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家这辈子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初为人父母,心里难免紧张万分,家里的宝贝疙瘩就是翻个身,心里也得突突好几天!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却不是白说的。不过,有些疾病就算是练成了火眼金睛,家长也难免会错过,比如鹅口疮!
何为鹅口疮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生有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为其色白如雪,故又名“雪口”。此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见于初生儿或者久病体虚的婴幼儿。鹅口疮若是治疗得当,那么孩子的身体则无后顾之忧,可一旦身体虚弱且邪气入体严重者感受此病,白屑就会逐渐蔓延至气道,阻碍呼吸,甚至危及生命。

《外科正宗·鹅口疮》说:“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鹅口疮的致病因素只有一点,那就是心脾受热牵连了口舌,不过具体原因可以拆开成两点:一是孩子在妈妈体内的时候受到了热的侵袭,导致心脾两脏火气旺盛,从而致病;二是天生身体虚弱,外加口腔不洁,感受秽毒,毒邪聚集在体内,极易生热,从而导致疾病。此病虽为口腔类疾病,但是主要病变脏腑是心脾两脏,因为在中医上,人体是一个整体,每个脏腑分别对应身体的不同组织。大家都知道心属于火,而舌头则可以说成是心火的火苗,大家从舌头的形态上可以联想一二,还是很好理解的;而我们的口则是脾脏在外的窍孔,大家考虑一下,是不是从我们口里吃进去的食物最后都是被脾胃吸收的。如果体内有一些邪气或者热邪攻击了心和脾,自然而然地,我们的舌和口就会有一些病理表现,白屑就是其中之一。
鹅口疮的两种证型
此病有两证,第一种是心脾积热,这主要是因为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可能爱吃一些烧烤、麻辣的东西或者孕妇本来就有热证,孩子待在母亲体内很容易受牵连。小孩子脏腑稚嫩,这热很容易聚集在心脾,导致孩子还未出生,却已经埋下了隐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平时孩子玩的玩具或者吃饭用的奶具不干净。孩子喜欢把东西放嘴里这是天性,但是一定要注意消毒,防止毒邪(也叫病毒)侵入体内,在心脾聚集生热,造成鹅口疮。另外,也不要给孩子吃一些过硬或者刺激性的食物,以防口腔黏膜破损,让毒邪有机可乘。

第二种为虚火上浮,这主要是因为有的初生儿身体素质不好或者免疫力很低,老是生病,吐泻不止,津液精气流失的特别严重;另一方面,体内的水火本来是相互制约的,如果水的力量大大减少,那么小孩子就易变成阴虚体质,一股虚火直冲口腔,发为鹅口疮。此处主要是提醒大家,要注意孩子是因为实热还是虚热致病的。
鉴别诊断
为何说火眼金睛也不能识别此病呢?因为临床上还有一病与此病类似,那就是白喉。白喉也会有白膜产生,不过是从扁桃体开始,逐渐蔓延至口腔,一般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则易出血。白喉还会伴有较为明显的全身症状,例如发热、气憋、头痛、全身中毒等症状明显且成年人和年长儿童居多。
而鹅口疮的白膜,强行擦去则会留下不出血的红色创面,并且全身症状不明显,只是在吃乳的时候孩子口腔会有些疼痛,一般多发为初生儿或婴幼儿。另外,有的爸爸妈妈会把嘴里的残留奶块当成鹅口疮,此时只要拿棉签蘸温开水,擦拭一下即可分辨。
预防是关键
如果能预防疾病,让孩子少受罪岂不是更好?做为家长,首先要注意卫生!孩子的口腔卫生要注意,婴儿奶具要消毒,因为孩子的口腔稚嫩,所以要避免给孩子吃过烫、过硬或刺激性的食物,防止口腔黏膜损伤。如果孩子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请视情况暂停使用,因为长时间的服用这些可能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从而产生疾病。
小儿病情复杂,光凭三言两语是无法盖棺定论的,若是家长发现有类似鹅口疮的情况请及时到当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小孩子的五脏六腑最为稚嫩,易感受外邪或者脏腑受损,孩子有时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可能就会耽误病情,此时就需要爸爸妈妈作为守护神来帮助孩子战胜疾病,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各位家长尽一份绵薄之力!
何为鹅口疮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生有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为其色白如雪,故又名“雪口”。此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见于初生儿或者久病体虚的婴幼儿。鹅口疮若是治疗得当,那么孩子的身体则无后顾之忧,可一旦身体虚弱且邪气入体严重者感受此病,白屑就会逐渐蔓延至气道,阻碍呼吸,甚至危及生命。

《外科正宗·鹅口疮》说:“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鹅口疮的致病因素只有一点,那就是心脾受热牵连了口舌,不过具体原因可以拆开成两点:一是孩子在妈妈体内的时候受到了热的侵袭,导致心脾两脏火气旺盛,从而致病;二是天生身体虚弱,外加口腔不洁,感受秽毒,毒邪聚集在体内,极易生热,从而导致疾病。此病虽为口腔类疾病,但是主要病变脏腑是心脾两脏,因为在中医上,人体是一个整体,每个脏腑分别对应身体的不同组织。大家都知道心属于火,而舌头则可以说成是心火的火苗,大家从舌头的形态上可以联想一二,还是很好理解的;而我们的口则是脾脏在外的窍孔,大家考虑一下,是不是从我们口里吃进去的食物最后都是被脾胃吸收的。如果体内有一些邪气或者热邪攻击了心和脾,自然而然地,我们的舌和口就会有一些病理表现,白屑就是其中之一。
鹅口疮的两种证型
此病有两证,第一种是心脾积热,这主要是因为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可能爱吃一些烧烤、麻辣的东西或者孕妇本来就有热证,孩子待在母亲体内很容易受牵连。小孩子脏腑稚嫩,这热很容易聚集在心脾,导致孩子还未出生,却已经埋下了隐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平时孩子玩的玩具或者吃饭用的奶具不干净。孩子喜欢把东西放嘴里这是天性,但是一定要注意消毒,防止毒邪(也叫病毒)侵入体内,在心脾聚集生热,造成鹅口疮。另外,也不要给孩子吃一些过硬或者刺激性的食物,以防口腔黏膜破损,让毒邪有机可乘。

第二种为虚火上浮,这主要是因为有的初生儿身体素质不好或者免疫力很低,老是生病,吐泻不止,津液精气流失的特别严重;另一方面,体内的水火本来是相互制约的,如果水的力量大大减少,那么小孩子就易变成阴虚体质,一股虚火直冲口腔,发为鹅口疮。此处主要是提醒大家,要注意孩子是因为实热还是虚热致病的。
鉴别诊断
为何说火眼金睛也不能识别此病呢?因为临床上还有一病与此病类似,那就是白喉。白喉也会有白膜产生,不过是从扁桃体开始,逐渐蔓延至口腔,一般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则易出血。白喉还会伴有较为明显的全身症状,例如发热、气憋、头痛、全身中毒等症状明显且成年人和年长儿童居多。
而鹅口疮的白膜,强行擦去则会留下不出血的红色创面,并且全身症状不明显,只是在吃乳的时候孩子口腔会有些疼痛,一般多发为初生儿或婴幼儿。另外,有的爸爸妈妈会把嘴里的残留奶块当成鹅口疮,此时只要拿棉签蘸温开水,擦拭一下即可分辨。
预防是关键
如果能预防疾病,让孩子少受罪岂不是更好?做为家长,首先要注意卫生!孩子的口腔卫生要注意,婴儿奶具要消毒,因为孩子的口腔稚嫩,所以要避免给孩子吃过烫、过硬或刺激性的食物,防止口腔黏膜损伤。如果孩子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请视情况暂停使用,因为长时间的服用这些可能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从而产生疾病。
小儿病情复杂,光凭三言两语是无法盖棺定论的,若是家长发现有类似鹅口疮的情况请及时到当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小孩子的五脏六腑最为稚嫩,易感受外邪或者脏腑受损,孩子有时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可能就会耽误病情,此时就需要爸爸妈妈作为守护神来帮助孩子战胜疾病,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各位家长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