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阅读随记
据说百度要实名制,以后不一定玩贴吧,偶尔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也发出来。
史不能只信儒
儒家的书一般都称赞禅让,看法家怎么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后来竹书纪年出现,“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可见韩非子可信度比较高啊。
真不是穿越的么
孟子荀卿列传,“驺衍......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海外空闻更九州,真不是穿越的么?
说得很容易似的
吕氏春秋先识,“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於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可行性不高啊,竹简写不了多少字,图法几十辆车够装的?带着大量重要资料,成功走了?
这人够长寿
货殖列传,“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由此看来白圭至少活到商鞅变法有成效之后。
有关兵
桂陵之战时,“都大夫熟(孰)为不识事?曰:齐城、高唐。”高唐大夫不是田朌吗,换人了?“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於河”,到马陵之战时,“田朌宿将也”,田忌奔楚后,“齐使眄子将,楚发四封之内,王自出将而忌从,相国上将军为左右司马,如是则王仅得存耳。”如果不是换人了,可以窥见一代名将的成长。
桂陵这个地方曾打过仗,清华简系年第23篇里:“声王即世,悼哲王即位。郑人侵榆关,阳城桓定君率榆关之师与上国之师以交(邀/徼)之,与之战于桂陵,楚师无功。”在桂陵之战前大约五十年。马陵也是,史记魏世家索隐:“纪年:二十八年,与齐田盼战于马陵。上二年,魏败韩马陵。十八年,赵又败魏桂陵。”史记索隐引用竹书纪年,魏败韩马陵,说明魏曾经在马陵打过胜仗(时间不详,有不同说法,马陵之战前几年或二十几年),马陵之战魏追齐时或许想故地再胜,过于轻敌没发现伏兵,结果不用说了。古史层垒,古战场难道也层垒?
不同的兵法有时也有相似之处
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得。
孙子合(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於北,毋期於得。
都是用少量士兵试探
起对曰:大哉问乎!
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
都不容易啊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
相似的不止兵法
凡兵,所以存亡继绝,救乱除害也。 汉书 刑法志
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 淮南子 兵略训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论语 尧曰
有一次看电视剧兵圣里有军职乡良人和里有司,查了查还真不是编的。
国语 齐语
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葎振旅,秋以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于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连长竟然有超过2700年的历史,不过现在连就一百人左右了。
据说百度要实名制,以后不一定玩贴吧,偶尔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也发出来。
史不能只信儒
儒家的书一般都称赞禅让,看法家怎么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后来竹书纪年出现,“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可见韩非子可信度比较高啊。
真不是穿越的么
孟子荀卿列传,“驺衍......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海外空闻更九州,真不是穿越的么?
说得很容易似的
吕氏春秋先识,“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於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可行性不高啊,竹简写不了多少字,图法几十辆车够装的?带着大量重要资料,成功走了?
这人够长寿
货殖列传,“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由此看来白圭至少活到商鞅变法有成效之后。
有关兵
桂陵之战时,“都大夫熟(孰)为不识事?曰:齐城、高唐。”高唐大夫不是田朌吗,换人了?“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於河”,到马陵之战时,“田朌宿将也”,田忌奔楚后,“齐使眄子将,楚发四封之内,王自出将而忌从,相国上将军为左右司马,如是则王仅得存耳。”如果不是换人了,可以窥见一代名将的成长。
桂陵这个地方曾打过仗,清华简系年第23篇里:“声王即世,悼哲王即位。郑人侵榆关,阳城桓定君率榆关之师与上国之师以交(邀/徼)之,与之战于桂陵,楚师无功。”在桂陵之战前大约五十年。马陵也是,史记魏世家索隐:“纪年:二十八年,与齐田盼战于马陵。上二年,魏败韩马陵。十八年,赵又败魏桂陵。”史记索隐引用竹书纪年,魏败韩马陵,说明魏曾经在马陵打过胜仗(时间不详,有不同说法,马陵之战前几年或二十几年),马陵之战魏追齐时或许想故地再胜,过于轻敌没发现伏兵,结果不用说了。古史层垒,古战场难道也层垒?
不同的兵法有时也有相似之处
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得。
孙子合(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於北,毋期於得。
都是用少量士兵试探
起对曰:大哉问乎!
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
都不容易啊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
相似的不止兵法
凡兵,所以存亡继绝,救乱除害也。 汉书 刑法志
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 淮南子 兵略训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论语 尧曰
有一次看电视剧兵圣里有军职乡良人和里有司,查了查还真不是编的。
国语 齐语
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葎振旅,秋以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于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连长竟然有超过2700年的历史,不过现在连就一百人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