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很多评测都是收费的,但没人会说他不客观,相反会觉得正常,大家也都一致同意他们收费正常,毕竟又不是做公益,最典型的就是dxo了,dxo不是做公益的,收费评测,而且收的贼高,但是他在评测界的地位越来越稳。
反观国内,很多也是收了厂商评测手机,但是大家都会很恶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
个人猜测有几点原因
1,专业性
就拿dxo来说,dxo的专业性不用质疑,那些检测设备也不是普通人买的起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他的每一个子项,每一张照片都能复现,而反观国内,基本盲测,依靠观众主观感受获胜负,更别说能提出什么相应的标准了。
2,协作性,这里指评测的相关公司和手机厂商的协作性,互助性。还是举例dxo,dxo评测出来了照片,会给厂商提出改进建议,就像考完试后老师会给学生讲解哪里做的不好,这对于厂商会是很大进步,再反观国内,kol评测是更多为了获得流量,卖自己的手机壳,在和厂商关系方面,可以说是不对等,很极端,要么是厂商养的狗(比如被小米投资的狗),要么是开口大骂厂商,为黑而黑(比如爱否),和手机厂商的关系太过极端,导致一切以自己的主观好恶先行。
3,目的性。国外的评测是奔向成为制定一流标准公司的目标去的,还是拿dxo举例,dxo从一开始就是相机界的评测标准,再到手机,从一开始虽是墙外开花,反后来墙内的也香的的地位,他的专业,他与厂商的良好合作,都是为了奔向制定一流标准的境界,这样的目的,这样的水平,又有谁会去质疑呗?再反观国内,国内的评测是更多是为了讨好粉丝,吸引和自己主观意见相同的人,然后卖手机配件,所以会出现什么参差不齐的kol也是理所当然的。
4,对于具体的评测人员。虽然都会拿自己的主观的感受来作为意见,但是我所看到的国外kol,再说到自己主观意见时会重复提醒never mind,its just my personal opinion,尽可能让自己的主观感受别影响到别人,毕竟大家的主观感受不一样,世界不是以你为中心,尊重不同的主观感受才是要义,最后反观国内,专业不行,主观来凑,一句我觉得,我认为,着重强调,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观众,引人反感,最终,他们吸引到的无非是和他们臭味相投的人,而且还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高高在上的姿态看着众生。
5,最后的一点想说的是,其实大家对评测的人收钱评测都很理解,毕竟谁也不是慈善家,更何况当你拥有着流量还给厂商打广告,收钱很正常。然而不正常的是kol收钱了,但是不用来专心评测手机,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友商产品的黑点,将其放大,获得更大的流量和收益,恶性竞争越来越激烈,到最后竞争的不是产品,而是厂商的良心。
总结一下吧,国内的评测kol和当年的公知一样,自己内部都坏透了,恶心透了,以至于做什么都让人反感。既然是自己败坏了名声,那就别怪圈外人对你冷嘲热讽了
反观国内,很多也是收了厂商评测手机,但是大家都会很恶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
个人猜测有几点原因
1,专业性
就拿dxo来说,dxo的专业性不用质疑,那些检测设备也不是普通人买的起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他的每一个子项,每一张照片都能复现,而反观国内,基本盲测,依靠观众主观感受获胜负,更别说能提出什么相应的标准了。
2,协作性,这里指评测的相关公司和手机厂商的协作性,互助性。还是举例dxo,dxo评测出来了照片,会给厂商提出改进建议,就像考完试后老师会给学生讲解哪里做的不好,这对于厂商会是很大进步,再反观国内,kol评测是更多为了获得流量,卖自己的手机壳,在和厂商关系方面,可以说是不对等,很极端,要么是厂商养的狗(比如被小米投资的狗),要么是开口大骂厂商,为黑而黑(比如爱否),和手机厂商的关系太过极端,导致一切以自己的主观好恶先行。
3,目的性。国外的评测是奔向成为制定一流标准公司的目标去的,还是拿dxo举例,dxo从一开始就是相机界的评测标准,再到手机,从一开始虽是墙外开花,反后来墙内的也香的的地位,他的专业,他与厂商的良好合作,都是为了奔向制定一流标准的境界,这样的目的,这样的水平,又有谁会去质疑呗?再反观国内,国内的评测是更多是为了讨好粉丝,吸引和自己主观意见相同的人,然后卖手机配件,所以会出现什么参差不齐的kol也是理所当然的。
4,对于具体的评测人员。虽然都会拿自己的主观的感受来作为意见,但是我所看到的国外kol,再说到自己主观意见时会重复提醒never mind,its just my personal opinion,尽可能让自己的主观感受别影响到别人,毕竟大家的主观感受不一样,世界不是以你为中心,尊重不同的主观感受才是要义,最后反观国内,专业不行,主观来凑,一句我觉得,我认为,着重强调,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观众,引人反感,最终,他们吸引到的无非是和他们臭味相投的人,而且还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高高在上的姿态看着众生。
5,最后的一点想说的是,其实大家对评测的人收钱评测都很理解,毕竟谁也不是慈善家,更何况当你拥有着流量还给厂商打广告,收钱很正常。然而不正常的是kol收钱了,但是不用来专心评测手机,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友商产品的黑点,将其放大,获得更大的流量和收益,恶性竞争越来越激烈,到最后竞争的不是产品,而是厂商的良心。
总结一下吧,国内的评测kol和当年的公知一样,自己内部都坏透了,恶心透了,以至于做什么都让人反感。既然是自己败坏了名声,那就别怪圈外人对你冷嘲热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