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直播吧 关注:1,297贴子:3,538
  • 4回复贴,共1

越陪读成绩越差?|80%的家长要经历的初中陪读路,究竟该如何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晓直播家庭课堂】


1楼2017-11-08 11:56回复

    前一段时间,就有一位孩子的妈妈找到我,很痛心的向我诉说,后来竟忍不住落泪。这位家长大学毕业,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可为了孩子中考,她辞去工作,专门陪着孩子,辅导孩子功课,陪孩子上补习班,可以说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可孩子的成绩却总是提高不上去,心思也总是放不到学习上来。
    这似乎是每一位陪读家长都会遇到的困境,为了孩子放弃了那么多,但孩子依然不见起色。
    这究竟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来一起探讨究面对读初中的孩子,家长们应该该如何陪读?


    2楼2017-11-08 11:56
    回复

      “僵化-焦虑-煎熬”的陪读怪圈
      上初中以后,家长就会发现学生的成绩开始下降,(其实是名次下降),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够,和家长冲突开始增加。
      进入初中后,会有一个摸底测试,半期考试后,会有一个家长会。在这样的家长会上,老师会举出一些好学生的例子,大部分家长开始郁闷。
      初一下学期开始,学生的成绩还会滑落,学校会要求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学习。比较严重的还会训斥、责备家长。大概初一下学期,大部分家长会进入临战状态,开始全力配合学生学习。
      初中生这个时候,表现出来几种情况,学习很好的,会经常关起门来,不让家长参与,学习差的就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劲头。
      总而言之家长和学生的关系就是一个“僵”字而已。初中生的家长开始感觉不像小学那样,对子女的功课有辅导的把握,很多题目已经不会做了,这个时候,会去找资料来复习。
      老师会要求家长和学生练习背诵了,英语口语了,听写了等等。
      到了初二以后,学生的成绩名次基本就保持不变了。那些感觉名次不理想的,就会心中忧虑,言语之间会流露出来,引起学生更大的反感。
      有的家长会把家里的电脑收了,不让子女用。好一点的,会只把网络断掉,引发更大的对立。家长会花更多的时间陪伴,有钱的家长会把子女送到老师那里补习。
      到了初三,大部分子女就和家长形成对阵的架势,关系相当紧张,家长形同任劳任怨的奴隶。这个时候,家长对于子女的学习已经起不到任何实质的作用,但是老师仍然会喋喋不休地要求学生家长做这做那。
      直到中考结束,噩梦终于告一段落。
      该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局,与孩子良好沟通,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


      3楼2017-11-08 11:56
      回复

        03
        把握住初中生的三个显著特点
        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至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
        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为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竞争环境。
        自尊心极强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一味训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他的排斥和反感。
        孩子听到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面子,今后怎么在同学面前抬头,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此外,孩子为了维护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父母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独立意识极强
        到了初中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去做。这时,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要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自我展现的平台。
        很多父母总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极为不利。
        曾有过一则报道,一个13岁的天才儿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无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无法与其他同学相处,入学不久就被退学了。原来,他过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打理,就连学习也是妈妈跟着一起学、学完后再教给他的。


        5楼2017-11-08 11:57
        回复

          04
          如何与初中孩子沟通
          对孩子表达你无条件的爱
          自孩子小时,即让孩子很清楚地了解到你是关心他的,是愿意接纳他的。
          沟通的问题不要太空洞
          最好不要问一些诸如“今天如何?”“学校好吗?”的问题。也别常用,“为什么?”因为孩子会不自觉地想保护自己。
          学着用一些日常生活来勾引出话题。比如,孩子有兴趣的电视节目或作业即是一个好开头。
          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
          当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担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担忧的心理负担。
          但有时不妨主动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对事情的看法,孩子当然也就比较容易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了。
          身体语言很重要
          目光的接触、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将上身略为前倾地听孩子讲话等,这些小动作,皆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
          当然,也别心急,指望一坐下来,孩子就会滔滔不绝地开讲,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你已准备和他“聊”了。
          不要取消孩子的任何问题
          不管孩子跟你说什么,千万别笑他。孩子的世界与想法是和大人们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
          尤其当孩子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再跟你谈了。
          交谈中的幽默是好的,是沟通中的最好润滑剂,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了解幽默与取笑的不同。
          真正去听孩子的话
          有时当妈妈一边炒菜一边盛饭时,女儿在想跟妈妈说些什么时,妈妈有时是不经心地听着,有时会打断她,反而请她帮忙摆桌吃饭,但从未停下来,专心去“听”她想说的话,除非她说的话,真是什么天大的好消息(不过,这种机率低于百分之一)。
          专家也不是叫我们一定要停下手边所做的,但你可给孩子一个“确定”的时间,比如:“好,等我把饭菜摆好。”或是“再给我十分钟。”
          当然,最好是立即去“听”孩子要说的。因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们后,他们便会慢慢地失去了“告诉你”的兴趣。
          另外,在“听”时,最好做目光接触,要孩子晓得你是真的愿意听。很多时候,孩子中不过想说你觉得不太要紧的事,但对他们而言,却是重要的。如果你不去拒绝他们,当他们真遇到困难时,就会自然地来找你谈了。
          文章内容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在后台联系我们。


          6楼2017-11-08 1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