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吧 关注:500,355贴子:4,207,636

假设历史•如无盟国援助苏联能单独打赢德国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直以来,人们把苏德战争的胜利归功于俄罗斯的大雪以及苏联军民的奋勇抵抗。
但是稍微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就应该知道,德国的气候也很寒冷,同时德军中有大批来自丹麦等北欧国家的士兵,北欧的寒冷也丝毫不次于俄罗斯。
至于苏联军民的激烈抵抗也只能说对了一半,至少波罗的海三国因为和主体的俄罗斯族宿怨的关系是积极的带路党,一直到冷战期间还有游击队在森林里抵抗苏俄政权。就算是俄罗斯人,忠诚度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在纳粹几乎败局已定,而且没有建立俄罗斯人傀儡政府的前提下,居然靠着被俘叛变的苏联中将弗拉索夫组建了起了拥兵数十万兵力的“俄罗斯人民解放军”。其表现足以让中国的数十万伪军汗颜。
在整个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大量的兵员损失,大量国土、资源、工厂的被占领,导致苏联面临了巨大的困难。
那么,是什么让苏联度过了最困难的瓶颈期,并成功在东线战场单独击败在兵员素质、战争物资上占据优势德国的呢--是二战中盟国通过海路向苏联提供的巨量物资发挥了作用。
那么,如果没有盟国的援助,苏联还能完成卫国战争的壮举吗?

二战中苏联的伪军“俄罗斯人民解放军”
苏联得到援助前的困境
而说起俄罗斯的冬天,了解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德军准备通过闪电战一举拿下苏联。但轻敌等各种原因导致德国情报部门对苏联一知半解,德国铁路对苏联铁路的原始性也严重的估计不足。德国人仅仅知道苏联铁路是宽轨铁路而已,等攻入苏联后才发现苏联铁路依然还是一战时的水平:绝大部分铁路(除哈尔科夫到莫斯科)都建筑在松软的沙土路基上,而且枕木也是较为松软的松木,比如德国标准的铁路钢轨标准是49公斤每米,苏联的是38公斤每米,德国铁路每公里轨枕密度1600根,苏联1440根,德国人固定铁轨用螺丝加垫圈,苏联人直接用道钉打进木枕。同样的苏联铁路桥也基本上毫无价值,必须重新加固才可能运输坦克和其他重型装备,更不要提铁路调度设备了,基本上大部分设备都是一战时期的老古董,电动道岔更是非常罕见。根本无法通过铁路运输物资,所有的后勤任务全部交给了“重型运输队”。
苏联粗糙的公路道路成为了严酷的“敌人”,大大拖慢了德军后勤部队的速度,甚至导致汽车损毁。之前被德军装甲部队击败的苏军残余部队也主动四处袭击,结果,短短一周的时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就折损了三分之一的汽车。①
而这一切只是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后勤的一个缩影而已。
而作为防守的一方苏联,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乐。和所有进入战争状态的国家一样,苏联人也立刻对适龄青年进行了征召。开战仅仅八天就征发了530万1905-1918年出生的青年男女,而在1941年6月之前,苏联常备兵力不过二百九十多万人。虽然之后苏军被德军的闪击战连战连败,损失极其惨重,但是征兵得到的兵员更多。
截止到1942年11月为止,苏军在编制上的总兵力达到了6951000人。②考虑到这个阶段苏军大部分时间是被德军死死压制的状态,仅仅被俘虏的人数就以百万为单位计算,可以说是此时的苏联是不计代价将适龄人口全部征召入伍。
这么做确实可以凭借人数优势,用士兵的血肉来阻击纳粹的闪击战术。德军作为攻击方不可避免的在补给线上的劣势,这两个重要的基础原因,让苏军成功保卫了莫斯科。但是,不计代价扩军也导致苏军士兵的战术素质在大清洗之后最大一次的降低。另一方面,军队的人数大大增加了,但是后勤却跟不上了--青壮年都去当兵了,工厂的工人,生产粮食的农民……都面临的巨大的缺口。
同时,德军的占领和轰炸使得苏联工业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也使得苏联一千三百六十余家大型工厂需要搬迁,它们重新开始生产也需要大量时间。这一切都导致苏联在1942年的产能大幅度地缩水,尤其是重工业。生铁产量只有之前的34.1%,钢为44.7%,轧钢为42.8%,焦炭为37.7%,煤为49.8%,石油为66.6%,发电量为61.7%。③作为基础的重工和能源业如此伤筋动骨,在此基础上的军事工业自然步履维艰。

关于苏联工业的宣传画
更为糟糕的是农业,卫国战争初期,苏联食物上的嫉妒短缺。毕竟只要有一杆步枪和几发子弹的基本配置,虽然简陋但是还能保证作为“消耗品”的基层士兵基本的作战,但是一旦开始大面积断粮,对于士兵的身心打击将会是毁灭性的。
1942年1月底,苏联总给养部长帕甫洛夫向斯大林汇报后,最高统帅下令,让列宁格勒方面军就地筹措粮食。动用国家储备只能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当地的粮食已经彻底耗尽,食品工业也已经彻底瘫痪等,这说明苏联此时的储备已经所剩无几了。④
由于缺煤严重,很多火车都不得不改烧木材和混合燃料,但就算如此在1942年1月火车昼夜工作,依旧达不到战前运输指标的一半,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企业生产出来的成品无法及时送到,让前线的情况雪上加霜。
雪中送炭的援助
出于“如果希特勒进攻地狱,我会和撒旦谈谈”的想法,和苏联原本水火不容的英国表示愿意与苏联联手。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宣布《中立法》不适用于苏德战争。在1941年6月24日,苏德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罗斯福即下令撤销了对苏联资产的冻结,折合约3900万美元,又在7月和8月特批允许苏联在美国购买各种物资。8月正式开始对苏援助,其中包括各种型号的飞机1200架,90毫米口径炮152门,3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991门,迫击炮1135门,冲锋枪两万支,轻型坦克729辆,,中型坦克795辆,115,341英里的电缆线,随后又从对英援助中调拨了1200架飞机给苏联⑥。

罗斯福总统
10月1日双方正式签订了《第一次对苏协议书》给了2000辆坦克和1300架飞机。不过由于航道等缘故,一直到1942年6月才算大致完成了运输。⑦吸取了第一次教训后,双方签订了《第二次对苏协议书》。这次的规模和及时程度远远比第一次来得大,仅仅是食品就达到430万吨之多,非常及时地援助了斯大林格勒战局,除此之外还包括180万吨的原材料、机器、工业设备和110万吨陆、海军设备。
由于德国人的潜艇战术,使得盟军的物资和护航舰队损失惨重,如PQ-17护航队损失达到了三分之二多,不得不让英国人退出护航。
这个问题一直到1943年才得以解决。这时候,苏德战场的局势已经得到了逆转,苏军开始反攻,各大工厂的生产也得到了安全的庇护和恢复,因此《第三次对苏协议书》的援助也不再是食品和各种原材料为主,而是各种苏军急需的运输工具以及通讯工具。其中包括两万辆吉普车,十万部野战电话,3000辆炮车,132000辆卡车以及10000辆无盖货车。这些援助给包括库尔斯克会战在内的苏军以雄厚的后勤保障,截止到1944年第三次援助超额完成了25%。⑧
当1944年苏联人开始解放最后的国土,并且开始向东欧进军的同时,《第四次对苏协议书》也开始提上了日程。这次除了依旧需要的通讯以及后勤设备之外,轰炸机和战斗机的供应量也被加大了。虽然美国人拒绝提供B-17和B-24这种重型轰炸机,不过却同意把中型轰炸机增加到300架(原定222架),同时战斗机增加到2450架(原1200架)。有了这些援助,在后来的攻城战役中,苏联获得了有力的空中支援。

苏联拿下了柏林
现在,我们能回答开头的提问了,答案是不能。
几乎每个关键的转折点,都有盟国援助的影子,从苏联几乎最艰难时候急缺的能源和武器,到被围困之时每个人只能吃定量额度的食品补给,再到开始反攻被路况所害急需的交通和后勤资源,以及最后攻入德国本土摧毁防御和守军士气所需要的空军支援。这一切的一切,无一缺乏盟国的援助。
仅举一例,没有盟国在第二次议定书中提供的十余万辆卡车和数百万吨燃料,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机械化兵团就无法形成。1943年决定性的库尔斯克会战和1944年苏军用“大纵深作战”完成的气势磅礴的“十次打击”,如果换成人力和畜力行进的普通步兵和维持的孱弱后勤,那对于苏军将是无法想象的灾难。
甚至,直到二战结束之后,由于本国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美国的援助卡车一直到60年代依旧在兢兢业业地为苏联服务。
而就算有了英美“奶妈”如此“雪中之碳”的强大“神助攻”,苏联人在二次大战中依旧损失了2700万以青壮年为主的人口。这次损失带给的人口结构的损伤是永久性的,直到今天依旧没能复原。
很难想象如果斯大林格勒因为缺粮而陷落,库尔斯克因为后勤而败北,攻克柏林因为缺乏火力,损失扩大数倍等等会给苏联的伤口上撒上多少盐。届时,我们恐怕很难将其称之为“胜利”,只能说是“不胜之胜”了。
因此,回顾这段历史,无论英美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援助的苏联,哪怕是抱着让苏联士兵替自己士兵去死的“卑劣”目的,苏联人也应该对此表示感谢。
①《世界军事后勤史资料选编中二》P164
②《世界军事后勤史资料选编中二》P169
③《世界军事后勤史资料选编中二》P175
④《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武装力量后方勤务》P225-238
⑤《世界军事后勤史资料选编中二》P205
⑥《全球战略与后勤:1940-1943》P99
⑦《租借--胜利的武器》P207-210
⑧《全球战略与后勤:1940-1943》P678
⑨《全球战略与后勤:1940-1943》P679-682


1楼2017-05-07 21:33回复
    http://news.ifeng.com/a/20170505/51047267_0.shtml#_www_dt2
    本文首发地址


    2楼2017-05-07 21:33
    回复
      没有英美参战和美援,苏联44年就得跪。只有美援而没有英美参战的话,苏联血放干,男人死光而完。


      IP属地:湖南3楼2017-05-07 21:48
      收起回复
        苏联人能打赢,但是基本上是惨胜。苏联人的武器生产碾压德国了。


        IP属地:四川4楼2017-05-07 22:00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7-05-07 22:05
          回复
            这是什么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5-07 22:08
            收起回复
              不能如果德国一开始就总动员的话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5-07 22:21
              收起回复
                楼主一再无视吧规建议封自己十天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5-07 22:32
                收起回复
                  别看工业,就看农业,丢了乌克兰产粮区的苏联二年内粮食产量少了三分之二,如果没有美援就是大饥荒,迁到乌拉尔山的工业群连工都开不了,1942年八成就要崩,美国援助苏联的粮食力度非常之大,本土猪肉总量四分之一给了苏联,比自己军队的用量还多将近一倍,各种来粮食援助占了苏联自己总产量的10%
                  不要看美援总体占比不多就认为意义不大,美援是在苏联最危险的时候续了一命,让苏联撑过了最艰难的1942年,43年之后才开始逐渐恢复的,没有头两年的支援,苏联根本撑不到43年


                  IP属地:江苏10楼2017-05-07 22:38
                  收起回复
                    我认为不能。亲德民族将独立建国,俄罗斯将失去欧洲的大部分土地。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5-07 23:13
                    回复
                      肯定是波罗的海出一个师,乌克兰出一个军,高加索出一个军,维希俄罗斯出资源和劳工,然后高堡奇人剧情。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5-07 23:17
                      回复
                        本体是评论系列又来了啊


                        IP属地:江西15楼2017-05-08 00:05
                        回复
                          要这样比,德国没有盟国,苏联也没盟国。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7-05-08 01: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