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萝莉爱军娘吧 关注:2贴子:113
  • 6回复贴,共1

xueshengjiangtan4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下巴
PS:别光顾着复制,有些地方在评论区有问题要问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6-04-20 20:46回复
    青梅煮酒 细说三国【大修四稿】
    序言
    在座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学生讲坛,我是来自高二(7)班的沈雨霏。今天呢,就由我来和大家聊聊三国。
    想必在座许多同学对于三国的了解,也是来源于《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得不说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三国志》、《后汉书》这些史学著作。但是,文学作品的虚构和美化成分使历史人物的历史形象产生偏差形成了“文学形象”;而文学形象在老百姓心中又会形成“民间形象”。因此在历史的传承中,在街头巷尾的口耳相传中,这些具有偏差的假象,往往就会取代真相,从而造成人们的误解。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6-04-20 20:47
    回复
      1.心眼小?
      文学作品中周瑜心眼小的具体体现是他容不下才能比他高的诸葛亮,心里很妒忌,故意提出限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当然机智的诸葛亮一眼就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后来,诸葛亮算准了大雾的来临,又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然而通过查阅史料及批注,我们没有发现在赤壁之战中有过诸葛亮向曹操借箭的记录。在《魏略》一书中,我们发现了孙权在濡须之战(公元213年)中草船借箭的记录:“(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但在另一本史书《吴历》中,只有孙权乘船面见曹操的事,并没有曹操放箭射船的事。虽然历史上是否有“孙权草船借箭”的故事还需进一步印证,但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诸葛亮并没有在赤壁向曹操借十万支箭。
      此外,赤壁之战发生时,周瑜早已是东吴的水军大都督了,而诸葛亮才仅仅是刚刚出山一年的年轻谋士。翻遍《周瑜传》,我们仅仅发现周瑜提起过一次“诸葛孔明”的名字,此外并无其他关于二人对话和见面的记载。因此二人在赤壁之战时应当只是联盟之间的成员关系,互相听闻过名字,也有可能见过面,但完全不至于有战略上的往来,更不要提陷害了。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6-04-20 20:48
      回复
        2.气量小?
        周瑜气量小是说周瑜一受挫就生气,以至于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
        关于这点,我们先来看一张地图:赤壁之战结束后,周瑜协同大将甘宁向西乘胜推进,占领了江陵。第二年周瑜到下游去见孙权,商量攻取益州的计划。却不幸在回程途中病逝于长江边的巴丘山(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而自赤壁之战以后,诸葛亮就一直在零陵(今湖南永州)主持政务,二人都未见过面,自然就没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了。
        此外在赤壁之战之后的江陵之战中,东吴老将程普仗着自己资历老,屡次折辱年轻的周瑜,然而周瑜并没有与他计较,反而以礼相待。最后程普也羞愧地说:“和周公瑾相交,就像喝了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啊!”如此看来,周瑜绝非量小之人,反而凭借自己的大度感化了他人。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6-04-20 20:49
        回复
          而在七步诗中,曹植塑造出了一个十足的受害者的形象。而简单的情绪往往将事物黑白两面化,因此就连五六岁的孩子在背诗时都知道,写诗的人是好人,而欺负他的自然就是大坏蛋了。
          那么问题来了,七步诗的故事最早出自南朝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相去三曹的年代大约二百多年,《世说新语》也相当于他搜集的一个前朝文人的八卦段子集。只是对于汉魏晋的研究材料太少,才使得《世说新语》成为研究那个时代人物风貌的重要材料,却并不代表其中所述的就是史实。
          当然要论证这首诗是伪作,可以从曹植集是否收录、诗歌是否符合时代、是否符合历史实情来论述。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6-04-20 21:02
          回复
            一、先从曹植集的版本上来看,曹植的著作在当时有两个集子,一是曹植亲自编次的,二是魏明帝曹叡召令编辑的。直至晋时,曹植的作品的流传和保存是比较完整的,舛误不会太多,如果七步诗出现在这两个集子里,当时人的引用一定很多,但纵观南北朝,只有《世说新语》“一枝独秀”地提及了此诗。
            此外唐人李善在为《昭明文选》作注时,对于七步诗的引用也标注的是来源于《世说新语》而不是《曹植集》,看来直到唐朝时,《七步诗》仍未出现在《曹植集》中。而我们现在在学龄前背诵的四句的《七步诗》据考证最早出现于北宋后期,然而现存最早的南宋《曹子建文集》的刻本中也是不录《七步诗》的。
            二、从诗歌的形式和风格来看,建安时期五言诗的创作还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根据三曹集以及目前流传下来的众多汉魏晋时期的五言诗来看,五言六句或四句诗并非当时的创作主流,且风格相去甚远。而且曹植自己的诗集中,也是看不到这种格式的五言诗的,故《七步诗》非常不符合当时的创作特点。
            三、从历史史实来看,曹植被封东阿王时,曹丕早已去世三年,那时已经是他的儿子曹叡当皇帝了。而《世说》中所述曹丕难东阿,也与史实不符。
            此外,在黄初年间,由于曹丕苛禁宗室的政策,曹丕和曹植仅见面过三次。
            第一次曹植因犯错进京,但还没见到洛阳城墙的影,就被曹丕打发回去了。
            第二次见面则是因为曹植醉酒犯事,被人告到了曹丕处。曹植本人也是怕得要死,但一向宠爱曹植的卞太后也赶来求情了,本来十分不爽的曹丕最后还是看在母亲的面子上把曹植打发了回去。这次风波因为卞太后的参与,曹丕也不可能当着自己母亲的面逼迫曹植作《七步诗》。
            二人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黄初六年。这时曹丕刚刚南下伐吴失败,而曹植也在屡次的政治打击中逐渐收敛。曹丕在回朝的途中路过曹植的封地,于是打算去看看这个弟弟。不同于过去两次的冷漠,这次的兄弟相见格外温情,“曹丕还给了曹植一些赏赐,实在不像要欺负他的样子,而曹植在后来所写的《黄初六年令》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也实在不像被欺负的样子。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6-04-20 2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