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生 杨思瑞 晨报记者 魏医蒙 首席记者 肖宝平
2月25日,本报联合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牡丹江爱心帮公益联盟共同发起为农村娃、病童圆梦的“爱心礼包”(第四季)大型公益活动。4月8日,牡丹江爱心帮公益联盟多家理事单位走进阳明区磨刀石镇中心校,为该校受助的46名贫困家庭学子送去崭新的书包、铅笔盒、保温杯等物品组成的“爱心礼包”以及助学金。
爱心装满小书包
听说要为孩子们发礼包,广汇电器、禅意布衣工作室、金世元服饰、兄弟豆制品加工厂相关负责人纷纷积极表态,可以出车、出人、出力为活动助力。
第四季“爱心礼包”活动启动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了部分书包、本子、铅笔等文具用品,还有市民直接捐款。由于此次活动捐助的孩子较多,市民捐赠的物品不足,在向各小学调查时发现,孩子们急需保温杯。为此,市民捐款用来为孩子们购买保温杯等急需物品。
4月8日一早,十余名志愿者代表以及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徐主任、关老师等人亲手将为孩子们准备的保温杯,书本等文具用品装进39个书包里,给贫困孩子们准备好“爱心礼包”。
礼包准备完毕,当天9时30分许,众人驱车抵达阳明区磨刀石镇中心校。在该校的一间教室里,在受助名单里的孩子们对大家的到来早已期盼已久。
礼包温暖孩子心
“不仅有书包,还有这么好看的水杯呢!谢谢叔叔阿姨!”接过爱心人士手中的书包,一脸笑意的二年三班的小畅急忙道谢,随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包与同学分享。父亲患病,母亲出走七年至今未回,由爷爷奶奶抚养的小畅很久没有得到这样的关心。家庭条件的限制,小畅总捡别人不用的文具,这次收到崭新的书包还有保温杯,小畅说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这个是保温杯呀,一定很贵吧!”“这个保温杯真好看,我能用到长大。”孩子们天真的语言感动着此行的志愿者。“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到时候希望你们能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回报社会。”志愿者鼓励孩子们。
此前,海林市阳光村的“五保户”鲁海江老人得知晨报开展“爱心礼包”活动,一心想帮助贫困学子的他,来到本报编辑部,拿出自己积攒的8000元积蓄,希望帮助80名贫困学子。经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老师的层层筛选,选出了符合条件的80名孩子作为受助对象。其中,磨刀石镇中心校有8名贫困学子得到鲁海江老人的资助,本报记者也将捐款如数转交。“谢谢鲁爷爷,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他的期望。”孩子们认真地表示。
爱心你我来传承
据磨刀石镇中心校长樊校长介绍,由于家庭条件贫困,该校多数学生的家长都选择外出打工,维持生活。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最渴望的就是获得关爱。这次“爱心礼包”活动,有这么多好心人给孩子们送来礼物,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一定要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谢谢叔叔、阿姨的爱心,祝您身体健康!”“您的关心让我倍感温暖,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愿好人一生平安!”因为得知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很关心自己,还特别准备了文具和生活用品送给自己,同学们准备了自己亲手制作的一张张爱心卡,一举一动无不饱含着贫困家庭孩子们对爱心人士的谢意。
“叔叔、阿姨,谢谢你们!今天你们又带着一份沉甸甸的爱心向我们走来,你的到来,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给我们带来无比的快乐……”四年一班的小燕同学代表所有受助学生发言时表示,虽然大家都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家庭贫困,但是他们坚信,“人穷,志不穷”。因此在收到好心人捐赠的“爱心礼包”的孩子们表达感谢的同时纷纷表示,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自己有能力,也要帮助正处困境中的人。
新闻背景
2013年起,本报与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开展为全市未享受低保的贫困家庭孩子赠送“爱心礼包”的大型公益助学活动,至今,已连续开展第四年。今年,我们将关爱延展,关注贫困孩子的同时,也将关爱身边的病童。
今年,本报再度联合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牡丹江爱心帮公益联盟共同发起2016年度的“为农村娃、病童送一份圆梦的‘爱心礼包’”大型公益活动。本年度“爱心礼包”活动共收到现金捐款16825.1元,加上前三季余额,共计36020.8元。全部捐款将帮扶本市及周边地区贫困学子631名,剩余捐款将捐助我市病童,本报将同步报道捐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