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售书吧 关注:2,525贴子:45,501
  • 6回复贴,共1

长期坚持读书的人,生活会发生4种变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7-27 07:16回复
    01.
    一种能力
    喜爱读书能带给孩子——或者说,能带给一个人什么好处?
    宋朝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专门为此写了首诗,大意是说,读了书,成了名,就能左手环抱大美女,右手钞票多如毛。
    这个观念流传千年深得人心,且前前后后被无数成功人士佐证。
    凿壁偷光的匡衡,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刻苦攻读的正面典型,为了读书不但拆墙偷光,还给大户免费打工换书看,后来,他成为西汉丞相,被封地3100顷,相当于400个故宫那么大。
    顾炎武6岁启蒙,10岁读史,11岁读资治通鉴,后来成为清初大儒。他在全国各地都置下了房产和小妾,供各地考察出差时用。
    鲁迅少年时坚持夜读,边读边嚼辣椒,驱寒解困,后来成为著名文学家,还娶了小自己17岁的女学生。
    喜爱读书的孩子,最终就会得到这些东西吗?你如果真这样想,那未免也太肤浅了,太缺乏读书了,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复合因素促成的。
    上面这些结果,都是读书带来的可预期的显性结果。
    真正能帮助孩子成功的是,读书带给他们的隐性结果,比如,终身学习的习惯。

    喜爱读书,意味着,内心对知识有足够的好奇与渴求,通过读书,在满足知识需求的同时,又发现更多的知识缺口。
    一个人走进书海中,就好比走进了医院,从一开始不觉着自己缺钱,到最后发现哪儿哪儿都需要钱。读书也是一样,从一开觉着自己啥都懂,到最后感觉自己啥都不懂。
    然后,带着一本书的问题,去下一本书中找答案。
    问题——答案——问题的习惯模式、简单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就开始成型,那就是去书中找你要的答案,如果一本没有,那就两本。渐渐地,就会对读书,或者说对知识产生了依赖。
    愿意为丰富学识,去付出时间的人,肯定不会活得很差劲。
    就像以上例子中的所有人,他们并非只是在求学时期读了几本后,而是终生保持了读书的习惯,从读书中获得的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让他们看清了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了更旺盛的求知欲望。
    被一杯杯水滋养的人,最终会挖出一汪泉,泉多了流成河,河大了汇成海。
    最后,银子,房产,小妾,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7-27 07:17
    回复
      02.
      一种生活
      就像有人用音乐填充精神世界,有人用运动唤醒疲惫灵魂。
      读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简单说就是,文化人要是三天不读书,那长得就没法看了。这是你丑你先睡,我美我读书的文言文说法。
      杨绛先生的父亲有一次问杨绛:“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父亲笑了,说:“我也这样。”
      到了杨绛这里,她觉着什么焦虑什么难受什么迷茫,这都不叫事,所有的问题只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和杨绛同时代的冰心,则将读书当作“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不为钱,不为名,就为图个乐呵儿就值得读一辈子!

      我们通常说,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气质根源于一个人内在的深度。
      深度体现在日常,拿起手机,你能聊聊一个聋哑学校老师的梦想——怎样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旅行西藏,你也能说说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嫁给松赞干布从而有了布达拉宫;说到吃,你也知道东坡肘子跟苏东坡关系不大,就像奥尔良并没有烤翅一样。
      通过读书,你了解到一滴水中藏着的海洋,一粒米身后的广袤土地。你的世界便不再局限于尺寸间,点线间,你的生活便拉开了宽度和深度。
      一个人的积淀,就是一个人的气质,就是一个人的模样。黄庭坚没说错,人的长相真的跟读书多少有关哈!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7-27 07:18
      回复
        03.
        一种朋友圈
        读书,会给孩子带来**的朋友圈。
        家长们从小教唆孩子,“不要跟坏孩子一起玩。”这句话里面包含着一条质朴的道理: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
        跟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类似:一个人的月薪,差不多就是身边5个朋友的平均月薪。也就是说,你牛不牛,先看你朋友圈牛不牛。

        蔡锷16岁考入长沙实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期间与梁启超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留学日本又与蒋百里、杨度等人同学,被先锋堆拥簇着前行,想不走时代潮头上都难。
        扬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一个成为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一个成为“两弹元勋”。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胡春宏、倪进仁,是武汉大学本科同学,毕业后同赴清华大学读研,并住进同一间宿舍,2009,,2013,2015年,三人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屋三院士”成为当时热门的新闻。
        乔布斯14岁认识了斯蒂夫·沃兹尼亚克,21岁时,与他一起创立了苹果公司。
        ……
        他们都是喜爱读书的人,有的因考学聚在一起,有的因为爱好聚在一起,然后,各自散发的力量与光芒,影响着彼此,形成了耀眼的光环。
        书,成为光芒链接光芒的媒介。
        它让我们相信,光芒万丈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成语。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7-27 07:20
        回复
          04.
          一种气度
          茨威格说:“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因见多识广,而心平气和;因纵观万象,而心生悲悯;因历经迷思,而心念坚定。
          阅读的真正作用,是在急进的激流中,守护一方精神世界,在浮躁的浮尘中,找回真实的自我。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个人的房间》中说:“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
          安静,是这个油头粉面的世界里,难得的一份心情。
          安静,不是寂然无声,而是心安,是惶惶四顾后,心有安放之所。
          所以,这才是一个赢家应该有的模样——
          生于浮世,内心安稳,不随波逐流,也不避世而居,永远站在与世俗不近不远的位置上,走少有人走过的路。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7-27 07:22
          回复
            这不是说我呢么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7-29 12:17
            回复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7楼2017-08-04 2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