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归何处?
离开故乡回到北京已经快两周了,心里面却一直没有离开故乡,这是我自从离开那里,回去待得最长的一次,整整二十天。自从母亲去世后,这里成了我的伤心地,我有意识地回避,却又在无意识中想念,然而,每次回去,去也匆匆,回也匆匆,没有心情细心体会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今年的情形有些不同,母亲逝世留给我心里的创伤和阴影其实还远未消掉,但我回来,却明显放松了许多,也许是带着孩子回来,让他体会下我和父辈出生的地方,给我带来一些责任感外,可能再有的就是,人年龄大了之后,曾经坚硬的内心渐渐有了回暖吧?
这二十天里,除了带孩子在他爷爷家、叔叔家来来回回外,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外面走:到山野去,到农村,到农田,到林地,在故乡的蓝天和白云覆盖的天地间。
心里很放松,对这里也渐渐收回来一些亲切感——我之前的抗拒,源于丧母之痛,而现在,慢慢的释怀。
每次的故地重游,都会引发一些感慨,也总会隐隐带出一丝惆怅,物非物,人非人,这个地方,早已没了从前的模样。就是最熟悉的一些人,也在变化,离开这里出外谋生的,大多是不愿或不能再回来,留下来的,要么想办法适应新的变化,要么就是想办法离开——譬如在农村的老爷(爷爷的亲弟弟)家的三叔,在那个小村子里出生,在那个小村里长大,娶妻,生子,劳作,整整半个世纪的生涯都在这里,可以说一草一木总关情,但是如今也不得不打算离开了,去山东,和儿子还有家族里其他的成员团聚。我不知道他心里面会不会对这里留恋?我不是他,我是局外人,我只能体会在这个我的家族祖辈居住的村子里,最后一位家族成员离开的遗憾和落寞,但我绝无权力质疑他追寻自己幸福生活的举措——我当然希望,我们的家族繁荣兴旺,大家还能像以前那样团聚在这里,及到春节的时候,老老少少齐聚一堂,敬神拜祖,互相拜年,串门唠嗑,但是,这是个永远不会再实现的梦,姑且不说这个村子都快要不复存在了,就说那些离开这里,四散在外的家族成员,哪一个还有可能再回来?搬到县城的已经买楼了,离开这里去外省的也已经扎了根,就是我,也早早离开了这座县城,如今已是儿童相见不相识,两鬓白丝惊故人了。
我体会不到三叔的内心感受,但在他的言语间,在他喝酒之后的情绪里,能够看出他有不舍,但又无奈。时事逼人,哪有“人定胜天”这回事?生活让你低头的时候,你梗着脖子就有磕破头的危险,命运让你服膺的时候,你想逞能就会有不测的灾殃,谁还不是趋利避害的呢?孔老夫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当君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安贫乐道不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责任越大的,为了所关联的所有人的权益考虑,也就越容易对命运让步,而面对困境死守不放的,多半是无牵无挂的绝情汉。
整理手机里旧照片的时候,翻出好多在故乡的记录性影像,看到三叔在他的老宅里全神贯注地为我们收拾刚刚从菜园里摘来的黄瓜时,不免想,这种日子,今后将不会有了,年底他和三婶一起搬到山东去,这座老宅和这片菜园,恐怕就没人打理了,明年此时,这菜园或许荒废,或许被邻居占用,总之,作为主人的三叔,是不可能再在这里招待我们了。那么,在山东,他还能种出几棵他的蔬菜吗?即便种了,可还是故乡的味道?
想了想,觉得其实也没必要纠结,人总是要前进的,哪里有机遇,就奔哪里去,旧的不去,新的怎么来?如果心里面永远割舍不掉旧的东西,一点点填满的时候,也许最终只剩下回忆和惆怅,哪里还能向前看?
朋友说,故乡,就是永远回不去的那个地方。这话很对,就像赫拉克利特说的那样,人不能两次同时踏进一条河流。时光是条巨流河,流过就流过了,带走的就带走了,没有时光机,人人来到这世上,手握的都是一张单程票,只能向前走,不能再回头。
故乡在哪里?只能在心里。对于游子来说,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而故乡,就永远停留在你心里,最柔软的那个地方。
祝福三叔一家,希望在异地,也能找到在家乡的感觉。
2017年9月7日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1e2d096e083b5bb5bed720f606d2d523/30fed0160924ab18a132e9f23efae6cd7a890b62.jpg)
离开故乡回到北京已经快两周了,心里面却一直没有离开故乡,这是我自从离开那里,回去待得最长的一次,整整二十天。自从母亲去世后,这里成了我的伤心地,我有意识地回避,却又在无意识中想念,然而,每次回去,去也匆匆,回也匆匆,没有心情细心体会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今年的情形有些不同,母亲逝世留给我心里的创伤和阴影其实还远未消掉,但我回来,却明显放松了许多,也许是带着孩子回来,让他体会下我和父辈出生的地方,给我带来一些责任感外,可能再有的就是,人年龄大了之后,曾经坚硬的内心渐渐有了回暖吧?
这二十天里,除了带孩子在他爷爷家、叔叔家来来回回外,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外面走:到山野去,到农村,到农田,到林地,在故乡的蓝天和白云覆盖的天地间。
心里很放松,对这里也渐渐收回来一些亲切感——我之前的抗拒,源于丧母之痛,而现在,慢慢的释怀。
每次的故地重游,都会引发一些感慨,也总会隐隐带出一丝惆怅,物非物,人非人,这个地方,早已没了从前的模样。就是最熟悉的一些人,也在变化,离开这里出外谋生的,大多是不愿或不能再回来,留下来的,要么想办法适应新的变化,要么就是想办法离开——譬如在农村的老爷(爷爷的亲弟弟)家的三叔,在那个小村子里出生,在那个小村里长大,娶妻,生子,劳作,整整半个世纪的生涯都在这里,可以说一草一木总关情,但是如今也不得不打算离开了,去山东,和儿子还有家族里其他的成员团聚。我不知道他心里面会不会对这里留恋?我不是他,我是局外人,我只能体会在这个我的家族祖辈居住的村子里,最后一位家族成员离开的遗憾和落寞,但我绝无权力质疑他追寻自己幸福生活的举措——我当然希望,我们的家族繁荣兴旺,大家还能像以前那样团聚在这里,及到春节的时候,老老少少齐聚一堂,敬神拜祖,互相拜年,串门唠嗑,但是,这是个永远不会再实现的梦,姑且不说这个村子都快要不复存在了,就说那些离开这里,四散在外的家族成员,哪一个还有可能再回来?搬到县城的已经买楼了,离开这里去外省的也已经扎了根,就是我,也早早离开了这座县城,如今已是儿童相见不相识,两鬓白丝惊故人了。
我体会不到三叔的内心感受,但在他的言语间,在他喝酒之后的情绪里,能够看出他有不舍,但又无奈。时事逼人,哪有“人定胜天”这回事?生活让你低头的时候,你梗着脖子就有磕破头的危险,命运让你服膺的时候,你想逞能就会有不测的灾殃,谁还不是趋利避害的呢?孔老夫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当君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安贫乐道不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责任越大的,为了所关联的所有人的权益考虑,也就越容易对命运让步,而面对困境死守不放的,多半是无牵无挂的绝情汉。
整理手机里旧照片的时候,翻出好多在故乡的记录性影像,看到三叔在他的老宅里全神贯注地为我们收拾刚刚从菜园里摘来的黄瓜时,不免想,这种日子,今后将不会有了,年底他和三婶一起搬到山东去,这座老宅和这片菜园,恐怕就没人打理了,明年此时,这菜园或许荒废,或许被邻居占用,总之,作为主人的三叔,是不可能再在这里招待我们了。那么,在山东,他还能种出几棵他的蔬菜吗?即便种了,可还是故乡的味道?
想了想,觉得其实也没必要纠结,人总是要前进的,哪里有机遇,就奔哪里去,旧的不去,新的怎么来?如果心里面永远割舍不掉旧的东西,一点点填满的时候,也许最终只剩下回忆和惆怅,哪里还能向前看?
朋友说,故乡,就是永远回不去的那个地方。这话很对,就像赫拉克利特说的那样,人不能两次同时踏进一条河流。时光是条巨流河,流过就流过了,带走的就带走了,没有时光机,人人来到这世上,手握的都是一张单程票,只能向前走,不能再回头。
故乡在哪里?只能在心里。对于游子来说,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而故乡,就永远停留在你心里,最柔软的那个地方。
祝福三叔一家,希望在异地,也能找到在家乡的感觉。
2017年9月7日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1e2d096e083b5bb5bed720f606d2d523/30fed0160924ab18a132e9f23efae6cd7a890b6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