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罪宗”#(Seven Deadly Sins)
(不是“七宗罪”。“宗”在这里是个名词,不是量词)
“宗”这个词在汉语里既有“条款”之意,也有“意图”、“尊奉”、“源首”之意。所以在天主教文化里,“教皇”被称之为“教宗”,“教廷”被称之为“宗座”。单从字面上看,理解成“七宗(条)罪”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但正确的翻译的确是“七罪宗”(不然就应该叫做seven crimes而不是seven sins了)。之所以被讹传成“七宗罪”,很大程度上源于1995年皮爷的一部经典电影《七宗罪》。
“七罪宗”,意思就是“罪之七宗”。罪宗者,罪恶之宗也。是天主教教义中中导致人们犯罪的七种来源——注意是“来源”(主观意识或动机),而不是“具体行为”(客观表现或方式)。
有趣的是,这七种罪恶虽然可以在《圣经》中找到来路,却并未直接在《圣经》中有所明书。——所以某些“唯独圣经”的新教徒就不要强答了。
好了言归正传哈。天主教思高《圣经》中关于“七罪宗”的来源:
“上主憎恨的事,共有六件,连他心里最厌恶的事,共有七件:傲慢的眼睛,撒谎的舌头,流无辜者血的手,策划阴谋的心,疾趋行恶的脚,说谎的假见证,和在兄弟间搬弄是非的人。”
(箴言6:16-19)
虽然早年亚里士多德在Nicomachean Ethics中列举过关于善恶对立的观点,但“七罪宗”的的确确不是希腊人或者罗马人的原创。现代的“七罪宗”的概念,最初是4世纪的希腊修道士Evagrius Ponticus列出的“八项罪恶”—— Γαστριμαργία(暴餐) 、Πορνεία(卖淫)、 Φιλαργυρία(贪婪)、Ὑπερηφανία(傲慢)、Λύπη(悲伤)、 Ὀργή (愤怒)、Κενοδοξία(自负)和Ἀκηδία(绝望) 。这八种罪恶后来被圣John Cassian在其著作里翻译过来,并得到了推广(此时的八项罪恶仍然是八项罪恶)。“七罪宗”真正得到确立,是在公元590年,教宗额我略一世(Gregory I)修改这个列表之后的事情了。额我略一世修改列表的事情,百度百科上有,在此不做赘述。
当然,把这个“七罪宗”的列表修改并加以推广,得益于这位大神——圣托马斯·阿奎那,多明我会神父。他在他的著作《神学大全》里维护了教宗的这个列表。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七罪宗——
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暴食。
(不是“七宗罪”。“宗”在这里是个名词,不是量词)
“宗”这个词在汉语里既有“条款”之意,也有“意图”、“尊奉”、“源首”之意。所以在天主教文化里,“教皇”被称之为“教宗”,“教廷”被称之为“宗座”。单从字面上看,理解成“七宗(条)罪”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但正确的翻译的确是“七罪宗”(不然就应该叫做seven crimes而不是seven sins了)。之所以被讹传成“七宗罪”,很大程度上源于1995年皮爷的一部经典电影《七宗罪》。
“七罪宗”,意思就是“罪之七宗”。罪宗者,罪恶之宗也。是天主教教义中中导致人们犯罪的七种来源——注意是“来源”(主观意识或动机),而不是“具体行为”(客观表现或方式)。
有趣的是,这七种罪恶虽然可以在《圣经》中找到来路,却并未直接在《圣经》中有所明书。——所以某些“唯独圣经”的新教徒就不要强答了。
好了言归正传哈。天主教思高《圣经》中关于“七罪宗”的来源:
“上主憎恨的事,共有六件,连他心里最厌恶的事,共有七件:傲慢的眼睛,撒谎的舌头,流无辜者血的手,策划阴谋的心,疾趋行恶的脚,说谎的假见证,和在兄弟间搬弄是非的人。”
(箴言6:16-19)
虽然早年亚里士多德在Nicomachean Ethics中列举过关于善恶对立的观点,但“七罪宗”的的确确不是希腊人或者罗马人的原创。现代的“七罪宗”的概念,最初是4世纪的希腊修道士Evagrius Ponticus列出的“八项罪恶”—— Γαστριμαργία(暴餐) 、Πορνεία(卖淫)、 Φιλαργυρία(贪婪)、Ὑπερηφανία(傲慢)、Λύπη(悲伤)、 Ὀργή (愤怒)、Κενοδοξία(自负)和Ἀκηδία(绝望) 。这八种罪恶后来被圣John Cassian在其著作里翻译过来,并得到了推广(此时的八项罪恶仍然是八项罪恶)。“七罪宗”真正得到确立,是在公元590年,教宗额我略一世(Gregory I)修改这个列表之后的事情了。额我略一世修改列表的事情,百度百科上有,在此不做赘述。
当然,把这个“七罪宗”的列表修改并加以推广,得益于这位大神——圣托马斯·阿奎那,多明我会神父。他在他的著作《神学大全》里维护了教宗的这个列表。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七罪宗——
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