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帝国吧 关注:7,367贴子:224,310
  • 6回复贴,共1


1楼2018-03-31 21:47回复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春秋时代文子的《文子》(又名,《通玄真经》):“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2楼2018-03-31 21:47
    回复
      出处
      出处一:春秋·文子·《文子》(又名,《通玄真经》):“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出处二: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出处三:《三国志.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典略》载卓表:“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详见: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
      出处四:《三国志·魏书·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遭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不燋烂。”
      详见: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
      划重点:
      《三国志·魏书·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遭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不燋烂。”
      详见: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8-03-31 21:48
      回复
        燋烂 [ jiāo làn ]
        1.烧焦糜烂。燋,通“焦”。汉 王充《论衡·说日》:“火中无生物,生物入火中,燋烂而死焉。”《法苑珠林》卷七八:“所见一物牛头人身,捉铁叉,叉 礼 著熬上,宛转身体燋烂,求死不得。”
        2.指死亡,灭亡。三国 魏 嵇康《养生论》:“夫为稼於 汤 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南朝 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歷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4楼2018-03-31 21:48
        回复
          版本一
          刘廙(yì),字恭嗣,东汉末期南阳郡(今属河南省)人。他的哥哥刘望之被荆州刺史刘表所杀,他于是投奔曹操。
          当时,有个名叫魏讽的人阴谋袭击曹操,被人告发后,曹操就把魏讽处死。刘廙的弟弟刘伟是魏讽是同党,因此同被诛戮。按当时的法律,刘廙因弟弟牵连也当获罪,并应全家抄斩。可曹操爱惜人才,同时也了解刘廙的为人,所以曹操没有对刘廙判罪。
          刘廙很感激曹操,恭恭敬敬地写了一封信给曹操,大意是说:我的罪,理应灭绝祖宗和家族,幸而遇到天大的好运,蒙您扬汤止沸,救了我的命,真好比使冷灰重新冒起烟来,使枯树重新开出花来一样,这样的大恩,等于天地缔造万物,父母养育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今后我只有拼死为您效劳,在这封信里,实在写不尽我的感激心情。
          “扬汤止沸”指把烧开的水舀出来再倒回去,使它稍冷,暂不沸腾。比喻暂时缓解急难之意。


          5楼2018-03-31 21:48
          回复
            版本二
            刘廙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的哥哥刘望之,被荆州刺史刘表所杀,他便投奔曹操,在曹操部下当一名秘书之类的官员。刘廙有才,干事勤勉,受到曹操及其长子曹丕的器重。
            当时,有个名叫魏讽的人,反对曹操,进行袭击,被人告发后,曹操就把魏讽处死了。而刘廙的胞弟刘伟,是魏讽阴谋袭击曹操事件的同党,因此也被曹操诛杀。按照当时法律,刘廙因弟弟牵连,也当获罪,并应全家抄斩。可是曹操爱惜人才,同时也了解刘廙的为人和他弟弟刘伟根本不同,据审查得知,当时刘廙还曾劝说刘伟别跟魏讽往来。所以曹操下令,特别宽恕刘廙,不予判罪。
            刘廙很感激曹操,他为此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我的罪,例应灭绝祖宗和家族,幸而蒙您‘扬汤止沸’救了我和全家人的命,这样的大恩, 是永远也报答不了的,今后我只有拼死为您效劳才是。”
            “扬汤止沸”指播扬锅里的滚汤(开水),使它稍冷,暂不沸腾,是比喻宽缓急难的意思。但后来人们在运用中,这句成语的原意有了变化,一般来用比喻临时采取紧急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办法不够彻底。


            6楼2018-03-31 21:48
            回复
              df


              7楼2018-04-07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