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传家宝吧 关注:39贴子:45
  • 5回复贴,共1

近几年各种鉴宝电视节目恶意贬低藏友珍奇古玩实际价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几年经常看到到各类鉴定节目的一些贬低文物的台词,大意如下:
  一、你这件藏品有历史价值、有艺术价值、有研究价值,但是没什么经济价值,希望你把它捐给博物馆。
  二、你这件藏品残了所以大概价值是原来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玉器有纽裂、瓷器缺盖诸如此类的理由贬低藏友手中藏品的价值
  实际是这样
  一:1、如果一件藏品是新的仿品(大师高仿),没有历史价值,它的价值会高过有历史价值的真品吗?2、如果博物馆里的画变成一张(与该画材质、年代、规格相同)白纸,失去了艺术价值,它的经济价值还会剩多少?大家心里应该清楚吧。3、同样的2件规格、材质、相同的西周铜鼎,一件没有铭文,而另一件有铭文(文字都有研究价值),有铭文的鼎的价值是没铭文的好几倍。
  二:国家有几十件禁止带出国展览的特级文物,国宝中的国宝。其中有几件不但是残品,而且是由碎片修复而成的。如果按节目残件严重贬值的说法,这些藏品还会这么珍贵?大禹治水图玉山子是国宝,那么多纽裂。昭陵六骏被可恶的文物贩子砸个稀烂(几乎可以说是支离破碎)照样是博物馆的国宝。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缺盖还拍卖了2亿多人民币呢。再举个外国藏品的例子,断臂的维纳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为什么残了的反而是镇馆之宝而那么多完好无缺的藏品却排不上号呢?
  凡是专家觉得能进博物馆的藏品又能差到哪呢?
  各位藏友看了这些明白了写吗?专家先是否定你们的藏品的经济价值,再动员你们把藏品捐给博物馆!这样的最终结果是,你捐了出去,别人还不承认你的藏品的经济价值。(你的藏品价值1000万,别人却说你捐了价值100万的藏品,你心里痛快吗)
  专家们,请不要用自己的权威利用媒体误导大众。


1楼2016-07-01 13:30回复
    专家还误导大家说古代玉雕的工艺比不上现代雕刻的工艺。大家都知道《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纯手工的手艺,任何用机械工具的手艺是没资格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专家却吹捧这些用电动工具的玉雕工艺比古人纯手工的要好。
      现在景德镇烧瓷器,现代化工艺的电气窑烧制的瓷器就比传统工艺的柴窑烧制的瓷器要漂亮,可是电气窑用现代工艺烧制的瓷器经济价值就没有柴窑的传统工艺的价值高。
      各行各业,小到吃碗面,纯手工的都比机械化的贵。专家居然把大家当弱智,居然说用机械工具创造的玉器比古人纯手工的价值高。古人创造的玉器不但是纯手工还具备历史价值,现代玉雕不但是机械工具创造,而且没有历史价值。为什么专家会认为既没有历史价值又是机械工的玉器价值高呢?这是在侮辱广大藏友的智商吗?


    2楼2016-07-01 13:30
    回复
       青铜器还有10铜9残的说法,有些由碎片修复而成的青铜器也是顶级国宝。司母戊鼎有1个耳残了,四羊方尊更是碎片修复出来的国宝。按专家的残件贬值论,这些由碎片修复成的国宝应该是严重损毁的破烂,既然严重贬值干嘛要花那么大功夫修复还放在博物馆展现给世人?展现给世人严重贬值的文物?有这必要?请专家回答。


      4楼2016-07-01 13:31
      回复
        喜欢古董的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留意吗,往往在国际市场上有价值的精品,在国内不值钱。在国内往往值钱的都是存世量比较大并且有炒作空间的藏品,像存世量少的卖一件少一件自然无法炒作,有些东西电视上的专家估价10来万,让藏友捐给国家。而这些东西,往往是国际市场的高价藏品。
          在拍卖上屡屡出现同类器物的藏品说明存世量大,孤品怎么可能轻易有拍卖纪录?电视节目的市场砖家却以孤品没有拍卖记录而疯狂贬低精品以及孤品的价值。时常有拍卖记录的存世量比较大的这类藏品市场砖家反而认为价值高。
          珍奇古玩是物以稀为贵。可电视上的砖家估价规则确是物以多为贵,稀有为贱。这是把电视机前的观众当弱智啊!


        5楼2016-07-01 13:31
        回复
          喜欢玉器收藏的朋友应该听过“玉有五色沁,胜得十万金”这句话。专家仅仅因为古玉鉴定难度稍微大点就拼命贬低古玉。甚至有专家说玉有沁色会贬值。
            实际上在金元时期,很多人在没有杂色的玉器上人工烤色(类似沁色),专家哪来的勇气说有沁色的玉会贬值。(烤色与沁色需要分辨清楚,沁色是长时间埋藏地下受不同矿物影响形成,时间较长。烤色是短时间内在玉器上染上颜色)。可笑的是有些专家居然连沁色和烤色都分不清啊。


          7楼2016-07-01 13:31
          回复
            谁来鉴定专家?
              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主任、文物鉴定专家邱向军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文物鉴定从业人员大致有三类:一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专家,主要负责博物馆文物征集鉴定工作;二是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资格认定考试的责任鉴定员,业务范围仅限于文物进出境审核;三是在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机构任职,或取得相关机构发放的鉴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
              眼下各类鉴宝活动邀请的嘉宾、专家,多是出自第三类鉴定人员。由于这类鉴定人员在获取资格证书时,不少人并未经过严格的分类考试、资质审核,鉴定水平良莠不齐,从而导致“伪专家”满天飞。人人都能鉴宝,却没人来鉴定专家。


            8楼2016-07-01 1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