辨同种茶的优异,又能品味出不同茶的不同风格,以增进品饮记忆,并且养成习惯做品茶日记。
9.洗茶:
按茶叶专家詹梓金及吴文南等人的说法,熟香乌龙茶无需洗茶,洗茶之意指茶不卫生。其实,武夷岩茶炒时锅温达200度以上,焙时也超100度,且足火、炖火都要好多个小时,又要经风选扬筛等,不卫生的情况很少,几乎不存在。有时为了使茶尽快出味,以便品饮,可将茶用开水稍浸一下,即可去水,此我们常称之为“温茶”或“润茶”。
10.关于“精华”之说:
友们会常参与茶会等,听到泡茶人会说“一道汤,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这类说法是有此欠妥的。武夷岩茶以茶水厚重为主,第一道会浸出内含物30%左右,只是第一二道咖啡碱、多酚类物质含量大,略有苦涩。好的岩茶至少可泡七八道,甚至十多道,有人还会在冬日里把泡多道后的岩茶一起再煮上一会品饮。精华何止三四道呢?
11.关于公道杯闻香杯:
公道杯多是为了中和茶汤,便于分茶。至于闻香杯以嗅茶香。这两个茶具,如果泡岩茶掌握熟练,完全可以省略,也建议省略。岩茶水厚香长,品饮宜要有适当的汤温,直接通过“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来均分各杯茶汤即可了。品饮闻香通过品杯即可,品过后闻杯底冷香,此亦不会因通过公道杯再分汤而太过降低茶汤温度及香气。也化繁就简,不失茶人色。有友问,可能会有茶渣或小叶片影响汤美感,这些需要泡茶人出汤心静,所谓心静汤清。入茶时心静,把碎茶末过掉,出汤时心静气缓,都可以减少这种情况。
12.香清甘活:
此说法首见于清代曾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的长乐人梁章锯。梁晚年因病奏请开缺调理,曾几度前往武夷山游。一次夜宿天游观,与静参羽士谈茶事。
静参把武夷岩茶分为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
这种递进式的评第是符合规律的,被茶人奉为经典。而今却很多人把它写成“活甘清香”,意是“活”最为优异,凡此“等而下之”评茶,不符合审评、鉴赏武夷岩茶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