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 寻我
“枣儿,别有太大压力,好好打。”孔令辉拍拍刘诗雯的肩,并没有说太多。
刘诗雯点点头,拿起拍子往乒乓球台走去。
这是无锡亚锦赛女团决赛,刘诗雯代表中国队第一场出战。这是一场并没有什么悬念的比赛,尽管对面的平野美宇是日本新一代女乒中的佼佼者,还曾经捧起过世界杯女单冠军的奖杯。但对上技术顶尖,大赛经验丰富的刘诗雯,还是差了很多火候。
比赛最开始出了一点意外,平野美宇在刘诗雯手中抢下一局。但也仅到此为止了。如今的刘诗雯再不是那个在赛场上丢了一局就手忙脚乱的小姑娘了,她很快调整好思路,3:1利落的结束了比赛。
刘诗雯擦着拍子,突然想起了那个人,现在大家都说自己的球风越来越像他了。刘诗雯有些恍惚,她最近经常会想起以前的事,大概是年纪大了——明天就是她二十六岁的生日了。二十六岁对于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并不算是高龄,但对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已经接近迟暮。在中国乒乓球队过了三十岁,几乎是毫无可能参加奥运会的。
二十六岁的刘诗雯最近常常会想到十年前的自己。十六岁的刘诗雯,还留着短发,还有些婴儿肥。还是一个赢了会叫输了会哭的小姑娘。十六岁的刘诗雯,身边还有他。
张继科。
这个名字一但出口,就像打破了封印在心底的某种禁忌,那些年少的记忆便一下子涌上来。刘诗雯的年少,十三岁到十九岁,最好的那几年。身边都是有张继科的。后来她终于长大了,这个名字便同那些最快乐的少年时光一起埋葬了。偶尔想一想,就是夹着蜜糖的砒霜,甜蜜而刺痛。
刘诗雯十六岁生日的时候,张继科刚刚重回国家队一年。原来的重点陪养对象成了最不起眼的陪练,原来不如他的马龙等人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他。那时候少年过了十八岁的生日,严格意义上算是成年了。一身的傲骨,青涩而凌厉。
那时候刘诗雯在队里的成绩一直很好,隐隐有“小小一姐”的苗头。是队里面重点观察和培养的对象。可是小姑娘的一颗心扑在了张继科身上,下了训练就一心一意的粘着他,跟着他,看他训练,看他一个人在静寂的训练馆里一下下挥拍。他们这时的角色已经翻过来了。张继科第一次进国家队的时候,他总是在夜深人静时手把手教着怀里的姑娘练球,努力板起脸装出很严厉的样子。可那个小姑娘就冲他甜甜的笑着,他就装不下去了。他背过脸,不想让姑娘看到自己的表情。姑娘就晃着他的手,软软的唤着:“阿科,我们再来。”
“阿科,我们再来。”再次这样唤着的是十六岁的刘诗雯。这次不是张继科带着刘诗雯练球了,是刘诗雯陪着张继科。张继科在国家队小心的封闭着自己,只有在眼前笑的眉眼弯弯的小姑娘面前,才露出一点点情绪。
“雯儿,我会打出来的。”他说。
“嗯,阿科好棒。我要和阿科一起拿冠军!”那个小姑娘,有世上最纯净的眼睛。眼里盛满了崇拜与希望。
后来张继科莫斯科一局惊艳,刘诗雯决赛独丢两分。
后来张继科伦敦大满贯封王,刘诗雯只能以替补的身份默默观望。
后来张继科巴黎成功卫冕,刘诗雯遗憾摘得银牌。
一语成谶,不知道应的是哪句。张继科从未失言,他说他要打出来,他打出来了。他说他要拿大满贯,他也拿了。与此相比,刘诗雯的话更像是一个玩笑,她没有随张继科打出来。张继科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她都在谷底默默仰望。唯一的默契是09年亚洲杯一起称王封后,原来以为那是起点,可没想到已是结局。
“枣儿,别有太大压力,好好打。”孔令辉拍拍刘诗雯的肩,并没有说太多。
刘诗雯点点头,拿起拍子往乒乓球台走去。
这是无锡亚锦赛女团决赛,刘诗雯代表中国队第一场出战。这是一场并没有什么悬念的比赛,尽管对面的平野美宇是日本新一代女乒中的佼佼者,还曾经捧起过世界杯女单冠军的奖杯。但对上技术顶尖,大赛经验丰富的刘诗雯,还是差了很多火候。
比赛最开始出了一点意外,平野美宇在刘诗雯手中抢下一局。但也仅到此为止了。如今的刘诗雯再不是那个在赛场上丢了一局就手忙脚乱的小姑娘了,她很快调整好思路,3:1利落的结束了比赛。
刘诗雯擦着拍子,突然想起了那个人,现在大家都说自己的球风越来越像他了。刘诗雯有些恍惚,她最近经常会想起以前的事,大概是年纪大了——明天就是她二十六岁的生日了。二十六岁对于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并不算是高龄,但对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已经接近迟暮。在中国乒乓球队过了三十岁,几乎是毫无可能参加奥运会的。
二十六岁的刘诗雯最近常常会想到十年前的自己。十六岁的刘诗雯,还留着短发,还有些婴儿肥。还是一个赢了会叫输了会哭的小姑娘。十六岁的刘诗雯,身边还有他。
张继科。
这个名字一但出口,就像打破了封印在心底的某种禁忌,那些年少的记忆便一下子涌上来。刘诗雯的年少,十三岁到十九岁,最好的那几年。身边都是有张继科的。后来她终于长大了,这个名字便同那些最快乐的少年时光一起埋葬了。偶尔想一想,就是夹着蜜糖的砒霜,甜蜜而刺痛。
刘诗雯十六岁生日的时候,张继科刚刚重回国家队一年。原来的重点陪养对象成了最不起眼的陪练,原来不如他的马龙等人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他。那时候少年过了十八岁的生日,严格意义上算是成年了。一身的傲骨,青涩而凌厉。
那时候刘诗雯在队里的成绩一直很好,隐隐有“小小一姐”的苗头。是队里面重点观察和培养的对象。可是小姑娘的一颗心扑在了张继科身上,下了训练就一心一意的粘着他,跟着他,看他训练,看他一个人在静寂的训练馆里一下下挥拍。他们这时的角色已经翻过来了。张继科第一次进国家队的时候,他总是在夜深人静时手把手教着怀里的姑娘练球,努力板起脸装出很严厉的样子。可那个小姑娘就冲他甜甜的笑着,他就装不下去了。他背过脸,不想让姑娘看到自己的表情。姑娘就晃着他的手,软软的唤着:“阿科,我们再来。”
“阿科,我们再来。”再次这样唤着的是十六岁的刘诗雯。这次不是张继科带着刘诗雯练球了,是刘诗雯陪着张继科。张继科在国家队小心的封闭着自己,只有在眼前笑的眉眼弯弯的小姑娘面前,才露出一点点情绪。
“雯儿,我会打出来的。”他说。
“嗯,阿科好棒。我要和阿科一起拿冠军!”那个小姑娘,有世上最纯净的眼睛。眼里盛满了崇拜与希望。
后来张继科莫斯科一局惊艳,刘诗雯决赛独丢两分。
后来张继科伦敦大满贯封王,刘诗雯只能以替补的身份默默观望。
后来张继科巴黎成功卫冕,刘诗雯遗憾摘得银牌。
一语成谶,不知道应的是哪句。张继科从未失言,他说他要打出来,他打出来了。他说他要拿大满贯,他也拿了。与此相比,刘诗雯的话更像是一个玩笑,她没有随张继科打出来。张继科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她都在谷底默默仰望。唯一的默契是09年亚洲杯一起称王封后,原来以为那是起点,可没想到已是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