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八年,广东阳江县打捞的36门红夷大炮。此后海康县和阳江县通过打捞沉船火炮,获得了大量的欧式前装滑膛炮,到天启元年两县已拥有红夷炮四十门多门。
天启二年,两广总督胡应台押解二十二门打捞的英国火炮回京。
目前还留有两门当年的实物。炮身铸有盾形徽章和后加的刻款:“天启二年总督两广军门胡 题解红夷铁铳二十二门第六门”,“第十四门”。徽章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炮徽。
邓士亮所提及的追赶澳夷船的红夷船,黄一农先生考证,应是当时东印度公司的的武装商船独角兽号(Unicorn)。
独角兽号失事一事,在华的葡荷等国档案中都有记录,文德泉在《17世纪的澳门中》所录葡文档案记载:“1620年,一艘驶往日本的英国船Unicom在广东沿海失事沉没。船上的木匠Richard Frobisher,其妻Joana和两个孩子、一个名叫Judith的女佣幸免于难”
荷兰文档案《东印度公司事务报告》1622年1月21日库恩报告中也载此事:“在中国沿海搁浅的英国海船Unicom上的大炮均被中国人卸下运至广州”
成书于1663年的《耶稣会史》中也记述:“钦使因不久以前,某英船为飓风飘流至中国东岸,舟至破坏,舟上所有巨炮三十尊,遂为中国所获,故要求聘前优良炮手十人”
《耶稣会史》的作者巴笃里所说的钦使是指1620年10月赴澳购炮使臣,表明了明朝的红夷炮除了仿制和打捞在华欧洲沉船外,还有一条途径,就是通过在华的传教士和澳门的葡方购买火炮和招募工匠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