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讨论一个从未充分讨论过的全新话题,就是“挥拍曲线”。
一些乒乓球爱好者相信,拉球时,挥拍需要有一个“包球”的动作,需要把球“包住”,甚至还有一种极端的说法就是把球“先拉起来再扣下去”,也就是说在挥拍击球过程中,拍面与地面的夹角由大逐渐变小。
我们对这个话题不作理论探讨,而是对若干优秀运动员的动作做一个对比。
图1所示是许昕正手拉弧圈球的挥拍情况,可以看见,在挥动球拍的过程中,球拍拍面与地面的夹角逐渐减小,他的拉球确实是有一个很优美的“包球”动作。
但是并非所有运动员都是这样打球。图2所示,刘诗雯正手击球,明显的是拍面从跟水平面之间的较小夹角逐渐变大,这就不是“包球”,而是有点“顶球”。实际上正手攻球采用“顶球”打法的,还有许多运动员,像乔红、王楠等人。
还有的运动员拉球,既不包球,也不顶球。图3 显示马琳正手远台爆冲的全过程。能够看出他的正手挥拍过程,保持了拍面与地面的夹角不变,是一种“平行”击球。这种打法的好处,相比于包球和顶球,因为减少了一个拍面角度变化的因素,也许能够提高成功率。
对于这三种情况,我们称为“内包络线”、“外包络线”以及“平直线”三种击球挥拍曲线(见图4,其中的黑线代表球拍截面)。如果在挥拍击球过程中,拍面和水平面之间的角度逐渐变小,好像将球“包”在曲线之中,我们称之为内包络线击球;如果这个角度逐渐加大,好像将球“顶”在曲线之外,称之为外包络线击球;如果在二者之间,在挥拍击球过程中,拍面和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保持不变,则称为“平直线击球”。
对于出台球,这三种挥拍曲线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劣之分。平直线挥拍可能成功率更高一些。三种挥拍曲线的存在,也证明“包球”不是拉球的必要条件。
而许多运动员特别是横拍运动员,反手远台击球也采用外包络曲线特征挥拍,可能是他们觉得这样有利于甩动球拍达到增大摆速的目的。图5显示樊振东的远台反手爆冲,是从水平状开始引拍,到击球瞬间球拍必定是逐渐仰起的,所以也是外包络曲线挥拍。
对于打台内小球,例如反手拧拉短球,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内包络曲线挥拍的引拍动作常常受到球台边沿的限制,无法打出真正有威胁的球。此时外包络曲线打法就显示出优势,它可以增加台内引拍距离,从而得到较大摆速。从图6中可以看到,反手拧拉台内短球时,拍面先是水平状,因为平行于台面,引拍不受球台边沿阻碍,当摆速逐渐加大,球拍也逐渐仰起角度也加大,最后达到拧拉球需要的角度,整个过程呈现外包络曲线特征,有利于引拍避开台面边沿的阻碍,获得最大的击球摆速。外包络曲线引拍方式,可以说是台内反手拧拉这一革命性技术的基础。
结论
在优秀运动员中,存在“内包络线”、“外包络线”以及“平直线”三种击球挥拍曲线。三种挥拍曲线的存在,也证明“包球”不是拉球的必要条件。
对于出台球,这三种挥拍曲线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外包络线挥拍曲线可以增加台内引拍距离,从而得到较大摆速。它也是台内反手拧拉这一革命性技术的基础。
乒乓网 刘家冈
一些乒乓球爱好者相信,拉球时,挥拍需要有一个“包球”的动作,需要把球“包住”,甚至还有一种极端的说法就是把球“先拉起来再扣下去”,也就是说在挥拍击球过程中,拍面与地面的夹角由大逐渐变小。
我们对这个话题不作理论探讨,而是对若干优秀运动员的动作做一个对比。
图1所示是许昕正手拉弧圈球的挥拍情况,可以看见,在挥动球拍的过程中,球拍拍面与地面的夹角逐渐减小,他的拉球确实是有一个很优美的“包球”动作。
但是并非所有运动员都是这样打球。图2所示,刘诗雯正手击球,明显的是拍面从跟水平面之间的较小夹角逐渐变大,这就不是“包球”,而是有点“顶球”。实际上正手攻球采用“顶球”打法的,还有许多运动员,像乔红、王楠等人。
还有的运动员拉球,既不包球,也不顶球。图3 显示马琳正手远台爆冲的全过程。能够看出他的正手挥拍过程,保持了拍面与地面的夹角不变,是一种“平行”击球。这种打法的好处,相比于包球和顶球,因为减少了一个拍面角度变化的因素,也许能够提高成功率。
对于这三种情况,我们称为“内包络线”、“外包络线”以及“平直线”三种击球挥拍曲线(见图4,其中的黑线代表球拍截面)。如果在挥拍击球过程中,拍面和水平面之间的角度逐渐变小,好像将球“包”在曲线之中,我们称之为内包络线击球;如果这个角度逐渐加大,好像将球“顶”在曲线之外,称之为外包络线击球;如果在二者之间,在挥拍击球过程中,拍面和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保持不变,则称为“平直线击球”。
对于出台球,这三种挥拍曲线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劣之分。平直线挥拍可能成功率更高一些。三种挥拍曲线的存在,也证明“包球”不是拉球的必要条件。
而许多运动员特别是横拍运动员,反手远台击球也采用外包络曲线特征挥拍,可能是他们觉得这样有利于甩动球拍达到增大摆速的目的。图5显示樊振东的远台反手爆冲,是从水平状开始引拍,到击球瞬间球拍必定是逐渐仰起的,所以也是外包络曲线挥拍。
对于打台内小球,例如反手拧拉短球,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内包络曲线挥拍的引拍动作常常受到球台边沿的限制,无法打出真正有威胁的球。此时外包络曲线打法就显示出优势,它可以增加台内引拍距离,从而得到较大摆速。从图6中可以看到,反手拧拉台内短球时,拍面先是水平状,因为平行于台面,引拍不受球台边沿阻碍,当摆速逐渐加大,球拍也逐渐仰起角度也加大,最后达到拧拉球需要的角度,整个过程呈现外包络曲线特征,有利于引拍避开台面边沿的阻碍,获得最大的击球摆速。外包络曲线引拍方式,可以说是台内反手拧拉这一革命性技术的基础。
结论
在优秀运动员中,存在“内包络线”、“外包络线”以及“平直线”三种击球挥拍曲线。三种挥拍曲线的存在,也证明“包球”不是拉球的必要条件。
对于出台球,这三种挥拍曲线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外包络线挥拍曲线可以增加台内引拍距离,从而得到较大摆速。它也是台内反手拧拉这一革命性技术的基础。
乒乓网 刘家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