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網賽季的兩樣武器,一是打快、一是三分。先談打快,不談三分。
打快的目的是什麼? 主要是-
(1)利用對方退防不夠快,立足未穩,來不及擺好防守陣式、出現防守破綻時,以快速進攻提高得分效率。
(2)除了消耗對方體力之外,持續快速的攻擊,會讓對方的精神始終處於高壓狀態,以至下半場的體力、集中力、防守能量,都大幅下滑,這時擁有體力儲備的籃網,便可以磨刀霍霍了。
上面的兩個重點詞是-加壓、消耗。
先看小球戰術的執行。
以第二節下半,小林帶著SK6、Carroll、RHJ、阿倫的進攻來看:
阿倫在油漆區附近遊走時,其他四人每個都有能力帶球突破切入禁區,同時空手的球員則不斷穿插跑位、或外線埋伏。持球者如果有機會就投、不行就傳,讓下一位繼續切、傳、投,把小球戰術快速攻擊,對防守所帶來的壓迫性,充分展現出來。
這樣的進攻,既快又有充足的威脅性,才符合打快的目的。
再來談到擋拆。
小林持球打擋拆時,在掩護者把防守球員延遲之後,大多數是殺往籃下,先對敵方的防守施加壓力、吸引協防包夾、破壞防守陣型後,再看情況往籃下給、往外線給、或是自己終結。
重點是:造成威脅、破壞防守、給空檔者終結,提高得分效率。
在這過程中,雖然速度未必像小球那麼快,但是對防守球員的精神上來說,所帶來的壓力和消耗是相同的。
Dlo打擋拆,則大多是掩護者擋住防守者後,慢慢往前帶幾步,油漆區附近就投掉,很少殺入禁區;有時甚至只是把掩護者叫來,單擋完就直接投。
在這整個進攻過程中,進攻pace是快了,但是幾乎沒有破壞防守,造成甚麼威脅性和壓力;反而是因其較慢速度的帶球攻擊、簡單的出手,讓對方可以獲得喘息的機會,消減其他時間打快所累積的破壞效果。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Dlo上賽季被Walton詬病的缺點,在和小林同場的對比之下展露無遺。
籃網要打雙能衛的理由是:
當林持球受到包夾時,林可以快速轉移球到另一位持球者手上,讓另一個持球者,可以接著利用突破切入、擋拆,發動進攻攻擊禁區,破壞對方防守,創造籃下、外線的空位機會,以持續施壓在敵隊的防守上。
以黃蜂賽季的雙能衛搭檔Kemba Walker來說,扣除身高因素外(和林打雙衛,身高太矮),雖然沒有特別欣賞他的球風,但是他可以在接到林受到包夾傳出來的球之後,利用個人突破、或是擋拆,去攻擊禁區,破壞防守陣型後,再決定往籃下給、往外線給、或是自己終結。
具有類似破壞防守能力的球員,才是林所需要的雙能衛搭檔。
而以Dlo目前的打法,當林把球轉移出來,讓他組織另一波進攻時,卻會產生進攻降速的不協調感。這樣的搭配,無法達到當初設定雙能衛配置時,所想要得到的效果。
然而目前後衛球員中,只有丁丁有足夠的持球和分球能力(SK2分球能力不達標、小哈螃蟹純射手、白頭都不達標),但是二陣不能沒有丁丁控球,所以也只有少數時間能和小林搭配雙衛。(這也是為何籃網後衛人數很多,卻還把Dlo交易來的原因)。
在目前人員配置下,第二持球組織點,只能往小前鋒上找。
可是小前鋒的人員配置更不足夠。除了LV之外,Carrol持球能力不足,只能在有雙衛配置時,上來兼差小前。RHJ往大前鋒的路上,越走越遠。螃蟹則是掛小前鋒的名稱,實際功能是擔任射手的SG。
整個看下來,在Dlo表現不如預期的情況下,持球點的人員調配會讓阿金傷透腦筋(雖然后場人數多)。
除了強力要求Dlo在持球時,學習小林多加攻擊禁區之外;
暫時也沒有其他好方法,只能讓丁丁、SK2上來兼差和小林雙衛。
另外,就是期望LV的三分命中率,快點提升上來,以控球前鋒的身分擔任第二持球點。
然而即使LV上來,他和小林、丁丁,要分擔96分鐘(48分鐘x2個持球點)的持球時間,則每個人要打32分鐘。以籃網打這麼快的步調,這樣的上場時間,除了體力負擔太重之外,也容易造成傷病問題。若以28分鐘當作上限,那麼終究是需要有額外的人員,負擔至少12分鐘的持球時間才行。
希望Dlo能趕快改善他的缺點,否則可以預期的是SK6會因此而有較多的上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