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4b3f59a32fae6cd0cb4ab693fb20f9e/22365625bc315c60d7307f428ab1cb134854773b.jpg)
昨日(4月12日),国际油价却已站上40美元大关,并创下年内新高,国内成品油价却在“地板价规则”的主导下连续第六次按兵不动。这是否意味着 国内油企坐享地板价红利呢?
尽管国际油价已站上40美元大关,4月12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截至4月1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本次汽、柴油价格暂不进行调整,意味着调价迎来“六连停”。
有机构人士测算指出,经过多次调价搁浅后,国内油企已坐享约70元/吨的地板价红利,而炼厂利润亦因此飙升。
自国家发改委1月13日发出通知,决定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设定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后,到目前为止已届3个月时间,国内汽柴油零售价累计六次未作调整。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能昨天向本报记者介绍,地板价的设定令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约有70元/吨的跌幅被搁浅。换言之,国内油企有至少70元/吨的利润是在享受“地板价”的直接红利。
这种应调未调的制度设计短期内给了炼油企业极大的盈利空间。此前,上海石化4月7日发布的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预计公司一季度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在10.4亿元至11.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000%至2200%。
对此,申万宏源证券一位研究员认为,上海石化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的首要原因就是主要产品价格降幅小于原料采购成本降幅,而国内成品油“地板价”对公司业绩带来较大支撑。
据他测算,受益于国际油价在40美元以下成品油未调价,一季度上石化炼油单桶息税前利润(EBIT)在4.6美元/桶左右,贡献了5.8亿的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