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ginal Revolution上有人随口评论所有非英语国家的人能说流利英语可以给自己带来25%的收入溢价。这个论断在国内造成了大讨论,其中在X乎炒得最凶,有两个问题的曝光量和阅读量最惊人。
一个是
学习英语给你带来了哪些机会?
关注者5万多,阅读量接近400万,640个回答
另一个则是
在中国,英语流利能给个人带来多少额外的收益?
关注者5万多,阅读量160万,661个回答
这两个问题本质差不多,可以并到一起来谈。
首先上结论:
英语可能是学历背景不好的人,逆袭的最佳工具。
但只是单纯的会英语,在现今的中国,已经不能保证你有什么特别多的机会和额外收益了。
甚至英语学得特别好,未必真的就是一件好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可能会束缚你的发展。
我的观点看似自相矛盾,其实是分成四个方面:
1,为什么英语已经不能带来特别大的额外收益了?
2,为什么英语仍然会是逆袭的最佳工具?
3,在事业发展中,为什么英语又会给你造成束缚和阻碍?
4,所以,你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开这些陷阱,达到最佳的成长。
这4点,是环环相扣的,我会分点来详细叙述。
1
英语确实可以很轻松的营造一个人的高级感
2011年我在上海,安顿下来后想拓展自己的社交生活,去徐家汇的英语角玩,整场聊下来,没遇到几个聊得开的,我说话语速快,口音重,脾气不好,观点尖锐,总是怼人,就连老外都受不了我。
但终究还是有收获,我结识了一个朋友,他在施耐德做工程师,现在交大读商学院。
那时候我刚毕业不久,农村子弟,三本出身,除了英语,身无长物,在大上海摩天大楼的起伏曲线切割出来的狭小天空下瑟瑟发抖,充满了恐惧不安和自卑,对于这种名校名企的学生非常敬畏,有一种又憧憬又鄙视的酸味。
但我纯粹是出于无聊,就用英语和他攀谈了几句,讲了几个英美文化的荤段子,本来以为他听不懂,没想到他也是老司机,接着茬就一路飙车下去了。
之后互加了QQ电话,不过也没怎么多说话。
在内心深处,当时的我是深深自卑的,尤其是猎头工作对我的难度很大,做起来很不顺手,几乎快要到了放弃的边缘。所以对上海,对朋友,对工作,我都是充满了自我怀疑和挣扎。
后来因为忙于工作,我和他大概有一两个月没见,偶尔有一次在QQ上聊天,他问我最近如何,我说非常一般,上次聚会搭讪了一个黄衫姑娘,追了一段时间没成,失败了。
他说那是她瞎,你别放心上。
我心想这就是朋友礼貌性安慰吧,没怎么放心上。但问题是,我就和他见了两三次,平时没什么往来,不能算朋友吧。
我于是回,我觉得没啥优点啊,长的不行,收入太低,学历也差。
他说没觉得,看你谈吐和英语,感觉你就是个精英人才啊,顶多现在没怎么显出来而已。
我说你太客气了,别这么客套。
他着急了,说我骗你干啥?能说一口流利英语,能用英语自由表达观点,这就是国际范儿,这就是名校气质,这就是精英。就算在复旦交大我也没见过几个你这样的。
我说您别这样,我都不好意思了。
他说你别妄自菲薄,都毕业了谁还看你学历,想想怎么发挥自己这个优势吧。
放下电话,我思考了良久。
之后的工作,恰好有个小机会,公司大佬去BD客户,准备组自己班子一块去,最后挑挑拣拣,只剩下几个他觉得英语不错的,于是问各位,全英文的presentation,你们谁能hold住?
我立刻提出当年的全国大赛获奖经历,说道当年两千人观众的会场,我毫无问题,二十人的小会议室,就算都是上海滩的商界领袖,我也觉得没啥压力。
在去之前的前天晚上,我做好了第二天搞砸被彻底赶出上海猎头圈的准备。
抱着这样无所谓的心态,第二天我侃侃而谈,对答如流,客户频频点头,帮助公司顺利拿下了这个项目。
**的至高境界——用外语**。
为什么英语仍然会是出身不好,学历很差的人逆袭的最佳工具?
因为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孩会说英语,但哪怕是在名牌大学里,至少也有99%以上的人,英语根本谈不上流利二字,甚至完全不会说。因此在如今的中国,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谈吐,可能是掩盖你的出身,学历,阶级的最好工具,更有趣的是,在所有的高级技能中,比如财会,法律,编程,工程等等,英语是最简单的,也是门槛最低的——学数学和编程还需要天赋,而英语,只要你会说汉语,那么坚持努力就可以了。
当你能够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时候,所有的什么学历,阶级,出身,家境,全都统统消失了,别人会觉得你的精英感特别重,一定是一个有着优越家境,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英语面前,人人平等。
哪怕这流利英语,未必能帮助你赚到钱。
2
为什么英语已经不能带来特别大的额外收益了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两个:
一个是外企神话的破灭,
一个是英语行业的市场越做越大,薪水却越来越少。
2015年雷军在印度的米粉见面会上发表英文讲话,非常蹩脚,因此在互联网上留下神曲一首。
Are You OK?
雷军的英语还惹来了王思聪的嘲讽
2014年刘强东用自己的宿迁英语在公司内部诙谐的发表讲话,在X乎被人评头论足,当时不懂事的我也跟着去乱黑一通,把老刘的英语批判得一钱不值,但仅过了两月,我就心怀愧疚的把全文删掉了,至今回想起曾经发表***言论,仍然觉得脸上发烧。
雷军的英语再雷人,他的事业仍然远胜王思聪万倍不止,are you ok也完全阻碍不了他在中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前十,刘强东的宿迁英语难听又如何,一样不妨碍他有几百亿的身家。
而我英语再流利,当时也还是住在出租屋里,每天骑着电动车上班。
英语水平和个人财富并不能直接挂钩,这个现实形成了一种绝妙的讽刺。
这两年我在互联网行业,遇到越来越多的年收入轻松就过百万几十万的年轻员工,他们一句英语都不会说。
这个和我在大上海做猎头时候遇到的外企经理,一个个都西装革履职业套裙光鲜亮丽,一张口流利英语滔滔不绝的职场情况完全不一样。
哪怕后者的年薪一般最多也就三四十万,却能让你觉得他们比前者有钱多了。
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一提到外企,大家的第一反应仍然是高大上,光鲜,收入殷实,实力雄厚,有钱。
现在看看报道:
宝洁连续9个季度下滑 中国业绩令CEO难接受
而去年的世界500强,中国企业独占110家,一个国家,占了全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大企业
2016年财富世界五百强出炉 中国企业110家上榜
就在2005年还是2007年,阿里巴巴在上海开办公室,名校学生居然兴趣寥寥,大家都谈着什么投行,四大,宝洁,外企。
现如今,网易广州给90后研发人员的起薪,从30万涨到了50万。
2017年的数据统计,互联网行业的平均起薪也正式超过了金融行业,成为求职市场的最高。
外企不断的在华缩减规模,瑟瑟发抖,加上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互联网外企在华也没什么好发展。
而在外企神化破灭的同时,英语直接相关的工作,薪水也在不断下滑。
所谓和英语相关的工作,无非就是老师,学术,还有翻译。
当教师不管是培训还是学校,都赚不了几个钱,勉强赚点也是拿身体和时间换的血汗钱,搞学术的更不用说了,至于说翻译,普通口笔译不值钱,我读书那个时代,报纸上在不断鼓吹同声传译时薪两千,现在人工智能大潮到来,这个行业很可能被淘汰。就算未来一切安全,现在的同传纷纷冒出来,跟养兔子似的一窝又一窝,英语人才越来越多,行价不断降低。
英语教学市场越来越热,早教市场据说突破了几万亿的规模,但是当老师?省省吧,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少儿老师了,这行要求本来就不高,能教的比比皆是,一个中教起薪四五千,都算高的。
外企神话破灭,英语行情走低,一切都恶劣到了极点。
3
为什么英语给你造成了这样的束缚和阻碍?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毕业后在苏南搞了家小外贸公司,靠着一口破烂英语忽悠亚非拉国家人民买电子元件,毕业三年不到,上海苏州都有房有车,开奔驰S,住高级公寓。
我有个师姐,普通院校毕业,语言类专业毕业,进入微软工作,之后考入名校法学研究生,现在在一家集团大公司担任管理人员——她在读研时候的实习工资,是5000块,美金。
感觉英语似乎还是很好,听起来很棒是不是?
并不是。
我的朋友丁丁组织了一个全国性的英语演讲论坛,在这个组织里,我遇到了目前全中国高校内,可能是英语口语最强的那批人,但在这群小朋友身上,我都看到了当年我自己和我的同学们的影子。
那就是无比的迷茫,除了对英语感兴趣外,对别的都不感兴趣,除了稍微擅长一点英语外,别的都不擅长。
绝大部分人都如此,我对此感到了深深的忧虑。
作为编外导师,我和小丁也经常讨论此事,他的观点和我截然相反,他认为,
我所谓的英语是无家世无学历草根逆袭的最好工具,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逆袭的关键因素,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和家境,或者学历有关。
在这个组织里的同学们,基本就是三类:
1,家境比较好,可以出国读书,刷个好学历,学个不错的专业,比如金融财务或者CS什么的,哪怕是读个商科,有镀金背景,回国也很容易找到工作,
2,学校比较强的,资源丰富平台广校招多,所以毕业了工作随便找,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3,剩下的第三类就比较惨了,家境一般,学校也一般,没那么好的资源,自己又没什么商业常识和意识,对别的都不感兴趣,也不敢去尝试,最后只能抓住英语这一根救命稻草。
最后的结果,基本就是去新东方当老师,但只能当那种最底层的老师,廉价劳动力,因为他们不热爱也不擅长教学,他们只是找了一份最容易的工作而已。
慢慢的,就会发现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或者没什么前途,然后跳出去漂泊,soho,偶尔接接口译或者在一些听起来挺酷的国际组织公益组织里干活,年近30可能都找不到方向。
所以学英语,反而束缚了他们的发展。
和他们深入交流后,我发现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这类同学的英文学的太好了,好到:他们认为做任何工作都是对自己英文能力的浪费,所以一定要找一份跟英语有关的工作。
可是这个世界上,跟英语有关的高薪水工作是那么的少,哪有这么多的好机会。
所以他们迷茫,惆怅。
因此产生了一个非常吊诡的现象:
英文技能是一个对事业发展有帮助的技能,换言之是一个理论上可以赚大钱的技能,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但是根据我这几年的走访见闻,我发现了一个奇妙的悖论,那就是很多小孩英语已经很流利,却反而被束缚了自己的发展:找工作一定要找“和英文有关”的,所以都是做自己讨厌的老师,翻译等行当,有关别的职业,自己不懂,也不知道感不感兴趣,是否擅长,更不敢去弄懂,去了解,去学习。
所以这些人学好了英语,不仅没有促进事业发展,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当然也有第四类人,第四类是我和丁丁都认为最幸运的一类,就是非英语专业,英语又学的好的,这类人最好是财经或者商科类专业,这样把英语和职场完美结合,天生就有这样的意识,毕业后找工作完全不愁,但这类人,太少见了。
一个是
学习英语给你带来了哪些机会?
关注者5万多,阅读量接近400万,640个回答
另一个则是
在中国,英语流利能给个人带来多少额外的收益?
关注者5万多,阅读量160万,661个回答
这两个问题本质差不多,可以并到一起来谈。
首先上结论:
英语可能是学历背景不好的人,逆袭的最佳工具。
但只是单纯的会英语,在现今的中国,已经不能保证你有什么特别多的机会和额外收益了。
甚至英语学得特别好,未必真的就是一件好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可能会束缚你的发展。
我的观点看似自相矛盾,其实是分成四个方面:
1,为什么英语已经不能带来特别大的额外收益了?
2,为什么英语仍然会是逆袭的最佳工具?
3,在事业发展中,为什么英语又会给你造成束缚和阻碍?
4,所以,你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开这些陷阱,达到最佳的成长。
这4点,是环环相扣的,我会分点来详细叙述。
1
英语确实可以很轻松的营造一个人的高级感
2011年我在上海,安顿下来后想拓展自己的社交生活,去徐家汇的英语角玩,整场聊下来,没遇到几个聊得开的,我说话语速快,口音重,脾气不好,观点尖锐,总是怼人,就连老外都受不了我。
但终究还是有收获,我结识了一个朋友,他在施耐德做工程师,现在交大读商学院。
那时候我刚毕业不久,农村子弟,三本出身,除了英语,身无长物,在大上海摩天大楼的起伏曲线切割出来的狭小天空下瑟瑟发抖,充满了恐惧不安和自卑,对于这种名校名企的学生非常敬畏,有一种又憧憬又鄙视的酸味。
但我纯粹是出于无聊,就用英语和他攀谈了几句,讲了几个英美文化的荤段子,本来以为他听不懂,没想到他也是老司机,接着茬就一路飙车下去了。
之后互加了QQ电话,不过也没怎么多说话。
在内心深处,当时的我是深深自卑的,尤其是猎头工作对我的难度很大,做起来很不顺手,几乎快要到了放弃的边缘。所以对上海,对朋友,对工作,我都是充满了自我怀疑和挣扎。
后来因为忙于工作,我和他大概有一两个月没见,偶尔有一次在QQ上聊天,他问我最近如何,我说非常一般,上次聚会搭讪了一个黄衫姑娘,追了一段时间没成,失败了。
他说那是她瞎,你别放心上。
我心想这就是朋友礼貌性安慰吧,没怎么放心上。但问题是,我就和他见了两三次,平时没什么往来,不能算朋友吧。
我于是回,我觉得没啥优点啊,长的不行,收入太低,学历也差。
他说没觉得,看你谈吐和英语,感觉你就是个精英人才啊,顶多现在没怎么显出来而已。
我说你太客气了,别这么客套。
他着急了,说我骗你干啥?能说一口流利英语,能用英语自由表达观点,这就是国际范儿,这就是名校气质,这就是精英。就算在复旦交大我也没见过几个你这样的。
我说您别这样,我都不好意思了。
他说你别妄自菲薄,都毕业了谁还看你学历,想想怎么发挥自己这个优势吧。
放下电话,我思考了良久。
之后的工作,恰好有个小机会,公司大佬去BD客户,准备组自己班子一块去,最后挑挑拣拣,只剩下几个他觉得英语不错的,于是问各位,全英文的presentation,你们谁能hold住?
我立刻提出当年的全国大赛获奖经历,说道当年两千人观众的会场,我毫无问题,二十人的小会议室,就算都是上海滩的商界领袖,我也觉得没啥压力。
在去之前的前天晚上,我做好了第二天搞砸被彻底赶出上海猎头圈的准备。
抱着这样无所谓的心态,第二天我侃侃而谈,对答如流,客户频频点头,帮助公司顺利拿下了这个项目。
**的至高境界——用外语**。
为什么英语仍然会是出身不好,学历很差的人逆袭的最佳工具?
因为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孩会说英语,但哪怕是在名牌大学里,至少也有99%以上的人,英语根本谈不上流利二字,甚至完全不会说。因此在如今的中国,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谈吐,可能是掩盖你的出身,学历,阶级的最好工具,更有趣的是,在所有的高级技能中,比如财会,法律,编程,工程等等,英语是最简单的,也是门槛最低的——学数学和编程还需要天赋,而英语,只要你会说汉语,那么坚持努力就可以了。
当你能够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时候,所有的什么学历,阶级,出身,家境,全都统统消失了,别人会觉得你的精英感特别重,一定是一个有着优越家境,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英语面前,人人平等。
哪怕这流利英语,未必能帮助你赚到钱。
2
为什么英语已经不能带来特别大的额外收益了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两个:
一个是外企神话的破灭,
一个是英语行业的市场越做越大,薪水却越来越少。
2015年雷军在印度的米粉见面会上发表英文讲话,非常蹩脚,因此在互联网上留下神曲一首。
Are You OK?
雷军的英语还惹来了王思聪的嘲讽
2014年刘强东用自己的宿迁英语在公司内部诙谐的发表讲话,在X乎被人评头论足,当时不懂事的我也跟着去乱黑一通,把老刘的英语批判得一钱不值,但仅过了两月,我就心怀愧疚的把全文删掉了,至今回想起曾经发表***言论,仍然觉得脸上发烧。
雷军的英语再雷人,他的事业仍然远胜王思聪万倍不止,are you ok也完全阻碍不了他在中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前十,刘强东的宿迁英语难听又如何,一样不妨碍他有几百亿的身家。
而我英语再流利,当时也还是住在出租屋里,每天骑着电动车上班。
英语水平和个人财富并不能直接挂钩,这个现实形成了一种绝妙的讽刺。
这两年我在互联网行业,遇到越来越多的年收入轻松就过百万几十万的年轻员工,他们一句英语都不会说。
这个和我在大上海做猎头时候遇到的外企经理,一个个都西装革履职业套裙光鲜亮丽,一张口流利英语滔滔不绝的职场情况完全不一样。
哪怕后者的年薪一般最多也就三四十万,却能让你觉得他们比前者有钱多了。
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一提到外企,大家的第一反应仍然是高大上,光鲜,收入殷实,实力雄厚,有钱。
现在看看报道:
宝洁连续9个季度下滑 中国业绩令CEO难接受
而去年的世界500强,中国企业独占110家,一个国家,占了全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大企业
2016年财富世界五百强出炉 中国企业110家上榜
就在2005年还是2007年,阿里巴巴在上海开办公室,名校学生居然兴趣寥寥,大家都谈着什么投行,四大,宝洁,外企。
现如今,网易广州给90后研发人员的起薪,从30万涨到了50万。
2017年的数据统计,互联网行业的平均起薪也正式超过了金融行业,成为求职市场的最高。
外企不断的在华缩减规模,瑟瑟发抖,加上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互联网外企在华也没什么好发展。
而在外企神化破灭的同时,英语直接相关的工作,薪水也在不断下滑。
所谓和英语相关的工作,无非就是老师,学术,还有翻译。
当教师不管是培训还是学校,都赚不了几个钱,勉强赚点也是拿身体和时间换的血汗钱,搞学术的更不用说了,至于说翻译,普通口笔译不值钱,我读书那个时代,报纸上在不断鼓吹同声传译时薪两千,现在人工智能大潮到来,这个行业很可能被淘汰。就算未来一切安全,现在的同传纷纷冒出来,跟养兔子似的一窝又一窝,英语人才越来越多,行价不断降低。
英语教学市场越来越热,早教市场据说突破了几万亿的规模,但是当老师?省省吧,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少儿老师了,这行要求本来就不高,能教的比比皆是,一个中教起薪四五千,都算高的。
外企神话破灭,英语行情走低,一切都恶劣到了极点。
3
为什么英语给你造成了这样的束缚和阻碍?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毕业后在苏南搞了家小外贸公司,靠着一口破烂英语忽悠亚非拉国家人民买电子元件,毕业三年不到,上海苏州都有房有车,开奔驰S,住高级公寓。
我有个师姐,普通院校毕业,语言类专业毕业,进入微软工作,之后考入名校法学研究生,现在在一家集团大公司担任管理人员——她在读研时候的实习工资,是5000块,美金。
感觉英语似乎还是很好,听起来很棒是不是?
并不是。
我的朋友丁丁组织了一个全国性的英语演讲论坛,在这个组织里,我遇到了目前全中国高校内,可能是英语口语最强的那批人,但在这群小朋友身上,我都看到了当年我自己和我的同学们的影子。
那就是无比的迷茫,除了对英语感兴趣外,对别的都不感兴趣,除了稍微擅长一点英语外,别的都不擅长。
绝大部分人都如此,我对此感到了深深的忧虑。
作为编外导师,我和小丁也经常讨论此事,他的观点和我截然相反,他认为,
我所谓的英语是无家世无学历草根逆袭的最好工具,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逆袭的关键因素,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和家境,或者学历有关。
在这个组织里的同学们,基本就是三类:
1,家境比较好,可以出国读书,刷个好学历,学个不错的专业,比如金融财务或者CS什么的,哪怕是读个商科,有镀金背景,回国也很容易找到工作,
2,学校比较强的,资源丰富平台广校招多,所以毕业了工作随便找,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3,剩下的第三类就比较惨了,家境一般,学校也一般,没那么好的资源,自己又没什么商业常识和意识,对别的都不感兴趣,也不敢去尝试,最后只能抓住英语这一根救命稻草。
最后的结果,基本就是去新东方当老师,但只能当那种最底层的老师,廉价劳动力,因为他们不热爱也不擅长教学,他们只是找了一份最容易的工作而已。
慢慢的,就会发现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或者没什么前途,然后跳出去漂泊,soho,偶尔接接口译或者在一些听起来挺酷的国际组织公益组织里干活,年近30可能都找不到方向。
所以学英语,反而束缚了他们的发展。
和他们深入交流后,我发现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这类同学的英文学的太好了,好到:他们认为做任何工作都是对自己英文能力的浪费,所以一定要找一份跟英语有关的工作。
可是这个世界上,跟英语有关的高薪水工作是那么的少,哪有这么多的好机会。
所以他们迷茫,惆怅。
因此产生了一个非常吊诡的现象:
英文技能是一个对事业发展有帮助的技能,换言之是一个理论上可以赚大钱的技能,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但是根据我这几年的走访见闻,我发现了一个奇妙的悖论,那就是很多小孩英语已经很流利,却反而被束缚了自己的发展:找工作一定要找“和英文有关”的,所以都是做自己讨厌的老师,翻译等行当,有关别的职业,自己不懂,也不知道感不感兴趣,是否擅长,更不敢去弄懂,去了解,去学习。
所以这些人学好了英语,不仅没有促进事业发展,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当然也有第四类人,第四类是我和丁丁都认为最幸运的一类,就是非英语专业,英语又学的好的,这类人最好是财经或者商科类专业,这样把英语和职场完美结合,天生就有这样的意识,毕业后找工作完全不愁,但这类人,太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