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吧 关注:481,306贴子:2,926,997

中国最好能向天卫22发射太空望远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今年的国际天文大会上,中国代表透漏出了中国探索太空的计划:2030年发射木星探测器,2036年探测木星,2045年探测土星,2048年探测天王星。
所以,我的标题并不是希望现在就发射,而是探测天王星之后最好能尽快向天卫22发射太空望远镜。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08-14 20:07回复
    首先,目前在地面上的望远镜会受到大气层的影响,而若是在太空中飞行,那么没有固定的支点不便观测,所以我科学家提议向月球发射太空望远镜。
    但是,月球也有大气层,只是相当于地球的10-14分之一而已,而且月球上经常有太阳风暴影响观测。
    此外,火卫一和火卫二表面都有高压电。火星表面有大气,更有风暴。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都有大气,木星磁场强度太大影响观测,木星背阳面的磁场可延续到土星轨道,向阳面的磁场则缩减至700万公里处,木星的自转又很快,磁场范围的快速变化势必会影响信号接收,所以木星卫星都不是可选项。
    再说土星卫星,土星光环最外层可影响至土星表面2000多万公里外,势必会导致土星卫星都会受到光环影响,不利于望远镜观测。
    而天王星的光环最多影响到10几万公里外的地方,磁层顶的弓形波扰动区最多也就离天王星50万公里。
    也就是说,天王星的卫星中除内侧卫星和主卫星外,9个直径200公里以下的9个外侧小卫星都可能成为选择(这么小的质量不足以产生大气层,虽然可能受到太阳风影响,但是天王星离太阳的距离在27亿公里到30亿公里之间,太阳风的对这些地方的影响已经比较弱了),而在这9颗天王星外侧的小卫星中,相对离天王星最近的天卫22就成了首选(相对能节省0.1%-2%的燃料)。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8-08-14 20:13
    收起回复
      天卫22的资料:
      姓名:天卫22
      与天王星距离:4276000km
      平均直径:22km
      质量:7.2*10^15kg(相当于月球质量的1000万分之一)。
      逃逸速度:9.4m/s
      根据它的质量和逃逸速度来看,它不可能有大气层。而它与天王星的距离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受到天王星磁层顶部扰动的影响,和天王星光环的灰尘影响。而且它的表面积也有1500km²左右,足够布置大型望远镜了。
      而且,虽然它的表面温度只有65k(-208℃左右),但是,旅行者一号行驶到了180亿公里之外仍然能拍照并传给地面指挥站那里的温度低于冥王星表面温度-248℃,所以无论是光学望远镜还是射电望远镜都可以在这样的低温下正常工作。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8-08-14 21:19
      回复
        所以,真心希望中国在探测了天王星之后能尽快向天卫22发射两个超大型望远镜(一个超大型光学望远镜和一个超大型射电望远镜),以便更好的观测整个宇宙。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8-08-14 21:23
        回复
          虽然看不懂,还是顶下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8-14 21:27
          回复
            虽然有人认为发射到那么远,维护成本太高。但是中国的核聚变发电已经离成功不远,计划2030年就要聚变发电了,而我国探测天王星是在2048年,所以往天卫22发射超大型望远镜的时候绝对能用上核聚变动力火箭,而核聚变的原料来源于海水,原料易得,成本并不高,而且清洁无污染,所以完全可以实现低成本发射和低成本维护。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8-08-14 21:29
            回复
              在那里安置两台超大型望远镜之后,远期还可以把它作为探索外太空的中转基地。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8-08-14 21:29
              回复
                虽然天卫22离地球很远,但那只是相对于目前卫星信号向地球传播的速度来计算的(大约474km/s,所以从天王星传到地球需要好几个月)。
                但是光子计算机离进入实用阶段已经不远,而我国探测天王星都要等到2048年,向天卫22发射望远镜肯定要在此之后,所以说到那个时候完全可以让望远镜上给地球传输照片和信号的传输设备系统使用光子计算机的传输系统,这样信号从天卫22传到地球用时还不到3个小时!这是人们可以接受的时间。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8-08-15 19:04
                回复
                  虽然目前的火箭飞行到天王星需要九年,但是2030年实现核聚变发电后可以使用核聚变动力火箭,核动力火箭的速度可达到光速的1%,从地球到天卫22只需要12天时间。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8-08-15 22:00
                  回复
                    核聚变动力可将二级火箭加速至光速的12%,也就是说,算上初始加速和降落前减速的阶段,从地球到达天卫22只需要一天多的时间。
                    核聚变动力火箭的速度可达到光速的是12%,不是1%,之前记错了。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8-08-15 22:44
                    回复
                      我觉得中国不用木星这么长远,先把月球登上去吧……(个人观点)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08-16 09:22
                      收起回复
                        dd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8-16 21:46
                        回复
                          这个东西还是要看预算和技术限制吧
                          你比如说诺格打包票说JWST还不是自己最先进的望远镜,结果呢,距离计划发射时间已经推迟了15年,预算也从5亿美元到了100亿美元。NASA下一代15m口径全谱段太空望远镜目前刚开始论证,说是JWST的继任者到30年代发射。这个计划,就算最后不因预算和技术瓶颈取消,也要到50年代才能上天了,没准得1000亿美元。
                          JWST因为没有合适的载具,6.5m的口径需要折叠,这像变形金刚一样展开的太空望远镜的难度简直令人绝望,估计诺格在设计之初也没预想到这么多困难,更不要说发射到日地L2点,不能维修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和打磨精度等等的技术限制了


                          IP属地:北京17楼2018-10-15 22:42
                          回复
                            另外你对于中国的可控核聚变和太空技术可能过于乐观
                            第四代核反应堆乐观估计2040年才能商业使用,中广核甚至估计可控核聚变在2050年也仅仅只能小规模商业使用试运行,这还是最最乐观的估计。至于航天器要靠可控核聚变提供动力,至少要本世纪末。
                            可预见的20年30年,深空无人探测器的主要动力来源估计还是核电池,在这一点上,我们和美国的差距还蛮大。


                            IP属地:北京18楼2018-10-15 2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