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贴吧的师妹师弟们,我呢,现在算是你们的师姐了吧。哈哈,问我为什么不叫你们小学弟小学妹,其实,原因很简单的,我不喜欢那样叫。毕竟就跟我们的导员说的,大家都是汉语言的孩子,一个好的文学素雅是慢慢养成的,所以,愿看到这条帖子的你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变成温柔而明亮的自己。好吧,言归正传,对于光阴,我自己都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就跟自己动手把2016和2017生硬的辦扯在了一起。后来才惊觉,原来岁月神偷不无道理,于是一点一点将那些零零散散的记忆拼接起来。突然想用四个阶段形容大一的孩子,第一,刚出生的孩子,不谙世事;第二呢,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天真无邪;第三,对,是初一,对长大的自己满心期待;还有第四,是高一,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了些许隐形的翅膀,但又飞不起来,还是得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的踏着。是的,大一的我们不谙世事,天真,向阳,踏实,当然,也有浮躁。是不是想反驳我,觉得你们是成熟懂事的大孩子,没事,换作是我,我也会如此认为。
我每次看微博贴吧的时候会毫无顾虑的过滤掉那些鸡汤故事,我比较怪,感觉听鸡汤故事真是件很烦恼的事情,鸡汤有毒。而且,永远都是那么点老套路。但大一的时候,我还是蛮喜欢鸡汤的,毕竟人生地不熟,要独立的生活一段时间。日子很美,路还很长,即刻启程。
那么,我准备好了鸡汤,你们呢,准备好听了吗?我们一起来日方长。我啊,没有故事没有酒,只是想简简单单的给亲爱的你们一点点暖心的陪伴与问候,惟愿在这光景里会温暖到你们。
刚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满是高考洗礼之后对大学生活的希翼。朝着阳光,背着承重的行囊,一路向前。我很小的时候放飞过一只鸽子,也如你们这般雀跃。现在想来,一年前踏上火车的那刻,还没意识到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曾以为高考是很多事情的结束,后来才知道,那恰恰是很多故事的开始,甚至决定了余生。
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是要跟各种书打交道的。大一开学的时候,教写作的顾建新老师就告诉我们:只知一物,一无所知。
什么意思呢?
打个比方,如果你想了解李白,只读传记是没用的,还要读他的大部分诗,还要了解历史的背景,还要培养对诗词的审美,无论是是音律上的,还是意境上的,或者是用词用字上的,都需要你去涉猎。你至少要在中国古典文化的语境中浸染过吧,至少要念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至少还要念过“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吧。如果你还能跟同时期的国外名人做对比,客观地了解,就更好了。《诗经》《楚辞》是古典文化的两大源头,一个为格律诗词做了贡献,一个为古体散文做了贡献。好好读读。你多读一本书,就是给你的灵魂开一扇窗户,几年之后,你就会看到有些人的灵魂天光大亮,有些人还是混沌蒙昧。
好的老师会让你去恋爱,去生活,而不是只让你读死书。我有过一年在学生会大家庭成长的经历,大学的学生会不像是高中的,会显得更具体化,责任化。恰恰,是最锻炼和考验一个人能力的。上一届主席就说过,当你毕业出去找工作,都会是你一份不错的简历。当然,我们并这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去参加,只是为了,熬出来的一锅粥有料。这个比喻也许欠妥当,但值得深思。我是在新媒体部门工作的,这是在宣传部分出来的一个部门,现在又合并在了一起,毕竟分久必合。宣传部,就跟新闻记者一样,分享时事,宣传推广,进新媒体中心,当时人员还没定下来,我胆怯了,自己究竟能不能被选上,如果选上了我能否胜任。对于刚来到学校的我,同学还不是很熟悉,我有些无助,有些彷徨。最终我还是进去了新媒体中心。自从进入新媒体部门,我发现自己真的改变了,以往上台说话都会很紧张,总会忘记说什么,很放不开,然而现在的我已经能够大胆的站在同学面前畅快的表达。通过举办的一些活动也使我收获不小,我说服自己慢慢的去适应大学生活,课一天一天的上,新同学,新老师都一个一个认识了,我也从一个不愿说话的人变成了乐于和大家交往的人了。因此自己心里面的那份失意也慢慢的淡化了。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这一年自己在不断的忙碌。有时候室友也会问你不累吗?每天都那么忙?我并没有觉得累,相反我还觉得我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
“我是谁?”这是一个角色定位和角色认同问题。对“大学生”这一角色,如果模糊不清,就会出现角色错乱,大一、大二就会变成高四、高五;而如果认同不自信,“University”则成为“由你玩四年”,大学人生有可能成为“大混人生”。
大学是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小舞台,小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就在这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我们何不将自己的角色扮演的最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坚信付出就有回报,激情迸发精彩。
我每次看微博贴吧的时候会毫无顾虑的过滤掉那些鸡汤故事,我比较怪,感觉听鸡汤故事真是件很烦恼的事情,鸡汤有毒。而且,永远都是那么点老套路。但大一的时候,我还是蛮喜欢鸡汤的,毕竟人生地不熟,要独立的生活一段时间。日子很美,路还很长,即刻启程。
那么,我准备好了鸡汤,你们呢,准备好听了吗?我们一起来日方长。我啊,没有故事没有酒,只是想简简单单的给亲爱的你们一点点暖心的陪伴与问候,惟愿在这光景里会温暖到你们。
刚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满是高考洗礼之后对大学生活的希翼。朝着阳光,背着承重的行囊,一路向前。我很小的时候放飞过一只鸽子,也如你们这般雀跃。现在想来,一年前踏上火车的那刻,还没意识到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曾以为高考是很多事情的结束,后来才知道,那恰恰是很多故事的开始,甚至决定了余生。
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是要跟各种书打交道的。大一开学的时候,教写作的顾建新老师就告诉我们:只知一物,一无所知。
什么意思呢?
打个比方,如果你想了解李白,只读传记是没用的,还要读他的大部分诗,还要了解历史的背景,还要培养对诗词的审美,无论是是音律上的,还是意境上的,或者是用词用字上的,都需要你去涉猎。你至少要在中国古典文化的语境中浸染过吧,至少要念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至少还要念过“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吧。如果你还能跟同时期的国外名人做对比,客观地了解,就更好了。《诗经》《楚辞》是古典文化的两大源头,一个为格律诗词做了贡献,一个为古体散文做了贡献。好好读读。你多读一本书,就是给你的灵魂开一扇窗户,几年之后,你就会看到有些人的灵魂天光大亮,有些人还是混沌蒙昧。
好的老师会让你去恋爱,去生活,而不是只让你读死书。我有过一年在学生会大家庭成长的经历,大学的学生会不像是高中的,会显得更具体化,责任化。恰恰,是最锻炼和考验一个人能力的。上一届主席就说过,当你毕业出去找工作,都会是你一份不错的简历。当然,我们并这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去参加,只是为了,熬出来的一锅粥有料。这个比喻也许欠妥当,但值得深思。我是在新媒体部门工作的,这是在宣传部分出来的一个部门,现在又合并在了一起,毕竟分久必合。宣传部,就跟新闻记者一样,分享时事,宣传推广,进新媒体中心,当时人员还没定下来,我胆怯了,自己究竟能不能被选上,如果选上了我能否胜任。对于刚来到学校的我,同学还不是很熟悉,我有些无助,有些彷徨。最终我还是进去了新媒体中心。自从进入新媒体部门,我发现自己真的改变了,以往上台说话都会很紧张,总会忘记说什么,很放不开,然而现在的我已经能够大胆的站在同学面前畅快的表达。通过举办的一些活动也使我收获不小,我说服自己慢慢的去适应大学生活,课一天一天的上,新同学,新老师都一个一个认识了,我也从一个不愿说话的人变成了乐于和大家交往的人了。因此自己心里面的那份失意也慢慢的淡化了。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这一年自己在不断的忙碌。有时候室友也会问你不累吗?每天都那么忙?我并没有觉得累,相反我还觉得我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
“我是谁?”这是一个角色定位和角色认同问题。对“大学生”这一角色,如果模糊不清,就会出现角色错乱,大一、大二就会变成高四、高五;而如果认同不自信,“University”则成为“由你玩四年”,大学人生有可能成为“大混人生”。
大学是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小舞台,小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就在这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我们何不将自己的角色扮演的最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坚信付出就有回报,激情迸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