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与启下吧 关注:10贴子:778
  • 0回复贴,共1

【情感小溪.下乡上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一篇综合性短文,综合来自离开农村后几次回去的经历与感受。题名“下乡上山”缘自与过去“上山下乡”的区别。其实这“下乡上山”已然说得过去,这就是我下乡的地方在高山之上——下乡就得上山,也是一句趣话。
今年(2018年)是我1968年上山下乡,1974年离开农村整整50周年,这日子过得真快,一晃50年就这样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50间,我从青年变成了如今的老年,不但有了孩子,连大孙子都十几岁读初二了,自然自己已经是一个老头子了。从离开农村到今年,我总共回农村上山下乡的地方仅回去了四次,这五次中这一次让我印象格外深刻,这才有这篇文章的形成。
我第一次回到当初下乡的地方,已经是三十多年后的2006年春节,这亦得益于单位制订的53岁歇岗的规定,这让我能够有时间成行回到农村,去看望早就应该回去的地方——尖山生产队。这次回去是徒步下乡上山的。由于这次是第一次回去,因此给全队各家买了一幅挂历,同时给路边本家大哥和房东捎些当地时兴年货(地方特产苕丝糖和其它糖果)。这时的我,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我,管理岗位和发福的身体,徒步几公里和爬上几百米陡坡高山,让我歇息多次,花了近三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此时的尖山生产队变化不大,特别是住房和穿着仍像我离开时一样,但在饭桌上,不知是春节期间还是与以往一样,还是家中有客人,满桌荤腥表明不再愁饭碗。这次回去遗憾的是,房东何四婆和何幺爷已经去世,只见到健在的何幺娘。1
第二次回生产队是2012年清明节,准确地说是回去看房东,顺便看路边居住的本家大哥,此时公路已经通到山顶,省去爬山的劳累,但仍有一公里山路不能过小车。这次回去,最大变化是房东家一层土墙瓦房变成了二层崭新土墙瓦房。
第三次回去看房东已经又是过了许多年(2017年),原本看一下老队长,但老队长去了重庆,路边本家大哥已经去世,仅仅只看到何幺娘。这次回去印象最深的还是村村通公路已经硬化,房东家拥有了彩电和一些常用电器。七十多岁的何幺娘身体仍然硬朗,二个儿子已经不再外出务工而是回乡搞种植与养殖,日子看似过得不错。
由于第一次捎带东西回生产队,搞得我筋疲力尽,吃尽苦头,并想到房东不知缺点什么?第二、第三次回去,我啥东西也不买了,干脆拿点钱给何幺娘,让她想买什么就去买点什么吧!
第四次回生产队,这次是专门去看老队长。是借助现代通讯工具,先找到老队长电话,并预先与老队长约定好见面时间与地点。
有交通工具真好,几公里下乡上山公路,路面不宽,且还陡峭,但硬化和平整的路面,二十来分钟就到达目的地——坳口上。2
来到坳口上,让我大吃一惊的首先是没有多大变化和相去甚远的眼前的新农村形象。
原有坳口上五户人家,只有路边一户建有砖混新房,其余房屋仍是过去老房,不!还有已经经过几十年风雨的老队长家的倒塌了一半的仍在居住的土墙旧房。
老队长今年82岁,养育三儿三女,儿女早已男婚女嫁,各自成家,各奔他乡。前年老伴去世,如今孤独一人,好不凄凉。好在生活仍能自理,代表着现如今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的真实写照。
老队长何许人也,当年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的代表,也曾见过世面,也曾体面风光。岁月无情,世事弄人,如今乍会变成这般模样?!
与现实反差更大的还是荒芜的农田,不见踪影的“农业学大寨”“高田坎,屯水丘,拦山沟”半山农业丰收的保障。让人更为震惊的还有丰饶的土地没有庄稼——田里没有稻谷,土地杂草丛生。这种情况中央不知道?!地方可不能不知道。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时是粮食消费大国。自古就有家中有粮、心里不慌。过去饿肚子的“粮食关”健在的人们至今还没忘记吧!不种粮食,粮食靠进口这可不是办法啊!
前面提到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这是全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还时老农的养老保险问题?!3
过去中国一直是农业国,国家的财政开支与国家建设,支撑国家政权的是农业征购与税赋,新中国成立到2005一直如此,农村、农业、农民一直是共和国建设的脊梁,缴了几十年“皇粮”的老农,为什么得不到应当享有的养老保险呢?!
现如今,国家不是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不是在讲公平、公正”吗?!为什么工人有社保,而农民没有呢?!农民种地每年都是在缴农业税啊!当初农民口粮不够也要保证完成“征购”任务啊!就连一个小小的尖山生产队,过去一段时间每年要缴十万斤商品粮呀!老队长如是说。
看到老队长现如今的现实,想想假如我还在农村,让人不寒而憟。当然,我有知青这身皮。这让我多了一层保护,这就象梁家河及所有地方知青一样,国家在保护着我们,而再教育的“老师”(农民)却没有我们幸运,更确切地说没有我们固有的命运,这也如同“回乡青年”一样,同样为“革命”种粮,他们就是“农坎皮”,他们的付出就不“值钱”,谁叫他们是农民呢!
这是我几次回农村,几次想提笔,多少次想要说的话,这次终于在这角落说了出来,虽然知道解决不了问题,更多可能惹来麻烦,但说出来总比憋在心里好受,也让实践来检验检验(真理)吧!(完)
(作者:承上与启下)20181014


1楼2019-02-20 11:3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