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校建成
一九三八阳春,在古蛟名人傅柏翠先生(原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省文史馆馆长、省人大副主任)倡导下,成立了建校理事会,推选王则荣为建校主任,丘愧德为会计,傅兆川管理粮食杂物。经费由古蛟区政府各种税收中拨充,当时规定了古蛟地区凡十八周岁至五十岁的男人都得服建校劳役,工时按数摊派,路途遥远的可缴代工金,每日四个毫洋,后来王则荣被免职,改由邹斌选接任。一九三八年六间教室竣工,四零年建完礼堂、厕所等设施,共建4800m2校舍,含操场等占地15亩,学校初具规模,乃由理事会出面聘请教师,开始招生。1941年秋,100名学子踏进了福建省上杭县私立古蛟初级中学的大门,他们来自上杭的蛟洋、杭城、白沙、古田、茶地、泮境、太拔、院前、横岗、芦丰、兰家渡、旧县、星聚、(即大洋坝、石门、大厚)连城的新泉、崇溪、乐江、庙前、朋口;龙岩的大池、小池、适中;江西省的高安;长汀的南阳;永定的坎市等地。他们入学后分为两个教学班,名曰:中一组、中二组,学制三年。开学不久,又增开了一个补习班,这个班原是在塘厦村袁竹秋先生执教的程度不一的小学毕业生,因竹秋先生被聘任,连学生一起招入古蛟初中就读,名日补习班,此班至四三年第二学期还有学生31人。1944年夏天,首届毕业班有72人毕业,其中中一组有张玉珂等42人,中二组有陈丰炳等30人。当时聘请来的科任教师都是饱学之士,他们从江苏省无锡市、广东省崖县、福建省的福州、龙岩、永定、连城、将乐、上杭、长汀等四面八方远道前来执教,努力为培养抗日救国后备力量。1942年春招入新生70多名,分为中三组和农一组(农业职业班),开设园艺、病虫害、土壤、森林、肥料等课程。至43年第二学期中三组有赖月中等47名学生,农一组有傅松亨等18名学生。1943年招收第三届新生两个班,名曰:中四组、中五组。中四组有华发秀等学生41人(其中有补习生6人),中五组有王宝田等38人。至此,全校共有七个教学班级。1944年招收第四届新生两个班,即为中六组、中七组,1946年秋至47年春,因办学经费困难而停办一年,学生有的转连南中学、长汀等地就读。1948年秋复办,招收第五届二个班学生,分为中八组、中九组,有华森春等108名(至51年毕业),49年秋招收新生两个班,分为中十组、中十一组,有华洁明等100名学生,此时全校有四个教学班,从创办到建国前共招收六届学生,毕业四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