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衣吧 关注:189贴子:9,988
  • 12回复贴,共1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笔记 持续更新至完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来在群里说好了发的,喜欢季涟了以后就更加绝不会食言了。现在看着这个吧这么冷清,边看边写增加点人气也应该不错,自己也比较有动力能继续。
初衷是方便大家了解一些楚国的历史和文化。无论是纯兴趣也好,还是利于写文作画触发灵感也好,希望给予帮助。
资料和观点全部摘录于《楚国八百年》,此笔记只做学习交流用。


1楼2018-01-05 20:33回复
    一 初生
    近年考古新发现墓葬:李三孤堆铸客大鼎(战国)、彩绘漆棺(战国)、虎座凤架悬鼓(战国)+越王勾践剑(湖北江陵)、曾侯青铜编钟(湖北随州。战国)、湖北荆州熊家冢车马坑(战国)
    想象奇特,张扬恣肆。图案精美至极,恢恑憰怪。表现出一种惊人的浪漫、狂放。交织着高贵的气度与喷薄的活力,有着浪漫而瑰丽的想象。
    崇拜凤凰,代表着神性超越世俗。青铜冶造先进于其他几个国家,刺绣精美。音乐美术皆闻名于世。楚人最早在湖北荆门设立县制。道家思想源头。


    2楼2018-01-05 20:36
    回复
      商代初期(三千六百年前),不属于商王朝血缘而被迫南迁。至于湖北荆山(四塞之地、外攻内守,雨水充沛、物产丰富)。传说,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来自中原炎黄子孙。
      “楚”的释义——荆条的当时称谓/象征人跋涉在灌木丛中/被分封于荆山/《楚居》(楚国史官)解释:火神祝融传下八姓,部落分为八支,其中一只在與熊一代,娶妣厉为妻,妣厉难产后以荆条包裹安葬,为纪念她而部族名为楚
      《楚居》中楚人迁徙路线:河南新郑出发——秦岭以东、桐柏山以西,丹水淅水交汇处——南下荆山
      祝融:炎帝火师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与南方各土生部族融合,改良器物衣着以适应环境+文化记忆传承中原。商王朝认为楚为南方蛮夷,攻打各种南方蛮夷包括楚。
      受邀于周文王反商。與熊死于劳苦(火师、星相)
      而周立国之后,楚人未被受封。(周代的分封顺序:同姓、异性有血缘、功劳,以“拱卫周王室”)
      周安定之后补封與熊后人熊绎,仅“子爵五十里”(丹阳)——楚人史册中的建立国家之日。
      需要入镐京朝贡,楚王忧心拿不出手贡品。——最终献给周成王桃木弓(驱鬼)、茅草(敬神)。祁阳之盟时周成王拒绝熊绎入殿而命其作为作为火师与鲜卑之君看守火堆。——熊绎并未表现怒意,而选择韬光养晦。——从此常常被周成王邀请参加生火仪式生火
      楚人物资不足,只好偷牛祭祀—(?)—祭祀祖先称为“夕”——“夕必夜”——《楚居》
      周康王即位的朝贺封赏:晋、卫、齐、鲁四国。楚国再次被遗忘(解释:因为周重视血统以拱卫天子)


      3楼2018-01-05 20:38
      回复
        熊绎去世后,楚的进贡不再积极。
        《诗经 小雅小采岂》——“蠢尔蛮荆,大邦为仇”:表现周人轻视楚国,认为楚不讨好周王室是自取灭亡。
        周昭王率军攻打楚国。六师VS两万,持续八年。第二次战役中周军在汉江边几乎全军覆没,第三次周昭王落水而死。
        熊绎到熊渠,四代楚君在江汉一带发展。
        周王朝衰弱,犬戎攻入镐京。春秋时代,各诸侯相互攻伐。楚人西征庸国,东攻扬越。
        熊渠将三子封王——“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4楼2018-01-05 20:39
        收起回复
          二觉醒
          前八世纪,楚武王熊通。控制铜矿资源的铜绿山成为楚国首要目标,第三次伐随成功。
          郑文公对楚成王表示臣服。成王欣喜,答应赠送一千斤铜,然而之后后悔。拦住其返程车辆,约定此铜只可铸造礼器而非兵器。——《左传》
          先秦的“金”多指铜。一国最重要的两件事:祭祀、战争。
          铜草花(海州香薷。如下图)生长处多铜矿资源。“大冶”地名由冶炼而来。铜绿山遗址中有古老巷道,其中发现有青铜斧。进一步发现春秋古矿井遗址,共36个竖井,最大采矿深度64米,深入潜水位以下8-10米,春秋时已形成科学完整的采矿系统。通风、排水、矿石提升等明确分工。炼铜,各种青铜制品产量大。


          5楼2018-01-05 20:46
          回复
            周王室为保障资源,在汉水流域分封一系列王室成员,汉阳诸姬——守护青铜和锡的运输。
            其中随国历史悠久,血统高贵,位置显要。为周王朝把守着铜绿山。
            弑君传统 ,熊通杀侄,成为楚国首领,三十七年后自称楚武王。(当时普遍周传统“立嫡为长”,而楚国破坏这种规则),而楚前期弑君夺位极为频繁。
            “楚国之举,恒在少者”——《左传》。楚国的大事,往往是在少年君主的手中完成的。
            楚武王、楚成王、楚穆王、楚灵王、楚平王。
            熊通即位即要求周晋升自己的爵位。被拒绝后, “ 楚熊通怒曰:‘王不加我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史记·楚世家》
            即位不足三年,即讨伐权国,并未像当时其他诸侯国一样分封,而是改权为县(意为悬挂,悬在中央手中而不归诸侯),设置县尹加以管理。——最早设县的改革。
            周王室——诸侯——卿大夫。长期之后势力割据越来越稳固,一些老牌国家由此被分裂。
            其他国家开始频繁弑君,如晋国曲沃庄伯弑晋孝侯、郑伯弟造反、卫国臣子弑卫桓公、鲁弑君鲁隐公、宋太宰华督杀宋殇公。
            在中原各国混乱中,在对青铜的渴望中,熊通将随国列为征服名单。


            6楼2018-01-05 20:47
            收起回复
              孝感出土青铜镜。阴刻着两个武士头戴盔甲,各持剑盾,与双豹紧张搏斗(图一)
              纹饰中,武士和猛兽是常见主题之一。尚武精神。
              在战场上迅速崛起的大国,大多数为边缘国家,这是春秋列国竞争中的一个规律现象。(其他国例子:秦西北,游牧民族为邻;齐东夷为邻;晋国北狄山戎为邻)
              楚王:“三年不出兵,死不从礼”——《左传》 意为“三年不打仗,尸体不进宗庙”春秋16王,13个王领兵出征。楚文王死于讨伐黄国途中。
              初战随国未取得成功,随国兵器精良。首次伐随16年后,年已七旬的楚武王再踏征途,已有心脏病前兆,执意出征,王妃邓曼: “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若师徒毋亏,王薨于行,国之福也。”——《左传.庄公四年》
              第三次伐随,楚武王在征伐途中man木之下病死,楚军按照遗嘱封锁消息。继续征伐,首战之后随国失败,表示臣服。
              当时天下最重要的铜矿山纳入了楚国范围。同时得到了一片安定的平原。楚国的大国梦获得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柱。楚国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在这一代雄主手中完成了。



              7楼2018-01-05 20:54
              回复
                第三次伐随改进兵器。春秋时期,中原诸国的主要战斗形式是车战,楚武王以前,还和南方的各民族一样全靠步兵作战。楚国改进战车,车軎wei不是固定的青铜圆筒,而是带矛,如下图。“古代装甲车”,车厢栏杆外布满铜夹板80块,布满战车车厢左右两侧(春秋时代的战车以木为主)。车兵首次装备了戈矛合体的戟,平整道路的工兵部队

                楚文王将战略重心放在了江汉平原

                楚成王南抚扬越,北收弦黄,东征徐夷,控制大别山南北通道。
                周王室正式承认了楚对江汉一代的统治。铜矿资源首屈一指,楚国从一个小国成为了席卷江汉,问鼎中原的强国。资源+冶炼技术。
                楚墓中出铜剑的比例在50%以上。几乎每一个楚国男子都配戴铜剑。而中原墓葬中的兵器比例远远不及。
                吴越本是历史悠久的“宝剑之乡”。吴越相继被灭之后,原为越王铸剑的名师干将、莫邪转而成为了楚国的铸剑师。楚国全面吸收了吴越的技术精华,铸剑工艺后来居上。后人诗:“吴钩明似月,楚剑利如霜”。


                8楼2018-01-05 20:58
                收起回复
                  这个厉害了,只发图不说话。


                  9楼2018-01-05 21:02
                  回复
                    左传中自楚国建国后300年间未提及“楚”,直到“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中原国家开始感受到楚国的威胁。
                    楚国先后征服了权国、罗国、邓国、绞国、申国、随国、息国、攻打蔡国、郑国。之后占领了从川东湖北、河南南部到安徽的千里沃土,对华夏世界形成了新月形的包围。

                    第二集完


                    10楼2018-01-05 2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