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下集庆路,改集庆路(金陵)为“应天府”,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吴王”。
1368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定应天府为国都,称“南京应天府”。同年将应天、苏州、凤阳等14个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六部,称为直隶,区域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
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国都“南京应天府”改称“京师应天府”。
1402年(明建文四年),“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大军逼近京师应天府。
1403年(明永乐元年),朱棣在应天府登基称帝。
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明廷改原“京师应天府”为“南京应天府”,改北平为“北京顺天府”,正式迁都北京。原京师地区(直隶)改称南直隶,原辖区基本不变,以区别于北直隶。
1425年(明洪熙元年),明廷决定明年迁都回南京应天府,遂改“南京应天府”为“京师应天府”。
1426年,洪熙帝病故,迁都回南京的事搁置。
1441年(明正统六年),明廷改“京师应天府”(金陵)为“南京应天府”,改“北京顺天府”为“京师顺天府”,定南京应天府为“留都”。
1644年(清顺治元年),明廷败北南下,重新迁回应天府,改“南京应天府”为“京师应天府”。
1645年(清顺治二年),满清攻破南京,废除南直隶,改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江南省),废除南京国都地位,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江南省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江宁府为江南省省府。
1368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定应天府为国都,称“南京应天府”。同年将应天、苏州、凤阳等14个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六部,称为直隶,区域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
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国都“南京应天府”改称“京师应天府”。
1402年(明建文四年),“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大军逼近京师应天府。
1403年(明永乐元年),朱棣在应天府登基称帝。
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明廷改原“京师应天府”为“南京应天府”,改北平为“北京顺天府”,正式迁都北京。原京师地区(直隶)改称南直隶,原辖区基本不变,以区别于北直隶。
1425年(明洪熙元年),明廷决定明年迁都回南京应天府,遂改“南京应天府”为“京师应天府”。
1426年,洪熙帝病故,迁都回南京的事搁置。
1441年(明正统六年),明廷改“京师应天府”(金陵)为“南京应天府”,改“北京顺天府”为“京师顺天府”,定南京应天府为“留都”。
1644年(清顺治元年),明廷败北南下,重新迁回应天府,改“南京应天府”为“京师应天府”。
1645年(清顺治二年),满清攻破南京,废除南直隶,改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江南省),废除南京国都地位,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江南省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江宁府为江南省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