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以下推论纯属猜测,可谁又能说有多少科学定理不是从推论开始的呢?
前几日,政和阳光正好,开始晒冬片,连晒三个下午后开始装箱。休息之余,试煮对比了2017冬片和2016冬片,揉搓叶片发现2016的含水量明显要比2017的低,怀着疑惑又开了一箱2016冬片,发现2016冬片确实更脆些,努力回忆去年制作这款冬片的流程,清晰的记得当时也只是晒了两天,似乎是经过这一年多的存放,含水量反而更低了。
怀着疑问开始做各种推论与假设,努力搜刮脑袋中的各种知识储备,作出了一个大胆又似乎合理的假设:传统工艺低温白茶在存储转化过程中存在酶促水解反应,水解反应需要消耗水分子,在转化过程中水分子的消耗比自然氧化产生的水分子多,于是茶叶含水量越来越低;而普通茶叶以自然氧化为主,自然氧化的最终产物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于是含水量会逐渐升高。乍看似乎挺有道理,可是我们没有数据论证,所以只能停留在推测阶段。
带着疑惑,这两日开始翻看《茶叶化学》,重点查看了活性酶与水解章节,我们的推论似乎得到进一步确认,茶叶不论是生长还是制作都离不开活性酶,甚至可以说没有活性酶,就没有如今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正是因为有活性酶的存在很多复杂的反应才有条件在常温常压下高速进行。
茶叶中存在各类水解酶,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各类大分子物质水解为易溶于水、易被人体吸收、具有特殊风味的小分子物质,例如蛋白质可水解为氨基酸,使茶叶更加鲜爽;淀粉水解为单糖,茶汤甜度更高。
正是由于这些活性酶的存在,传统工艺白茶在存储过程中不断转化,造就了千变万化的白茶风味。或许这也正是老白茶的魅力所在吧!不仅品饮特性突出,保健功效更是格外令人瞩目。
传统工艺白茶越存越干,似乎是有那么一丝理论基础。这理论基础也正是白茶转化的核心,即白茶的“活”。只有活着的白茶,才有可能成为“宝”。
前几日,政和阳光正好,开始晒冬片,连晒三个下午后开始装箱。休息之余,试煮对比了2017冬片和2016冬片,揉搓叶片发现2016的含水量明显要比2017的低,怀着疑惑又开了一箱2016冬片,发现2016冬片确实更脆些,努力回忆去年制作这款冬片的流程,清晰的记得当时也只是晒了两天,似乎是经过这一年多的存放,含水量反而更低了。
怀着疑问开始做各种推论与假设,努力搜刮脑袋中的各种知识储备,作出了一个大胆又似乎合理的假设:传统工艺低温白茶在存储转化过程中存在酶促水解反应,水解反应需要消耗水分子,在转化过程中水分子的消耗比自然氧化产生的水分子多,于是茶叶含水量越来越低;而普通茶叶以自然氧化为主,自然氧化的最终产物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于是含水量会逐渐升高。乍看似乎挺有道理,可是我们没有数据论证,所以只能停留在推测阶段。
带着疑惑,这两日开始翻看《茶叶化学》,重点查看了活性酶与水解章节,我们的推论似乎得到进一步确认,茶叶不论是生长还是制作都离不开活性酶,甚至可以说没有活性酶,就没有如今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正是因为有活性酶的存在很多复杂的反应才有条件在常温常压下高速进行。
茶叶中存在各类水解酶,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各类大分子物质水解为易溶于水、易被人体吸收、具有特殊风味的小分子物质,例如蛋白质可水解为氨基酸,使茶叶更加鲜爽;淀粉水解为单糖,茶汤甜度更高。
正是由于这些活性酶的存在,传统工艺白茶在存储过程中不断转化,造就了千变万化的白茶风味。或许这也正是老白茶的魅力所在吧!不仅品饮特性突出,保健功效更是格外令人瞩目。
传统工艺白茶越存越干,似乎是有那么一丝理论基础。这理论基础也正是白茶转化的核心,即白茶的“活”。只有活着的白茶,才有可能成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