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籍吧 关注:554贴子:9,715
  • 70回复贴,共1

谈儒家与道家逍遥异同及道家对于儒家的误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flag我就立这儿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1-02 14:50回复
    原先项羽吧的大神是不是都转移到项籍吧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1-02 23:00
    收起回复
      这是一些关于儒学及宗教的基本问题,如果觉得太高深可以不看……反正flag在,考完迟早回来更新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1-04 21:07
      回复
        庄子最具代表性的一篇是《逍遥游》,但其逻辑的起点始于《大宗师》,《大宗师》中借孔子之口表达了一句很有名的话。
        “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庄子·大宗师》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孔子主张的是“方之内”,在庄子眼中只是一种恪守自我的高尚道德,而庄子主张的是“方之外”,是他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当然……这个前提是在庄子对于儒家思想误读之下产生的。即使没有“礼崩乐坏”,如孔子所言回到礼乐制度统治下仍然没有可能体会真正的“天道”与“乐趣”,不过是相对平和的生活下去,儒家思想在庄子眼中突出的是其富有教条主义色彩的一面,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个敢于求学突破向上的人被束缚在礼乐制度中与所谓“方之内”中对于庄子而言本就是一种退步,对于儒家思想的误读非但没有使其思想更荒诞,反而使其更辉煌,更有力量。(至于在我的感觉中这个误读是什么之后会解释一下)
        回到《逍遥游》一切都明朗化了,从天道的角度,看天人之间的关系,突破了万物的“道”以其特殊的方式与“心”结合在一起。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逍遥游》
        两句类似的话同样出现在一篇文章中,庄子仍然是批评他的“老朋友”惠施,惠施的“蓬之心”就是被庄子所认为的“蓬草”这些无用的世俗思绪阻塞,狭隘偏激的内心根本体会不了“大才大用”,像孔子那样“自己将自己限制在一个狭小空间之内”制约了自己的发展能力,不能“浮乎江湖”,不能“逍遥游”。庄子提倡的“通达”失去了,就失去了“游”的前提,更遑论逍遥了。庄子的《齐物论》中一针见血的指出,世俗价值的侵害与世俗思想的阻塞破坏了“道”,破坏了“逍遥”。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庄子·齐物论》
        惠施追求世俗,也就摒弃了庄子的“心”,摒弃了超然物外的境界,停留在“方之内”作茧自缚,庄子对这一方向的抨击完全是建立在其固有的思想基础的精华上的,这理想与儒家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又有不同,更不能视为老子“无为”的简单拓展,庄子之所以有其哲学地位,全凭他思想的“新”。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1-18 22:33
        收起回复
          庄子所关心的,不在于企求生理我的满足 不在谋求家庭我的实现,也不在于达到社会我的完成,而在于体现宇宙我的理想。
          ――《老庄新论》
          从方之内达到方之外需要“丧己于物”来达到“宇宙我”的天地境界,真正开阔心灵与眼界,成全生命在宇宙天地间真正的安宁与平和,这不就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吗?鲲之大不知有几千里,笨重,迟钝的身躯将这巨物限制在黑暗寒冷的北冥中,但当他有了生命本能的突破之力量,化而为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北冥这世俗的枷锁又如何困的住他呢?鹏飞翔于“方之外”的境界,最终栖息在温暖美好的南冥,但在“方之内”这个苛刻的物质世界内是没有真正的南冥的,鹏本质上还是鲲,南冥还是北冥,但鲲改变了自己的“心”,从而使生命自觉的动能在“方之外”喷薄而出,成全了鲲这巨物,也将鲲带入辽阔的“宇宙我”继而真正达到庄子思想的最深境界“逍遥游”。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起点皆在于突破那狭隘的心,而官居高位,有着“蓬之心”的惠施先生,大概只能看着鲲拖着肥大笨重的身躯突破天际,心中感慨:活久见,真的是活久见。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1-19 16:40
          收起回复
            吸收下道家思想精髓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1-19 21:19
            回复
              哲学,很深奥啊,我等凡夫俗子难以理解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1-20 17:58
              回复
                太厉害了吧,博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11-21 07:4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11-21 08:28
                  回复
                    孔子在“隐”的时候做了很多,五十而知天命的他是鲁国的司寇,之后是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的晚年,这是他的很多弟子已经有了相当的学术水平,曾参对孔子的点评是“忠恕”二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七十而从心所欲”借助对于个人境界的提高,匡正自己,从而去抵达,去改变那个已经崩溃的外在世界,这早就不是求诸个人的逍遥了,而是求诸世界。这正是儒家“逍遥”的实处,没有“逍遥游”,没有“梦蝶”,没有“心斋”与“坐忘”,没有使自己遨游于天地之间,脱离对外物的凭借 只是在从心所欲的同时做到不逾矩而已。
                    他自由吗?逍遥吗?
                    他不自由吗?不逍遥吗?
                    这个问题之所以显得如此难于回答是因为提法不对,而且多了两个先决条件(即孔子自身和逍遥的具体概念),如果忽略了条件,改变问题的提法,就会发现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绝不是水火不容的。阳货与公山不狃作乱,孔子派孟懿子堕费邑,灭了公山不狃。 口口声声说着“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的孔子并没有保持对于具体等级制度中居于己上的阳货的忠诚,但却认可宗法制度与其中的等级,在具体行为中他真的受到了什么的限制吗?庄子的“灵府”“心斋”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固然可以扫出一片心灵的净土,可是即使是“福至心灵,庄周梦蝶”又能对这现实怎样?
                    听说庄子将要取代自己为相,惠施在国都里搜了他三天三夜,庄子可以一针见血的指出惠施的“蓬之心”,希图以外界之黑暗反映出提炼出自己内心的高洁与安宁以“逍遥”,那么连自己都限制于规矩之中的孔子的逍遥又在哪里?我不知,你也不知,但孟子知道,不在一己之身,而在这个世界。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孟子·万章上》
                    这才是“礼”,这也是“逍遥”!这不是“士阶级”该做的事,但却是“士”该做的事!苛求与约束未必不能产生“逍遥”,最灿烂的嫩绿往往在最坚硬的岩石缝隙中出现,当这种约束普及到所有人身上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献出了自己的“逍遥”的权利却得到了更多的“逍遥”,那即是他脱离了混乱,享受着进入礼乐社会的秩序的保护与封建组织中他人的反馈。卢梭认为人猿如果知道自己进入了文明社会,他们一定会对上天感激涕零,这启蒙思想不就是从儒家思想延伸出来的么?
                    这是一种在个人与封建组织的生产力流动与相互供给中推动整个封建社会进步的途径而不是长久的僵化。不是老子“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苟且,不是庄子“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的飘渺,儒家的逍遥是在个人基础社会权利的改良上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秩序的重建,尽管在光明,伟大的方面道家更甚于此,但是……
                    儒家真实,真实,就够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12-09 21:59
                    收起回复
                      好深奥,我想,儒家影响了中国数千年,自然有他的出众之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12-10 13:13
                      回复
                        顶一下,虽然有部分并不很理解。章兄果有大儒风范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12-10 21: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