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大世界"重开。昔日文化标志如何转型?
有着百年历史、曾被誉为中国文化"东方之门"的上海大世界游乐场,日前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的新身份复业试运营。
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始建于1917年,以游艺杂耍和南北戏曲、曲艺为特色,12面哈哈镜成了大世界独有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曾改名"人民游乐场",1958年恢复原名,1974年改名"上海市青年宫",1981年1月25日复业,定名为"大世界游乐中心"。2003年5月停业。
女作家虹影更是将大世界看成上海的精髓所在:"上海的艺人有的来自中国的各个角落,有的来自西方,像犹太人在上海的就特别多。而最典型的场所就是‘大世界’,那里面各种人都有,他们玩杂耍、卖艺,在那里为生存寻找出路。外滩只是一个外壳,‘大世界’才是上海真正的东西。它代表上海精神,中西混杂,无所不有。整个上海都可以装到这个特定的小小世界里来。"
有着百年历史、曾被誉为中国文化"东方之门"的上海大世界游乐场,日前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的新身份复业试运营。
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始建于1917年,以游艺杂耍和南北戏曲、曲艺为特色,12面哈哈镜成了大世界独有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曾改名"人民游乐场",1958年恢复原名,1974年改名"上海市青年宫",1981年1月25日复业,定名为"大世界游乐中心"。2003年5月停业。
女作家虹影更是将大世界看成上海的精髓所在:"上海的艺人有的来自中国的各个角落,有的来自西方,像犹太人在上海的就特别多。而最典型的场所就是‘大世界’,那里面各种人都有,他们玩杂耍、卖艺,在那里为生存寻找出路。外滩只是一个外壳,‘大世界’才是上海真正的东西。它代表上海精神,中西混杂,无所不有。整个上海都可以装到这个特定的小小世界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