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信吧 关注:1,682贴子:4,286
  • 1回复贴,共1

要格外留神!疯狂现金贷 暗藏巨大风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各大客户端,随手都能看见借钱的广告,什么凭借手机,0抵押0担保,直接放款,借五万日息只要13块钱等等,如果你急需用钱,还真是比较有诱惑力,但你算算,其实利息并不低了,他故意说得是一天13,一年365天,大概是4745元,差不多9.5%,但这不是全部,平台通常还要收5%的手续费,也就是说,利率最低的平台,实际的借款利率也大概是年化15%左右。

还有一些平台,更是收费不透明,在手续费和日利息之外,还要加上一个平台运营费,有人体验了一把,借5000块钱,说好的利息只有45元一个月,但最后却收了1755元的手续费和服务费,最后本息合计6800元,实际年化利率高达366%。越是能借给你更多钱的平台,期限越长的,他的手续费也就越高。

目前,很多平台对于现金贷趋之若鹜,甚至一些大平台也纷纷开展业务,一些P2P也开始玩起了这个项目,由于利差,所以产生了巨大的收益。其实大家想想也知道,说白了就是放高利贷的业务,只是这种高利贷,让小额和短期给掩盖了,你觉得借5000还6000也还好,但实际上折合出来的年化收益高的惊人。
这个事的风险在哪呢?就在于坏账无法测算,很多平台都自己测算过,说风险很低。大部分人都能按时还钱,但这种测算意义并不大,因为很多人前期都属于借新还旧,积累信用。在他借很少钱的时候,他都是信用良好的,等他借到大钱的时候,他就不还了。所以在坏账爆发之前,都是信用良好的用户。另外,现金贷没有银行的体系,各家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这就给一些用户横向跨平台借款带来便利。别看一个平台也就拿到几万块钱,但他能在20几个平台同时借款。也能拿到不少的钱。那么他们拿到这么高利息的钱,去做实体经济吗?显然不可能,第一那个周期很长,第二那也没有这么高的利息可赚。所以这些借出去的钱,只有3个作用,一个就是进入更疯狂的楼市去炒资产价格。短期获取更高的收益,第二就是庞氏骗局,借新还旧,最后一把跑路,第三才是短期应急,但这可能是最小的一块需求,很难想象一个人困难到连几万块钱都拿不出来,也没有免息的信用卡,还要去借这么高利息的钱。真要是困难到这个地步,估计这些平台也不会借给你了。说是0抵押0担保,他至少还是要看你一下银行的流水,和扫描一下你的信用记录的。不可能大街上找个乞丐就给他5万块钱。
目前这个行业已经陷入全民狂欢,只要有现金流的公司都在放贷,最可怕的一点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他有多大的规模,小到几千万的公司,大到几百几千亿的公司,也都参与其中,随处刷屏可见。有人统计,行业排名前10的公司,基本月放款都在30亿以上,每月纯利就能在1-2亿。前30名的公司,也能放10亿以上,那么你算算,这可能就是一个接近1000亿的规模了。
这让我们想到了当年的浙江抬会热,每个人都在热衷于放贷的生意,一方面吸收公众存款,另一方面拿钱出去放高利贷。家家户户都拿出家底来,用钱去炒钱。甚至有的人还从低利率的平台把钱借出来,存到高利率的平台去赚取利差,有些人还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把多张信用卡连起来,制造一个较长的借款期限,然后用这个免息期去投资套利,最后结果就是一旦一个点突然破裂,就全盘崩溃。比如某个跨平台的借款人,突然间不还钱了。很可能就会造成大面积违约出现。平台坏账增加,就无法兑付投资人,然后引发平台间的连锁反应,形成大面积危机。当年浙江抬会就是如此,泡沫破裂之后,吸存放贷的高利贷主们纷纷跑路,结果有的被投资人抓住打出了人命,各家个户基本都损失惨重。自打那以后,我们才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甚至严厉到不惜比杀人放火强奸都重的死刑。以威慑这种钱炒钱的金融乱象,没想到接着互联网的外衣,如今现金贷卷土重来。这其实仍然是资金脱实向虚的表现。必须要严防。
作为个人投资者,最好不要投资这种平台,因为他所谓的风险控制基本都形同虚设,在没有爆发坏账前,全都是好资产。根本无法识别,如果非要投资也要小额分散,千万不要把所有的钱都压在这些高利息的理财上面。一旦人品不好暴雷你将血本无归,这不是危言耸听,即使有些平台没想跑路,但想控制的完全没风险这也是不现实的,银行如此强大,尚且有坏账,这些民间小贷公司,根本不可能没有坏账发生。甚至他们自己预计的坏账率都会超过20%,只是不能告诉你。一般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一旦几个坏账同时爆发,没地方拆补了这个把戏就玩不下去了。至于借钱的,应该理性算清楚利息,不要被每天几块钱的利息蒙蔽掉,其实如果你用正常途径的信用卡借钱,信用良好,多办几张卡,利息完全都可以不用付。又何必去借这么贵的钱呢。如果你不够信用卡资格,那么一定要量入为出,这种钱一旦逾期不还,后面的罚息将相当贵。甚至可能到年化百分之几十。利滚利你会相当难受,不得不面临无休止各种手段的催收。


1楼2017-10-14 19:25回复
    好久没见你浦头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5-29 19: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