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8日消息(记者 苏晓娟)3月7日,资深媒体人新华社著名评论员杰文津老师做客中国交通广播直播间,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了讨论。
3月3日,政协会开幕当天部长通道里,教育部长陈宝生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问题讲了三个要点,他说要覆盖教育的各个阶段,要融汇到教材体系中,要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称这是“固本铸魂打底色”的工程。
针对“固本铸魂打底色”,杰文津认为,“固本”固的是人的立身之本,以什么来立身作为我们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一种基础,是人生的底线;第二个“铸魂”,他认为就是说民族之魂、民族意识,我从属于哪一个民族,我的祖宗我的根在哪里,这实际上是民族之魂;关于“底色”,他认为是人生底色,就是说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是哪种模式的,应该采取哪种态度,这是一种选择,最关键的选择。杰文津说,这三件事情合起来指向了一个目标,“就是塑造什么呢,我们中国人的这种、我们所有国民的尤其是年轻的年幼的这些国民的这种文化自觉”。
杰文津认为,现在大家经常谈起的“文化自信”,就必须源于这个“文化自觉”。自觉是自信的前提,自信是自觉的结果。“文化自信是更深层的、更基础的、更深厚的一个自信,但是所有民族的或者民族成员的这种文化自信从哪来?来源于自觉,这种自觉什么,就是自我知觉,我知道自己是谁,我知道我是谁”。
说到文化自觉,也就不得不提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这就是长期为政协委员,尤其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委员等文艺界委员们所关注,和反复提到的议题。曾经清明、端午、中秋放假,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等决议,都和冯骥才委员的努力有关,而今年冯委员针对传统文化,又带来了多项提案。今年两会他准备建议国家“建立对传统村落开展旅游的批准机制”,他今年的另一项提案则是呼吁“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生活文化的参与和体验”。
但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当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就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他都面临着一个后继无人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杰文津认为,当务之急要“重新扎根”。所谓重新扎根,杰文津说就是让它从一种消亡的文化当中,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展现出传统文化新的魅力。这说到底,也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
书法家王胜利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
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避免传统文化的一个过渡商业化和过渡开发。杰文津认为,过渡商业化的背后都是非法化。违反对古文物、古文化、包括遗产、遗物等等,违反对它的保护条令进行开发。“往往很多人是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它根本不是为了保护文化,他这些钱最后也没有专款专用到保护文化上去,通过这个文化开发得到这个钱,所以你事实上你去研究每一个个案你会发现,都是强烈的所谓经济动力,或者甚至有一些是违法的经济动力,驱使了这种过渡开发的出现”。
同时这种过度开发,也和很多传统村落的村民本身具有一定想致富的愿望,但同时又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并不清楚有关。杰文津“他不觉得这是个事情,他不觉得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最终还要返归到文化自觉的建设上。杰文津“古村落的这种发掘他们的文化自觉,让他们知道他们自己以村为荣,以村的历史为荣,以村的文化为荣,然后让他们明白这些,那么在他们明白这些之后那么我们有保底的经济文化措施,更重要的是有合理的文化古迹开发规划与制度与行为,那么他们既能从中受到经济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守住文化的根脉”。
3月3日,政协会开幕当天部长通道里,教育部长陈宝生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问题讲了三个要点,他说要覆盖教育的各个阶段,要融汇到教材体系中,要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称这是“固本铸魂打底色”的工程。
针对“固本铸魂打底色”,杰文津认为,“固本”固的是人的立身之本,以什么来立身作为我们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一种基础,是人生的底线;第二个“铸魂”,他认为就是说民族之魂、民族意识,我从属于哪一个民族,我的祖宗我的根在哪里,这实际上是民族之魂;关于“底色”,他认为是人生底色,就是说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是哪种模式的,应该采取哪种态度,这是一种选择,最关键的选择。杰文津说,这三件事情合起来指向了一个目标,“就是塑造什么呢,我们中国人的这种、我们所有国民的尤其是年轻的年幼的这些国民的这种文化自觉”。
杰文津认为,现在大家经常谈起的“文化自信”,就必须源于这个“文化自觉”。自觉是自信的前提,自信是自觉的结果。“文化自信是更深层的、更基础的、更深厚的一个自信,但是所有民族的或者民族成员的这种文化自信从哪来?来源于自觉,这种自觉什么,就是自我知觉,我知道自己是谁,我知道我是谁”。
说到文化自觉,也就不得不提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这就是长期为政协委员,尤其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委员等文艺界委员们所关注,和反复提到的议题。曾经清明、端午、中秋放假,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等决议,都和冯骥才委员的努力有关,而今年冯委员针对传统文化,又带来了多项提案。今年两会他准备建议国家“建立对传统村落开展旅游的批准机制”,他今年的另一项提案则是呼吁“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生活文化的参与和体验”。
但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当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就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他都面临着一个后继无人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杰文津认为,当务之急要“重新扎根”。所谓重新扎根,杰文津说就是让它从一种消亡的文化当中,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展现出传统文化新的魅力。这说到底,也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
书法家王胜利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
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避免传统文化的一个过渡商业化和过渡开发。杰文津认为,过渡商业化的背后都是非法化。违反对古文物、古文化、包括遗产、遗物等等,违反对它的保护条令进行开发。“往往很多人是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它根本不是为了保护文化,他这些钱最后也没有专款专用到保护文化上去,通过这个文化开发得到这个钱,所以你事实上你去研究每一个个案你会发现,都是强烈的所谓经济动力,或者甚至有一些是违法的经济动力,驱使了这种过渡开发的出现”。
同时这种过度开发,也和很多传统村落的村民本身具有一定想致富的愿望,但同时又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并不清楚有关。杰文津“他不觉得这是个事情,他不觉得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最终还要返归到文化自觉的建设上。杰文津“古村落的这种发掘他们的文化自觉,让他们知道他们自己以村为荣,以村的历史为荣,以村的文化为荣,然后让他们明白这些,那么在他们明白这些之后那么我们有保底的经济文化措施,更重要的是有合理的文化古迹开发规划与制度与行为,那么他们既能从中受到经济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守住文化的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