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录影吧 关注:480贴子:137,698

《我说参同契》第69講 阴阳循环的过程 南懷瑾先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12-15 07:51回复
    《参同契》这里开始讲的学理,说到人体生命、阴阳之气的功能,与月亮、地球运行的关系。由月尾到下月初,说明活子时生命能的发动,以及一步一步的功能,使我们认识修道时气机的发动、一步一步的程序和境界。这个必须要了解《易经》的十二辟卦,这是麻烦的事,大家听起来会觉得很啰唆,尤其是对《易经》不熟,所以这一段现在大体把它讲过去,将来再做研究补充。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12-22 12:24
    回复
      “阳以三立,阴以八通,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这个都属于《易经》。“阳以三立”,指每月阴历初三,月亮刚刚出现。加一候五天就是初八,月亮半圆,在《易经》的数理阴阳道理来讲,这个阳里有阴,所以“阴以八通”,初八算是阴的开始。“三日震动”,初三是震卦的现象刚刚发动。“八日兑行”,后天的八卦图,初八属于兑卦,此时月亮半黑半亮。“九二见龙”,九二就是第二爻,这个“龙”字是形容辞,形容一股阳气刚上来,这个时候阴一半阳一半,“和平有明”,正在中庸的状态、和平境界。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12-22 21:04
      回复
        “三五德就”,三五一十五,每月阴历的十五“乾体乃成”,整个的月亮统统是白的,这个情形好像月亮的光明圆满。《易经》的解说,物极必反,盛极必衰,都是必然的,没有办法变动。人的生命壮极必老,也是呆定的,所以到“三五德就”的时候,等于乾卦到了极点圆满,接着阳极就阴生。这个原则反映在中国文化的世道人生哲学,万事都不可过分,盈满了就要失败。过了十五以后,下半月开始就是阴。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12-22 21:09
        收起回复
          “九三夕惕”,就是乾卦的第三爻,昼夜都要小心,等于年龄大到了极点,就准备走了。“亏折神符”,这个时候月亮慢慢走向下半月,夜里就“盛衰渐革”,“渐革”也是卦名,这个现象又变了。“终还其初”,最后又走到阴的境界去。打 坐修道做工夫也是这样,所以大家必须要了解这个道理,当你精神最健旺、境界最好的时候,下一步就是阴境界来了。阴境界并不可怕,阴极阳极都是了不起的,所以必须要认清这个法则。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12-22 21:12
          回复
            假使一个修道人到了昼夜身心舒爽,百脉畅通,内外一 片光明,等于道家北派的祖师丘长春所讲的,人变成了无缝塔。没有缝就不漏,六根不漏在一片光明中。假定你有这个境界,你说下一步呢?明极就暗,转过来阴境界一定会起来。一阴一阳,一明一暗是它的过程,那个能明能暗的是道体,不在这个明暗境界上。真正的大道成功,是在无阴无阳之地,非阴非阳,那个暂时不谈。现在讲修丹道做工夫的方法,对这个境界的变化必须要认清楚。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12-22 21:13
            回复
              不要怕阴境界
              现在他说阴境界来了,“巽继其统,固济操持。九四或跃,进退道危。” “巽”是卦名,巽为风,阳极一阴来了,下面是一阴开始的巽卦,就是“巽卦继其统”的意思。修道的人工夫到这一步,注意这四个字——“固济操持”,就是要好好把守住,不要被阴境界骗走了,不要恐惧,不要害怕,因为这是一个必然的反复过程。这一个程序,每一个境界每一步工夫都告诉你了,等于是乾卦九四爻的爻辞——“或跃在渊”,在深渊里跳出来,像一条龙一样,俗语所谓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化龙了。譬如你们青年同学们,学校刚刚毕业,年纪轻,所谓春秋方盛,前途无量的样子,也许跳出来,也许跳不出来。这时候价值无比的大,所以叫“或跃在渊”。到了这个境界,由阳到阴,要特别小心,“进退道危”,或者进步或者退步,这个道不是讲“大道”的“道”,是这个法则、原则。这个境界里究竟该进该退,是走入阴境界,或是保持阳境界,要特别小心,因为这还是不定的。那么到了这一步工夫怎么办呢?这个就要靠你的智慧了,因为这是火候的问题,有时候就赶快走入纯阴的境界里,大休息下来也是一件好事。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12-22 21:13
              回复
                “艮主进止,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刚才这个巽卦,第二爻又变成阴了,两重阴爻变成了艮卦。阴境界等于每月阴历的二十二、二十三这两天,成了艮卦,等于说阳爻光明只剩了一点,下面是暗的。这样就晓得自己的限度了,不能再加,只能减下来,“不得逾时”,违反这个原则是不行的。这就是每月阴历二十三的时候,典守下弦之期月亮,一半亮的一半暗的,同上半个月一样,不过亮光是向下颠倒的次序。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12-22 21:16
                回复
                  “九五飞龙,天位加喜”,到这个境界等于乾卦的阳能快要完了,“九五飞龙”在天之相,光明到了最鼎盛的时候,下一步就是黑暗的开始,所以“飞龙在天”,所谓天位已到了最高处,再进一步就转阴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12-22 21:25
                  回复
                    “六五坤承,结括终始”,每月的月尾,坤卦第五爻了,月亮的光明都没有了。我们打坐修道到这个时候,一点念头没有,完全到了一个沉没的阶段,等于说无知、无喜的阶段。如果修道到这个境界,“结括终始”,要像口袋一样封起来,什么都不管,因为阴极了,下一步又转过来到光明境界,力量更大。所以“韫养众子,世为类母”,这个韫养的第二度光明再来,等于这个阴极是妈妈,再生一个儿子出来。在密宗也讲到这个道理,所以有子光、母光这个差别,一般人把“明”的先后境界的差别,比喻母子相会的道理。这是月尾的月亮,我们的境界也是如此。“上九亢龙”,“亢龙”就有悔,到了最高处就不行了,“战德于野”,阴阳交战。现在还是把所谓炼丹、气机、生命、精神、健旺这些变化,用《易经》的乾、坤两卦六个阶段来说明。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12-22 21:26
                    回复
                      群龙无首最好
                      “用九翩翩,为道规矩”,“用九”这个名称很有意思。现在留下来这一本《周易》的“乾卦用九”、“坤卦用六”这两个名称,只有乾、坤两卦里头有。坤卦是阴爻用“六”代表,乾卦是阳爻用“九”代表,其他卦里头没有。怎么叫“用九”、“用六”?历来解释很多,我的研究告诉诸位,就是“用阴”、“用阳”。换句话说,到了最高的境界,天地宇宙万物同人一样,都受阴阳的法则所支配。能够不受阴阳法则支配,善于用阴阳,超越于阴阳之外,就是“用九”、“用六”的道理。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12-22 21:29
                      回复
                        所以《易经》的乾卦有一句话,“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群龙”就是指这六爻,六条龙无首,没有头的,这是大吉大利。六条龙都没有头为什么大吉大利呢?“用九”,从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立场来讲,“用九翩翩”是谦虚到极点, 自己决不做首领,也不占任何位置。我常说中国文化里的隐士之道,是帝王学的领导,隐士决不占任何位置,也不要任何权益。所以“用九”这个群龙无首,也可以说是真正的大民主的精神,平等平等。自己不在其位,一概不用,当然大吉大利。一个人帮助团体得益很多,他自己什么都不要,飘然而去,这个人就是“用九”。“用九”当然“见群龙无首”,所以大吉大利。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12-22 21:31
                        回复
                          按部就班 九转还丹
                          “用六”也是一样,有吉有凶就是人有所求,到了无所求的境界,也是与“用九”一样。所以《参同契》“用九翩翩,为道规矩”,是说做工夫一步有一步的境界,一步有一步的道理,“用九”、“用六”而不被阴阳所用,是跳出了阴阳之外。我们没有跳出以前仍要知道“用九”,每一个境界来都晓得是过程,不是永恒。就算神通广大,能翻天覆地,还是道的“用”,不是道的“体”。如果被自己的这些境界骗住了,修道永远不会成功!所以,每一个境界都不能执着,因为下一步还要变化。所谓“用九翩翩”,那是形容超越的意思,“为道规矩”,是要晓得那是修道的这个道理。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12-22 21:32
                          回复
                            到了“阳数已讫”,乾卦用完了,阳数“九”没有用了,“讫则复起”,阳极就阴生。“推情合性,转而相与”,拿人的生命来讲,阴阳是性情,这是中国文化《礼记》的根本。性包括心理的,情包括生理的,懂了这个法则来“推情合性”, 把生理与心理的境界合一,这也是一阴阳。也就是把心理的一念不生的清净,与生理上气住脉停相结合,则一步一步自然会起变化。所谓“九转还丹”,像一个圈子一样在旋动,“九转”并不是气在身上打转九次,“九”是阳数,是说阳气极而转阴、阴气极而转阳这样的过程阶段。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12-22 21:34
                            回复
                              “循环璇玑”,这个流动互相反复,“璇玑”是古代天文仪器中心在转动的那个东西。“升降上下”,阴阳到了 一升一降,一上一下。“周流六爻”,从《易经》来讲六爻,六个位置。“难以察睹。故无常位,为易宗祖”,每个境界的变化,如佛经所说“不可思议”,不要去想,难以推想观察,因为我们生命的功能都是自然变出来的。但是每步工夫不一定呆定的,依个人的体能、年龄、心理等的关系而有异。活子时也不是呆定的,可是这个法则、道理、规矩,等于科学的公式,它是呆板的。所以必须要把这公式把握住了,才能修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12-22 2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