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锡尼的崛起
当君士坦丁正在亚平宁半岛上和马克森提乌斯的部队短兵相接之时,帝国东部也同时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内战。在前一篇,我们提到了伽列里乌斯在308年召开的卡农图会议,这场会议确立了李锡尼在西部的正皇帝地位,同时将原本钦定为副皇帝但却被马克森提乌斯抢马吃车一步的马克西米努斯任命为东部副皇帝。按说这个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一方面伽列里乌斯尽量尝试修复正在日渐崩塌的四帝共治体系,一方面又将李锡尼这样自己信得过的人放到西边制约不守规矩的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可是他忘了一点:这套安排能够稳步运行的前提是他自己能够在其中撑住场面充当和事佬,而一旦自己嗝屁了,那各方开始大打出手只是个时间问题。
果不其然,311年伽列里乌斯死了之后,他的皇位和他治下的大片领土立刻成为了各方争夺的一大目标。一直对自己的副皇帝头衔感到不满的马克西米努斯得知伽列里乌斯的死讯后立刻宣布自己为东部正皇帝,与此同时他和李锡尼达成协议,分占了伽列里乌斯原来下辖各省。以博斯普鲁斯海峡为界,李锡尼获得了欧洲部分的伊利里亚、色雷斯、潘诺尼亚等行省,而马克西米努斯则获得了对从安纳托利亚一直到埃及等东方各省的控制权。翻过年去,到了公元312年,君士坦丁长驱直入意大利,马克森提乌斯败亡,帝国西部完全落入君士坦丁之手。君士坦丁的迅速崛起自然要令东部的两个皇帝做出反应;李锡尼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和君士坦丁结成了政治同盟,尽管这一同盟形象意义大过现实价值,但此刻他依旧不得不竭力维持住现状,于是在313年他专程赶到米兰会见君士坦丁并且迎娶了君士坦丁同父异母的妹妹康斯坦莎(Constantia),通过联姻暂时稳定了与西部的关系。当然,李锡尼的此次米兰之行更大的历史意义在于他与君士坦丁共同起草的一纸《米兰敕令》,我将在下一章重点讲到,这里则先行略过。
另一方面,马克西米努斯因为此前与马克森提乌斯曾结成同盟,此刻面对君士坦丁和李锡尼的双重压力不得不伺机寻找突破僵局的机会;在得知君、李两家结成联姻的消息后,原本正领军与亚美尼亚人交战的他立刻领着七万步兵杀向了拜占庭。此时的拜占庭虽然地处战略要冲,也是帝国东北部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其城市规模和城防体系却远远无法与之后相比,经过了十一天的围城战马克西米努斯成功占领了拜占庭,随即马不停蹄的向色雷斯重镇哈德良堡开进。如果仅仅比较双方的军事数据,优势毫无疑问在马克西米努斯一方,他不仅拥有的军队数量是李锡尼的两倍以上,且他所率领的都是在亚洲战场常年和帕提亚、亚美尼亚死磕的久经战阵的老兵;相反,李锡尼不仅兵少将寡,且大多都是新近从伊利里亚征募的新兵,战斗力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君士坦丁堡前的四铜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