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但决不是不被认可。自己一些理解哈,遗言还说“公等善相吾弟”,是“托孤”给很多人听的。君自取之,言情之恳切。张昭也的确是为孙权掌权做了很多事,一众故旧恋及旧恩,会为孙家守下这一分分打下的疆土,死时不光张昭在身边还有其他文臣武将,而周瑜吕范虞翻等等更多的人都在外地镇守。不光是托孤给张昭。
孙策对公瑾的能力是非常认可的,书上写建安三年公瑾一回来投靠孙策,赠赐他的其他人都就比不上。公瑾跟孙策时间短,难免有人不服,孙策下令: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先前在丹阳balabala”给朝廷上表战功将公瑾排在所有功臣的最前面,…孙策遇刺伤重当夜死亡,挂的匆忙,巴丘离丹徒老远,瑜注定见不到孙策最后一面,我感觉策瑜之间的那种感情还需要遗言吗😂公瑾后来的表现也确实至忠至义。对于这事,易中天老师的说法是这样的“遗言留下了江东集团的既定战略方针:他死后,他现在江东的力量能打下的也就这么大了,下一步要调整政策变进攻为保守所以必须找一个老臣谋国,不急不躁,举贤任能,事实又证明,孙策的这个决定又是正确的…”。据记载,后来孙策死了,孙权一开始很悲伤哭唧唧,他老妈吴夫人也召董袭他们担心孙权不任事, 袭对曰:“江东地势,有山川之固,而讨逆(策)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权)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 也确实是张昭带着孙权稳定了江东局面。当时张昭他们很多人觉得孙策应该会立老三,但是孙策挂前坚持立老二,周瑜带兵回来,按孙策的遗言带头向孙权行君臣礼表明立场,也稳定了局面。
自己的瞎理解哈,按照三国志,孙策遇刺前正计划奇袭许昌,如果这是真事的话,计划在曹袁对峙中搞点甜头,丹阳是个极其重要的战略地盘,丹阳兵也是自古出了名的彪悍,周瑜身负重任,以前也带过丹阳兵,孙策把丹阳交给周瑜,又在这么一个计划袭许的特殊时期,一是放心,二是袭许需要,至于孙策周瑜他们怎么计划的那就谁也不知道了,反正最后策死,计划破产。
有关孙策死遗言记载的也不多,遗言也够理智,妈呀想想被他射中了帅脸,临死前瘫床上还要说话,感觉那样好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