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哪位道长帮忙解释下,谢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6-06 07:12回复
    这个就要从道是什么的根本讲起,到最后道是空,也是万物,所以得道了也是得空了!无所的,无所不得!名为得道,佛家讲开悟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6-06 08:32
    收起回复
      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你理解了金刚经里的这段话就知道了,我不是有意要在这吧里发佛经的,但是用佛经做比喻会通俗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6-07 07:54
      收起回复
        修行人得道,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故无不至~道德经里有的~为教化众生,做是功德,德行是己,乃得道为名~不清楚就熟读道德经~经过努力了~你再提问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6-08 13:40
        回复
          佛道本是空,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失去了什么。其实无得也无失,只是心明了了。未明了时皆是苦海众生。明了后皆为大自在,就像金刚经里说的是一个道理。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6-08 16:50
          回复
            道终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道终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
            以不有道,故不无道;以不得道,故不失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6-08 17:13
            收起回复
              厉害了


              7楼2017-06-08 19:44
              回复
                这里讲的得道是确确实实的得道了,但是也确确实实的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利益。只是看清了自己,看清了这方世界。不再为外物所扰,达到一心清净的境界。


                9楼2017-06-10 11:12
                回复
                  白话讲,虽心神有所变化,但总体没多大变化,为了引导众生正确信念方向,强曰已得道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7-06-10 11:12
                  收起回复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清静经全文”结束,《清静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6-11 21:48
                    回复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清静经全文”结束,《清静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6-11 21:48
                      回复
                        道无形无相故显。显者故生。有所得非道也。


                        16楼2017-06-12 10:37
                        回复
                          说是得道 实无所得
                          世人憨者多 欲渡之万般难
                          所以晓之以神鬼 律之以仙魔
                          汝若行坏 堕之地狱
                          如若为善 接引洞天
                          世上愚憨若楼上发帖诸人者
                          皆信受之
                          若加以神迹惑之 成仙诱之
                          世之民莫不从之
                          人人向善 浊世化为洞天
                          我所说之蛊惑 诱骗 虚假神迹之事
                          皆为度人
                          大善
                          所谓 本无仙与佛 为度人故 我为仙佛
                          便益传法 以度世人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7-06-12 18:39
                          收起回复
                            既为得道则身处太虚,不为富增不为穷减,不为春生不为冬灭,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是为实无所得……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7-06-13 1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