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398,190贴子:16,643,127

禁食(辟谷)的个人见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12 16:37回复
    生命在开始的时候,是不是含水量大,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慢减少,体液变得越来越粘稠。
    dna的排列顺序没变,但随着身体结构慢慢完善,体液也变得越来越粘稠,表达出来的物质也发生改变,生命的活力正在慢慢下降。
    在禁食的时候,体液中的营养物质减少,**也减少,体液变稀了,如果不喝水是没有这种效果的,喝水并不是为了消除饥饿感,随着体液变稀,生活在体液中的细胞,含水量也上升,于是细胞就更接近初始状态,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状态。
    体液中的营养物质和**减少,为各种能为生命提供活力的生化物质提供了空间,在相等的体积内能存在更多的生化物质。
    细胞越接近初始状态,就越有活力,dna就越有可能表达出生命诞生之初才能表达的物质,作为灵长类的人类,应该是产生更多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物质,而这些是花钱也买不到的,这样,坚持的时间越长就能激活越多的潜能,除了双生子,每个人的dna排列顺序都有差异,基因不同,因此激活的潜能也就不同。
    维生素要补充,无机盐也要,维生素可以用一些植物叶子补充,用它熬汤。
    不过需要注意的事,要保持心静,可以用纯音乐引导,不同的纯音乐可以引导不同的心境,如果内心阴暗,或者精神混乱,可以用一些时间调节,待精神稳定后,再尝试,不然内心会越来越阴暗,还会精神分裂,可能变成恶魔,而黑暗只有毁灭,还有就是过后要通过锻炼恢复体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12 16:37
    回复
      灵性之旅 02:29:49
      恶灵是恶念的积累,慢慢形成的,所谓积恶成仇
      灵性之旅 02:30:16
      被表象迷惑的人很容易产生恶念
      灵性之旅 02:30:34
      一个聪明人是不会想到损人利己的
      灵性之旅 02:30:45
      甚至会帮助它人
      灵性之旅 02:31:02
      就像帮助小狗一样
      灵性之旅 02:31:20
      有怜悯,也是为了自己
        02:51:29
      可是我们的身体却是一个个人型蚁族,在循规蹈矩,在按部就班,在麻木不仁,在心安理得。
      伊登的苹果 02:53:58
      @灵性之旅 别想的那么绝对
      伊登的苹果 02:54:36
      有很多东西要比智力更重要
      伊登的苹果 02:55:22
      有很多要比理性更重要
      伊登的苹果 02:55:36
      理性也比更多东西重要
      伊登的苹果 02:56:36
      跳跃与直线葛优利弊 取长补短
      伊登的苹果 02:56:45
      各有优势
      伊登的苹果 02:58:02
      就像科学和艺术 都是不可缺的 也并不是谁一定比谁高级
      伊登的苹果 02:58:52
      理性和感性同样可以做出最好的判断
      伊登的苹果 03:00:20
      每个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
      伊登的苹果 03:00:29
      所以才有了交流
      伊登的苹果 03:03:05
      我们可以假设理性是没有感情的
      伊登的苹果 03:03:23
      而幸福感 感情来自于感性
      伊登的苹果 03:03:53
      绝对的理性 就可以称为机械
      灵性之旅 03:04:20
      人格是怎么产生的
      灵性之旅 03:04:34
      动物的灵魂是怎么产生的
      灵性之旅 03:04:40
      与什么有关
      灵性之旅 03:04:54
      与智力和物理环境
      灵性之旅 03:05:41
      无论是动物和人,性格的产生与先天的智力和环境有关
      灵性之旅 03:07:00
      而神经元的结构是会变化的,根据刺激不同而变化,因此环境变了就能导致性格改变,所以性格也不是绝对的
      灵性之旅 03:07:23
      当环境不变时,决定性格的又是什么
      灵性之旅 03:08:12
      物理环境,肉体所受的刺激不变时
      灵性之旅 03:08:20
      是不是只剩下智力
      灵性之旅 03:09:40
      例如,给猫吃一种迷幻菇,这种蘑菇使猫看到的视野变大,于是猫看到了超大的老鼠,于是猫感到害怕,从此不再吃老鼠
      灵性之旅 03:10:40
      当一个人心理畏惧一个人时,是通过智力判断的结果,如果这种意识持续,那么就会形成奴性
      灵性之旅 03:11:51
      如果一个人判断可以伤害另一个人的利益而不受报复时,就会变得放肆,这种意识持续。就会形成骄横残暴的性格
      灵性之旅 03:12:20
      而智力高的人是不会产生这种判断的
      灵性之旅 03:12:46
      智力。一定时间内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灵性之旅 03:13:58
      所以说,人格的形成与物理环境和智力有关
      灵性之旅 03:15:13
      一个恶贯满盈的人,如果判断此时胡作非为会遭到惩罚,那么他就会压抑自己的恶念,变得谦逊,如果这种意识能持续,也会变成良民
      灵性之旅 03:16:37
      一个普通人,如果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无私,受到所有人赞扬的,如果这种意识能持续,他就会成为慷慨赴死的英雄
      灵性之旅 03:16:45
      例如士兵
      灵性之旅 03:17:10
      而这些意识。一离开环境就会消失
      灵性之旅 03:17:16
      不能持续存在
      灵性之旅 03:19:21
      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在相同的环境下,智力高的能做出最好的判断,相对于盲目来说,而这就是善
      灵性之旅 03:19:47
      至于智力是什么,不需要太执着
      灵性之旅 03:20:11
      智力就是单位时间内处理信息的大小
      灵性之旅 03:20:47
      联想,概括,批判
      灵性之旅 03:22:22
      而这些信息,是变化的能量,在一定范围内
      灵性之旅 03:22:41
      执着又是怎么来的
      灵性之旅 03:23:10
      与大脑有关系吗
      灵性之旅 03:23:34
      那是不是智力越高的,越执着
      灵性之旅 03:23:45
      执着也是一种意识吧
      灵性之旅 03:24:23
      是环境和自己判断产生的
      灵性之旅 03:24:42
      例如,基督传教时,很多人愿意为他赴死
      灵性之旅 03:25:25
      狼群因为首领而奋不顾身
      灵性之旅 03:26:02
      战士受到将领的鼓励而奋不顾身
      灵性之旅 03:26:43
      战士因保卫国家的信念而拼命练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9-12 16:38
      回复
        灵性之旅 03:27:08
        为了荣耀为国捐躯
        灵性之旅 03:27:34
        那信念是怎么产生的
        灵性之旅 03:27:37
        是不是与智力有关
        灵性之旅 03:27:44
        与情感有关
        灵性之旅 03:28:02
        而情感是有一个神经核团产生的
        灵性之旅 03:28:12
        也是与智力有关
        灵性之旅 03:28:25
        大脑更发达的人情感更丰富
        灵性之旅 03:28:31
        也更强烈
        灵性之旅 03:29:59
        大脑更发达的人,受到刺激时反应更强烈
        灵性之旅 04:07:14
        老虎离开牢笼,回到森林后,需要时间恢复,才能成为森林之王
        灵性之旅 04:08:18
        想看到一篇像专业学者的文章
        灵性之旅 04:08:18
        需要时间
        灵性之旅 04:08:26
        之所以不对智力进行定义,是因为定义可以有很多种
        灵性之旅 04:09:51
        而且对于要论证的,定义并不是非常重要
        灵性之旅 04:09:57
        知道智力高批判能力就强
        灵性之旅 04:09:57
        有时,需要舍去一些东西,这样更简洁
        灵性之旅 04:09:57
        这就够了
        灵性之旅 04:10:33
        通俗
        灵性之旅 04:10:34
        而不是非要按照什么格式
        灵性之旅 04:10:36
        上善若水
        灵性之旅 04:10:54
        无常无形
        灵性之旅 04:11:24
        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人和批判能力的人总是可以舍去一些不必要的
        灵性之旅 04:14:41
        大脑是产生灵魂的基础,就像树根一样
        灵性之旅 04:14:41
        是否产生恶灵是环境决定的
        灵性之旅 04:14:45
        即使一个超级人类,也会变成恶灵
        灵性之旅 04:14:54
        显然那不是普通的恶灵
        灵性之旅 04:15:34
        但是如果所有人智力都很高的话,超级人类就不会变成恶灵
        灵性之旅 04:16:15
        因为所有人都有共同的信仰,对宇宙万物的本质的信仰
        灵性之旅 04:16:21
        所以不会产生冲突
        灵性之旅 04:16:32
        这样就不会受到伤害
        灵性之旅 04:17:39
        所做的一切就是共享信息,以及创造更美丽的家园
        灵性之旅 04:17:52
        这是智力低下的生物无法做到的
        灵性之旅 04:18:13
        显然智力低下的生化厌恶新变化,厌恶知识,因为对未知会恐惧
        灵性之旅 04:18:54
        超级人类变成恶灵是和普通人类产生冲突的结果
        灵性之旅 04:20:12
        就像猴群中出现变异,进化出原始人,于是习性和猴子产生冲突,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战胜祖先,显然,对于猴子来说,那个变异的同伴是恶灵
        灵性之旅 04:21:15
        在没有竞争和冲突的情况下,智力高的生物会更友善
        灵性之旅 04:22:00
        智力高的群体,如果不用和其它群体产生冲突,也会比野蛮人获得更好,更有诗意
        灵性之旅 04:23:21
        超级人类群体,因为能领悟宇宙奥秘,不会过度繁殖,也不会保守,狭隘,互相欺骗,他们会共享知识
        灵性之旅 04:26:14
        看看非洲大草原,那种生物能活的很好,每一个种群都很野蛮,比人类群体更无理性,受感情支配
        灵性之旅 04:26:18
        为了活下去除了杀戮还是杀戮
        灵性之旅 04:26:21
        他们不会分享知识
        灵性之旅 04:26:21
        因为那是不需要的,他们也没有知识分享
        灵性之旅 04:27:51
        而拥有智慧的人类世界,比那些毫无理智的野蛮生物好多了
        灵性之旅 04:28:56
        那些无理智的野蛮生物是不会讲理的,不会像人类那样说对待家畜要人性化
        灵性之旅 04:29:18
        他们饿了就杀死对方,吃他的肉
        灵性之旅 04:30:33
        也不会可怜饿的快死的同伴,给残羹剩饭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9-12 16:38
        回复
          灵性之旅 04:30:50
          那个同伴要想获得食物,显然要拼命
          灵性之旅 04:32:27
          因为没有理智的野蛮生物觉不会产生这样的意识,现在我给它吃了,下次我它也许会帮我,或许我们可以成为朋友,一起捕猎成功率更高,活下去的概率更高
          灵性之旅 04:32:41
          所以就很自私了
          灵性之旅 04:33:27
          没有理智的生物也无法产生同理心
          灵性之旅 04:33:37
          所以没有怜悯
          灵性之旅 04:35:12
          没有理智的生物不会产生这样的思维,看着同伴被追杀,马上就要死了,不会想到将来自己也会遭遇相同下场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灵性之旅 04:36:21
          也不会因为同伴生病了而想到自己也会生病而去照顾同伴,免得日后落得悲惨下场
          灵性之旅 04:38:04
          说了那么多,还不能理解智力高的生物更善
          灵性之旅 04:38:17
          一个强大的灵性生物
          灵性之旅 04:38:25
          一个伟大的灵魂
          灵性之旅 04:38:50
          而低智能的生物灵魂都很渺小
          灵性之旅 04:39:00
          就像萤火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12 16:39
          回复
            (5)教育
              在当前这个时代的主要观念中,首当其冲的是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教育能够使人大大改变,它会万无一失地改造他们,甚至能够把他们变成平等的人。这种主张被不断地重复,仅仅这个事实就足以让它最终成为最牢固的民主信条。如今要想击败这种观念,就像过去击败教会一样困难。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就像在许多其他问题上一样,民主观念与心理学和经验的结论有着深刻的差异。包括赫伯特·斯宾塞在内的许多杰出哲学家,已经毫不费力地证明,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而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统计学家已经为这种观点提供了佐证,他们告诉我们,犯罪随着教育,至少是某种教育的普及而增加,社会的一些最坏的敌人,也是在学校获奖者名单上有案可查的人。一位杰出的官员,阿道夫·吉约先生在最近一本著作里指出,目前受过教育的罪犯和文盲罪犯是3UX):IQX),在50年的时间里,人口中的犯罪比例从每10万居民227人上升到了552人,即增长了133%。他也像他的同事一样注意到,年轻人犯罪增长得尤其多,而人尽皆知的是,法国为了他们,已经用免费义务制教育取代了交费制。
              当然不能说,即使正确引导的教育,也不会造成十分有益的实际结果——谁也没有坚持过这种主张。就算它不会提升道德水平,至少也会有益于专业技能的发展。不幸的是,尤其在过去25年里,拉丁民族把它们的教育制度建立在了十分错误的原则上,尽管有些最杰出的头脑,如布吕尔、德·库朗热、泰纳等许多人提出了意见,它们依然不思悔改。我本人在过去出版的一本书中指出,法国的教育制度把多数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变成了社会的敌人,它让无数学子加入了社会主义者的阵营。
              这种制度——它可能很适合拉丁民族的禀性——的主要危险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它以根本错误的心理学观点为基础,认为智力是通过一心学好教科书来提高的。由于接受了这种观点,人们便尽可能强化许多手册中的知识。从小学直到离开大学,一个年轻人只能死记硬背书本,他的判断力和个人主动性从来派不上用场。受教育对于他来说就是背书和服从。
              前公共教育部长朱勒·西蒙先生写道:"学习课程,把一种语法或一篇纲要牢记在心,重复得好,模仿也出色——这实在是一种十分可笑的教育方式,它的每项工作都是一种信仰行为,即默认教师不可能犯错误。这种教育的惟一结果,就是贬低自我,让我们变得无能。"
              如果这种教育仅仅是无用,人们还可以对孩子们示以同情,他们虽然没有在小学里从事必要的学习,毕竟被教会了一些科劳泰尔后裔的族谱、纽斯特里亚和奥斯特拉西亚之间的冲突或动物分类之类的知识。但是这种制度的危险要比这严重得多,它使服从它的人强烈地厌恶自己的生活状态,极想逃之夭夭。工人不想再做工人,农民不想再当农民,而大多数地位卑贱的中产阶级,除了吃国家职员这碗饭以外,不想让他们的儿子从事任何别的职业。法国的学校不是让人为生活做好准备,而是只打算让他们从事政府的职业,在这个行当上取得成功,无需任何必要的自我定向,或表现出哪怕一点个人的主动性。这种制度在社会等级的最底层创造了一支无产阶级大军,他们对自己的命运忿忿不平,随时都想起来造反。在最高层,它培养出一群轻浮的资产阶级,他们既多疑又轻信,对国家抱着迷信般的信任,把它视同天道,却又时时不忘对它表示敌意,总是把自己的过错推给政府,离开了当局的干涉,他们便一事无成。
              国家用教科书制造出这么多有文凭的人,然而它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于是只好让另一些人无事可做。因此,它只能把饭碗留给先来的,剩下的没有得到职位的人便全都成了国家的敌人。从社会金字塔的最高层到最低层,从最卑贱的小秘书到教授和警察局长,有大量炫耀着文凭的人在围攻各种政府部门的职位。商人想找到一个代替他处理殖民地生意的人难上加难,可是成千上万的人却在谋求最平庸的官差。只在塞纳一地,就有ZthXX)名男女教师失业,他们全都蔑视农田或工厂,只想从国家那儿讨生计。被选中的人数是有限的,因此肯定有大量心怀不满的人。他们随时会参与任何革命,不管它的头领是谁,也不管它有什么目标。可以说,掌握一些派不上用场的知识,是让人造反的不二法门。
              显然,迷途知返为时已晚。只有经验这位人民最好的老师,最终会揭示出我们的错误。只有它能够证明,必须废除我们那些可恶的教科书和可悲的考试,代之以勤劳的教育,它能够劝导我们的年轻人回到田野和工厂,回到他们今天不惜任何代价逃避的殖民地事业。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9-12 16:40
            回复
              书籍推荐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9-12 16:40
              回复
                如今,一切受教育的人所需要的专业教育,就是我们祖辈所理解的教育。在今天,凭自己意志的力量、开拓能力和创业精神统治世界的民族中,这种教育依然强盛。泰纳先生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一系列著名篇章——下面我还会引用其中一些重要段落——中清楚地说明了,我们过去的教育制度与今天英国和美国的制度大体相似。他在对拉丁民族和盎格鲁一萨克逊民族的制度进行不同寻常的比较时,明确指出了这两种方式的后果。
                  也许人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会认为,继续接受我们古典教育中的全部弊端,尽管它只能培养出心怀不满和不适应自己生活状况的人,但是向人灌输大量肤浅的知识,不出差错地背诵大量教科书,毕竟能够提高智力水平。但是它真能提高这种水平吗?不可能!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这些素质都不是书本能够带来的。教科书和字典可以是有用的参考工具,但长久把它们放在脑子里却没有任何用处。
                  如何能让专业教育提高智力,使它达到大大高于古典教育的水平呢?泰钢先生做过出色的说明。他说:
                  观念只有在自然而正常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要促进观念的培养,需要年轻人每天从工厂、矿山、法庭、书房、建筑工地和医院获得大量的感官印象;他得亲眼看到各种工具、材料和操作;他得与顾客、工作者和劳动者在一起,不管他们干得是好是坏,也不管他们是赚是赔。采用这种方式,他们才能对那些从眼睛、耳朵、双手甚至味觉中得到的各种细节,有些微不足道的理解。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这些细节,默默地推敲,在心中逐渐成形,并且或迟或早会产生出一些提示,让他们着手新的组合、简化、创意、改进或发明。而法国年轻人恰恰在最能出成果的年纪,被剥夺了所有这些宝贵的接触、所有这些不可缺少的学习因素,因为有七八年的时间他一直被关在学校里,切断了一切亲身体验的机会,因此对于世间的人和事,对于控制这些人和事的各种办法,不可能得到鲜明而准确的理解。……十人之中,至少九个人在几年里把他们的时间
                  和努力浪费掉了,而且可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几年。他们中间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人,是为了考试而活着——我这里指的是那些被淘汰者。还有一半或三分之二成功地得到了某种学历、证书或一纸文凭——我指的是那些超负荷工作的人。在规定的某一天,坐在一把椅子上,面对一个答辩团,在连续两小时的时间里,怀着对科学家团体,即一切人类知识的活清单的敬畏,他们要做到正确——对这种事所抱的期望实在太过分了。在那一天的那两个小时里,他们也许正确或接近正确,但用不了一个月,他们便不再是这样。他们不可能再通过考试。他们脑子里那些过多的、过于沉重的所学不断流失,且没有新东西补充进去。他们的精神活力衰退了,他们继续成长的能力枯竭了,一个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出现了,然而他也是个筋疲力尽的人。他成家立业,落入生活的俗套,而只要落入这种俗套,他就会把自己封闭在狭隘的职业中,工作也许还算本份,但仅此而已。这就是平庸的生活,收益和风险不成比例的生活。而在1789年以前,法国就像英国或美国一样,采用却是相反的办法,由此得到的结果并无不同,甚至更好。
                  此后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又向我们揭示了我们的制度与盎格鲁一萨克逊人的差别。后者并没有我们那样多的专业学校。他们的教育并不是建立在啃书本上,而是建立在专业课程上。例如,他们的工程师并不是在学校,而是在车间里训练出来的。这种办法表明,每个人都能达到他的智力允许他达到的水平。如果他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能力,他可以成为工人或领班,如果天资不俗,他便会成为工程师。与个人前程全取决他在19岁或对岁时一次几小时考试的做法相比,这种办法更民主,对社会也更有利。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9-12 16:41
                回复
                  在医院、矿山和工厂,在建筑师或律师的办公室里,十分年轻便开始学业的学生们,按部就班地经历他们的学徒期,非常类似于办公室里的律师秘书或工作室里的艺术家。在投入实际工作之前,他也有机会接受一些-般性'教育过程,因此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框架,可以把他们迅速观察到的东西储存进去,而且他能够利用自己在空闲时间得到的各种各样的技能,由此逐渐同他所获得的日常经验协调一致。在这种制度下,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并且与学生的才能相适应,发展方向也符合他未来的任务和特定工作的要求,这些工作就是他今后要从事的工作。因此在英国或美国,年轻人很快便处在能够尽量发挥自己能力的位置上。在25岁时——如果不缺少各种材料和部件,时间还会提前——他不但成了一个有用的工作者,甚至具备自我创业的能力;他不只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而且是个发动机。而在制度与此相反的法国,一代又一代人越来越向中国看齐——由此造成的人力浪费是巨大的。关于我们拉丁民族的教育制度与实践生活不断扩大的差距,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得出了如下结论:
                    在教育的三个阶段,即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如果从考试、学历、证书和文凭的角度看,坐在学校板凳上啃理论和教科书的时间是有点长得过头了,而且负担过重。即使仅从这个角度看,采用的办法也糟糕透项,它是一种违反自然的、与社会对立的制度。过多地延长实际的学徒期,我们的学校寄宿制度,人为的训练和填鸭式教学,功课过重,不考虑以后的时代,不考虑成人的年龄和人们的职业,不考虑年轻人很快就要投身其中的现实世界,不考虑我们活动于其中、他必须加以适应或提前学会适应的社会,不考虑人类为保护自己而必须从事的斗争、不考虑为了站住脚跟他得提前得到装备、武器和训练并且意志坚强。这种不可缺少的装备,这种最重要的学习,这种丰富的常识和意志力,我们的学校全都没有教给法国的年轻人。它不但远远没有让他们获得应付明确生存状态的素质,反而破坏了他这种素质。因此从他走进这个世界,踏入他的活动领域之日起,他经常只会遇到一系列痛苦的挫折,由此给他造成的创痛久久不能痊愈,有时甚至失去生活能力。这种试验既困难又危险。这个过程对精神和道德的均衡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有难以恢复之虞。十分突然而彻底的幻灭已经发生了。这种欺骗太严重了,失望太强烈了。以上所言是否偏离了群体心理学的主题?我相信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想知道今天正在群众中酝酿、明天就会出现的各种想法和信念,就必须对为其提供土壤的因素有所了解。教育能够使一个国家的年轻人了解到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为当前这一代人提供的教育,有理由让人灰心丧气。在改善或恶化群众的头脑方面,教育至少能发挥一部分作用。因而有必要说明,这种头脑是如何由当前的制度培养出来的,冷漠而中立的群众是如何变成了一支心怀不满的大军,随时打算听从一切乌托邦分子和能言善辩者的暗示。今天,能够找到社会主义者的地方,正是教室,为拉丁民族走向衰败铺平道路的,也是教室。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9-12 16:41
                  回复
                    需要电子版的私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9-12 16:42
                    回复
                      @maimu小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9-12 16:48
                      回复
                        大脑受到信息刺激神经元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形成特定的信息传递回路,若长此下去,性格就会改变,环境的刺激会让人引发联想,若产生的意识一直持续下去,大脑回路就会被固定,就像单侧光可以使植物向特定的方向生长一样。因此环境对人的暗示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性格。乌合之众之所以反复无常行为极端夸张是因为被像羊群一样管理,生活在复杂多变没有个人意志的环境中,无法产生稳定的性格,没有信仰或失去信仰,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必须要见风使舵,为了安慰自己,总是能发现一些人的不幸、梦想破灭来安慰自己的心灵没有什么值得留恋,没有什么值得追求,忍忍就好了,尊严能当饭吃吗,名誉能当饭吃吗,并且这种发现负能量的技能会升级,这样就能心安理得的破罐子破摔,好像把一切都看破了那样,他们的心随波逐流,混乱不堪,这就是腾讯新闻受广大网友青睐的原因(腾讯新闻的工作人员也挺可怜的,他们应该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扭曲)。舒适的环境是不是会使人患得患失,并且追求舒适的能力也会提升,胆小无法忍受痛苦,惧怕危险,于是害怕未知,变得狭隘、守旧,并且从言语行为上表现出,因此,忍受肉体上的痛苦可以使人性格坚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9-18 13:47
                        回复
                          神经细胞间不是可以传递信息吗?这些信息间的传递像核反应一样迅速,然后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形成特定的结构,只对某些特定的信息敏感,当接触到这些信息时就会迅速兴奋起来,然后使负责产生愉快感觉的神经组织兴奋,于是很快乐。
                          语言是不是也能实现这些信息传递,一个人描述的事物存在于另一个人的头脑中,然后再继续传递,于是几乎创造出具有类似结构的大脑,所有人对类似的事物敏感,这就是叫做信仰的东西吧,因为大脑结构类似,会对类似的信息产生愉快的感觉,即使发达程度不同,也没什么差别,所有人都会把彼此当成兄弟对待,所以,当信仰破灭时,没有目标的活着如动物,人们就会互相仇恨直到产生下一个信仰,而错误的信仰必定会破灭,唯宇宙真理唯一,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所有人才能达成这种共识,那时,地球上不再被各种势力分割,纷争,仇恨也会消失,成为地球王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9-18 13:48
                          回复
                            在混乱的时代,人们贫穷,精神很活跃,性格顽强坚韧,那时有无限可能,到处都是机遇,很多传说在这个时代诞生。
                            现代的城市,人们不愁吃不愁穿,且没有敌人,他们感觉不到危险,他们信任医院,信任金钱,信任上级,人们变得懒惰,精神空虚像动物一样活着,他们追求的还剩下什么。
                            在那里生活,就会相信城里人相信的东西,随着时间流逝,就成了城里人了,没有个性,没有个人意志,看似很和谐。
                            如果相信中世纪那些传奇时代的故事,自己就会变得性格坚韧,像那个时代的人那样。
                            阅读那个时代的书籍,名著可以做到,那个天才辈出的时代。
                            书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世界观,从而改变性格,从此命运改变,或勃勃兴旺,或平庸,或堕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9-25 0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