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分析了很多文科生的试卷,并且这些考生分数集中在600以上,现实中这些学生都属于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们更在乎成绩,压力会更大,因为报考一志愿的学校一旦落榜,就可能一下子落到二志愿,心理落差很大。同时他们既然有这样成绩,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的院校,有的想再努力一下,争取考得更好。现实毕竟是现实,以北京这样的志愿填报方式,高分落榜也是常事,落榜因素除了志愿选择不合理之外,根源就是成绩了,上周的讲座上,给家长们总结了这样的几点:
多数文科生(优秀)备考文综时都会遇到的问题:1。能理解题意,能明确答题方向,但是表达不严密;2。知识广而不精,绝大多数知识都知道一二,一旦扩展衍生可能会有一些麻烦;3。凭借感觉做题,当感觉不好的时候,考试失误;4。平时训练的题目质量不能保证。
尽管他们都很优秀,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总有一些难以逾越的地方,每当看到高分考生落榜的那种无助,心理不是滋味,既然要好,就要有更好的收获。在这里,优秀的考生一些备考方面的建议,希望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正视自己的不足
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又是前提条件。举一个例子,我见到一个各科成绩相对平均的文科生但是总分刚过600,分析她的试卷之后,给她一些建议,每当给建议的时候,她似乎马上回答,说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但是看看试卷她答题方式,很快就判断出,她应该不是这样做,或者做得远远不够。因为试卷能说明很多问题。也就说,也许很多的考生有上进心,也知道朝着一个方向上去努力,但是知识衍生、运用等环节还是有一些局限性,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想这一点点的进步,那么改变是必须的,但是改变之前还是需要全面审视一下自己。
有时候, 越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改变起来越难,因为形成一种学习的模式,这种模式变得很固定,一般很难听进别人的建议,因此对他们来说,只有给他们讲通道理,并且通过对比一下觉得新的方式有道理,他们大多会去尝试。比如老师给他们10套文综卷,一些能力相对弱的考生,不会坚持去做,即便是老师检查,一些人也是形式化的做一些,仅仅是表面上,而一些成绩优秀自主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可能不用人提醒,他们也尽力去做。现实中他们的优势就很明显,因为习惯好,但是如果从第一篇一直做到最后一篇,用同一种模式来做,效果不是最好的,即便做完这10套试卷,很多学生也没有进步,因为仅仅是详细做了,自己缺少哪些,需要哪些针对性训练的部分也许没有看清楚,这10套卷做完了以后,你在哪些方面完善了自己?例如审题、表达、控制时间等等,如果不分得仔细的话,可能也不会进步,甚至把做完的题目忘掉了。做得多了,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因此对他们来讲,做题思路更重要,你拿到试卷之后,不一定非要做一遍,可以从前往后仔细看一遍试卷,看看自己的解题思路,可以找一套试卷自己去按照考试的要求做一套,相信的检验一下在审题、联系知识、表达等方面是否存在不足,然后针对性的进行弥补。
从细节抓起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特别对优秀的考生来讲,考试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会儿不对的情况,这地方被扣点分数,那地方被扣点分数,加起来就扣得多了,特别是地理综合题,很多考生表达的不合理,甚至地理专有名词还出现错误,直接导致得分点没有被抓住,那么建议考生们在考前这段时间,特别是你在答题的时候、巩固基础知识的时候,把一些答题上常用的描述性的语句仔细研读一下,看看自己在表达方面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例如说像这些语言:
城市区位特征这一知识模块中:
区位因素分成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而考试卷中常常考查的考点如下:
自然因素中:
地形:(分布规律)世界大城市多位于平原,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
(成因分析)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农耕及交通线路、城镇的建设
气候:(分布规律)城市多分布在中低纬、沿海地带,热带较凉爽的高原及山区的河谷盆地
(成因分析)气温适合,降水适中
就像上面划线的语句,描述性的语言,如果考试卷上出现相关的试题,你表达起来用上述的语句基本上能做到用地理专业语言答题。近年来很多考生抱怨主观题部分得分少,题目不难,特别是在众多研究生阅卷的形势下,他们相对来说判卷有些死板,那么你答题的语言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此说,对于成绩目前优秀的考生,考题既然会了,就要最大限度的得分。
不能一味相信自己的感觉。
很多考生靠感觉答题,但是往往感觉不好的时候,考试状态就打折扣,导致考试直接没有发挥好,就拿2012年北京文综卷来说,历史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的时空思维意识、严格证据意识、发散思维能力。”其中严格的证据意识,已经从侧面要求考生答题不能一味的靠感觉,特别是文科试题,为了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命题专门设置了一些陷阱,如果仅仅靠感觉做题,很容易走进误区,常见是2012年北京卷中的一道选择: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1定位( )
A。国民革命军军人日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众多考生对本题的历史概念外延缺乏有效的界定。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是1945年之后的称谓,所以这个题目选B。北京将近70%的考生这题没有选对。特别是2013年高考,部分试题难度减小,但是对那些一味靠感觉做题的考生来说,未必是好事情。所以从现在开始,不管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大家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有理有据”。如果没有明确的依据,别急着乱下结论。
注重知识点扩展和衍生
既然是文综,在历史、政治、地理上都有很多能够建立联系的地方,现在文综卷,越来越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对某学科知识点进行一定的衍生很有必要,在考生备考的时候,例如说,
人口的问题,地理上涉及人口增长模式比较、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特征、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口迁移特征、现代人口迁移特点。尽管是地理的知识,那么完全可以联系历史和政治,例如通过历史材料,或者政治方面所给出的材料,历史上结合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联系当时政治、经济社会背景进行考查,再结合政治学科对南水北调移民安置,体现国家、党政治角度、哲学角度内容等等。
记得今年高考之后,一些同学抱怨说:一年来某些内容弄了一遍又一遍,偏偏不考,非得考某某,这样的现象就是暴露出学生在备考中对知识的扩展和衍生存在不足。
多数文科生(优秀)备考文综时都会遇到的问题:1。能理解题意,能明确答题方向,但是表达不严密;2。知识广而不精,绝大多数知识都知道一二,一旦扩展衍生可能会有一些麻烦;3。凭借感觉做题,当感觉不好的时候,考试失误;4。平时训练的题目质量不能保证。
尽管他们都很优秀,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总有一些难以逾越的地方,每当看到高分考生落榜的那种无助,心理不是滋味,既然要好,就要有更好的收获。在这里,优秀的考生一些备考方面的建议,希望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正视自己的不足
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又是前提条件。举一个例子,我见到一个各科成绩相对平均的文科生但是总分刚过600,分析她的试卷之后,给她一些建议,每当给建议的时候,她似乎马上回答,说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但是看看试卷她答题方式,很快就判断出,她应该不是这样做,或者做得远远不够。因为试卷能说明很多问题。也就说,也许很多的考生有上进心,也知道朝着一个方向上去努力,但是知识衍生、运用等环节还是有一些局限性,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想这一点点的进步,那么改变是必须的,但是改变之前还是需要全面审视一下自己。
有时候, 越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改变起来越难,因为形成一种学习的模式,这种模式变得很固定,一般很难听进别人的建议,因此对他们来说,只有给他们讲通道理,并且通过对比一下觉得新的方式有道理,他们大多会去尝试。比如老师给他们10套文综卷,一些能力相对弱的考生,不会坚持去做,即便是老师检查,一些人也是形式化的做一些,仅仅是表面上,而一些成绩优秀自主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可能不用人提醒,他们也尽力去做。现实中他们的优势就很明显,因为习惯好,但是如果从第一篇一直做到最后一篇,用同一种模式来做,效果不是最好的,即便做完这10套试卷,很多学生也没有进步,因为仅仅是详细做了,自己缺少哪些,需要哪些针对性训练的部分也许没有看清楚,这10套卷做完了以后,你在哪些方面完善了自己?例如审题、表达、控制时间等等,如果不分得仔细的话,可能也不会进步,甚至把做完的题目忘掉了。做得多了,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因此对他们来讲,做题思路更重要,你拿到试卷之后,不一定非要做一遍,可以从前往后仔细看一遍试卷,看看自己的解题思路,可以找一套试卷自己去按照考试的要求做一套,相信的检验一下在审题、联系知识、表达等方面是否存在不足,然后针对性的进行弥补。
从细节抓起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特别对优秀的考生来讲,考试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会儿不对的情况,这地方被扣点分数,那地方被扣点分数,加起来就扣得多了,特别是地理综合题,很多考生表达的不合理,甚至地理专有名词还出现错误,直接导致得分点没有被抓住,那么建议考生们在考前这段时间,特别是你在答题的时候、巩固基础知识的时候,把一些答题上常用的描述性的语句仔细研读一下,看看自己在表达方面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例如说像这些语言:
城市区位特征这一知识模块中:
区位因素分成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而考试卷中常常考查的考点如下:
自然因素中:
地形:(分布规律)世界大城市多位于平原,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
(成因分析)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农耕及交通线路、城镇的建设
气候:(分布规律)城市多分布在中低纬、沿海地带,热带较凉爽的高原及山区的河谷盆地
(成因分析)气温适合,降水适中
就像上面划线的语句,描述性的语言,如果考试卷上出现相关的试题,你表达起来用上述的语句基本上能做到用地理专业语言答题。近年来很多考生抱怨主观题部分得分少,题目不难,特别是在众多研究生阅卷的形势下,他们相对来说判卷有些死板,那么你答题的语言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此说,对于成绩目前优秀的考生,考题既然会了,就要最大限度的得分。
不能一味相信自己的感觉。
很多考生靠感觉答题,但是往往感觉不好的时候,考试状态就打折扣,导致考试直接没有发挥好,就拿2012年北京文综卷来说,历史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的时空思维意识、严格证据意识、发散思维能力。”其中严格的证据意识,已经从侧面要求考生答题不能一味的靠感觉,特别是文科试题,为了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命题专门设置了一些陷阱,如果仅仅靠感觉做题,很容易走进误区,常见是2012年北京卷中的一道选择: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1定位( )
A。国民革命军军人日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众多考生对本题的历史概念外延缺乏有效的界定。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是1945年之后的称谓,所以这个题目选B。北京将近70%的考生这题没有选对。特别是2013年高考,部分试题难度减小,但是对那些一味靠感觉做题的考生来说,未必是好事情。所以从现在开始,不管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大家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有理有据”。如果没有明确的依据,别急着乱下结论。
注重知识点扩展和衍生
既然是文综,在历史、政治、地理上都有很多能够建立联系的地方,现在文综卷,越来越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对某学科知识点进行一定的衍生很有必要,在考生备考的时候,例如说,
人口的问题,地理上涉及人口增长模式比较、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特征、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口迁移特征、现代人口迁移特点。尽管是地理的知识,那么完全可以联系历史和政治,例如通过历史材料,或者政治方面所给出的材料,历史上结合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联系当时政治、经济社会背景进行考查,再结合政治学科对南水北调移民安置,体现国家、党政治角度、哲学角度内容等等。
记得今年高考之后,一些同学抱怨说:一年来某些内容弄了一遍又一遍,偏偏不考,非得考某某,这样的现象就是暴露出学生在备考中对知识的扩展和衍生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