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对文g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答:我曾经在美国的一个作家网站上做过一个小调查,问人们对中国红w兵的看法。所有答案基本上是“很像希特勒青年团(Hitler Youth)”。另一个极端是,我看到刚到美国来留学的中国年轻人,有高中生也有本科生,他们完全拒绝相信文革期间发生的那些疯狂的事情。他们常见的理由是,“如果是真的,我父母就告诉我了。”
问:即便已经过去50年了,文g这个话题为什么还这么敏感?
答:对文g保持沉默更多的是自愿的,而非被迫的。因为那段记忆会让受害者感到非常痛苦,让施害者觉得羞愧。让人们对文g的感情更加复杂的是,很多人轮流扮演了两种角色,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父母不会向孩子讲述那个时期的经历。这个原因,连同教科书对这段历史的留白,造成了年轻一代的无知。这也正是危险的所在:因为后代并未吸取教训,将来这种灾难可能会重演。
两年前,这种集体沉默被短暂地打破过。当时,相当多当过红w兵的人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在狂热的青少年时期的所作所为道歉。看上去,就像是我2008年通过“即将到来的道歉”这个书名所作的预测终于成真了一样。但很快,这个愿望就破灭了。道歉的声音很快便消失了,就像一缕青烟,外界再也没听到这种声音。
答:我曾经在美国的一个作家网站上做过一个小调查,问人们对中国红w兵的看法。所有答案基本上是“很像希特勒青年团(Hitler Youth)”。另一个极端是,我看到刚到美国来留学的中国年轻人,有高中生也有本科生,他们完全拒绝相信文革期间发生的那些疯狂的事情。他们常见的理由是,“如果是真的,我父母就告诉我了。”
问:即便已经过去50年了,文g这个话题为什么还这么敏感?
答:对文g保持沉默更多的是自愿的,而非被迫的。因为那段记忆会让受害者感到非常痛苦,让施害者觉得羞愧。让人们对文g的感情更加复杂的是,很多人轮流扮演了两种角色,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父母不会向孩子讲述那个时期的经历。这个原因,连同教科书对这段历史的留白,造成了年轻一代的无知。这也正是危险的所在:因为后代并未吸取教训,将来这种灾难可能会重演。
两年前,这种集体沉默被短暂地打破过。当时,相当多当过红w兵的人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在狂热的青少年时期的所作所为道歉。看上去,就像是我2008年通过“即将到来的道歉”这个书名所作的预测终于成真了一样。但很快,这个愿望就破灭了。道歉的声音很快便消失了,就像一缕青烟,外界再也没听到这种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