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字已成灰吧 关注:76贴子:5,321
  • 14回复贴,共1

马东《职场B计划》音频文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安徽1楼2019-03-19 14:51回复
    你好,我是马东,这里是职场B计划。今天要聊的话题是,有人问,说“在公司里,我的老板从来都不夸我,但是,我真的非常渴望鼓励,我该怎么办呢?” 类似这种问题啊,我发现还真不少,网上居然有个热搜,叫做“梦见领导夸奖我,这意味着什么?” 呵,你说这是不是想多了?可见在工作中,希望能够得到老板或者上级的夸奖,是大家都有的一种普遍的情绪。而这个问题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我鼓励你直接说。
    为什么?在公司里面,不是只有老板,在看着员工成长;其实员工,也在见证着你的老板一天一天的变化,和一步一步的成长。咱们之前提到过一个概念,叫做职场婴儿化,员工对老板最容易发生的是,像一个小孩面对父母的那种被动的心态,默默期待着被关爱,等着有人来注意你的情绪。所以,你往往总是躲在墙角,期待着有一天被你的领导、被你的父母发现了,主动过来安慰你、夸你,这就是职场婴儿化的心态。但是这样,不仅耽误了你的成长,也让老板错过了了解下属的机会。 在咱们的职场课里面,之前一直在强调说“有话直说,是一种能力”,这句话,其实一直挂在我们公司的办公室里面。但是最近,这句话改了,我们换了一个词,叫做“有话直说,是一种责任”。看,能力和责任、义务,到底有什么差别呢?差别在于,能力是你做到了,你叫牛叉;但是,义务是如果你做不到,你是**。 有话直说是一种责任,意思就是在办公室里面,不要瞎猜、不要瞎期待,有什么需求,请你直接说出来。这是你工作的一部分,这是你对待事情的唯一解决办法。
    那换到这个话题上,“你需要被表扬”这种需求其实提出来,也是一种多赢的局面。你想想看,你找老板说“老板,我觉得自己最近干得真的不错、真心很好,你认可我、夸奖我,对我很重要!”老板听了这种需求,他心里怎么想?我告诉你,他心里其实一定是美滋滋的,不管他嘴上怎么说。
    因为,一来,员工寻求表扬,本身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行为,代表你在工作当中,你不是只想着别挨骂,而是想要被夸奖。你是想要获得成就感,积极、主动去争取,至少,说明你工作干得不错。第二,这代表了这个领导或者这个老板,在你这个员工心里面,是受信任、受尊敬的,老板的夸奖,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这对老板而言,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肯定。当然,在老板心中,你来要求表扬,总比你来要求加薪,是不是他听着舒服一些?所以,即使表面上,老板可能会调侃你一句,说“咳,你怎么还上门找表扬呢?”但是我告诉你,只要他不傻,他私下里面、他心里面一定会意识到说“诶,我该学着夸夸我的下属了!”尤其是老板不爱夸人,这个缺点啊,其实不是一个很难改变的或者致命的缺点。像这种缺点,作为一个老板,他是愿意别人提出来,帮助自己改进的。就像,如果你说老板的缺点是朝令夕改,那说实话,这个缺点老板很难改。为什么?因为朝令夕改咱们说过很多次了,很多时候,是他个人做决策的需求。相反,如果你说这个老板的缺点是不会夸人,那这个缺点要改,是不是就容易很多?而且,老板之前不会夸人,只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你有这种需求。所以,愿意告诉老板这个缺点的员工,性格会显得特别可爱。而你这种行为,是在降低沟通成本,会让人和人之间的电阻变得更小。这是一个多方受益,而没有人受损的选择。当然了,如果在这么一个高圆满概率的基础上,居然你还没有得到一个夸奖、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局,那我只能说,这个老板是傻透了。他连这么简单就能满足别人的要求,都还端着架子不愿意去尝试,这个时候,面对这样一个拒绝成长的老板,你可以考虑跳槽。
    对,这就是这堂课,我给你的建议。你有一个什么样的老板呢?欢迎分享。


    IP属地:安徽2楼2019-03-19 14:54
    回复
      如何看待“在工作中受气”这件事?
      我自己的经验哈。首先,我觉得在职场上,你要认清自己的工作性质,这是干好一份工作的前提。比较容易区分的,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是大部分人可能没有认清的,其实是情绪劳动。什么意思?比如说,公司的接线生、客户服务人员,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情绪劳动。说直白一点,客服这个本职工作,主要是什么?就是安抚客户。你也可以把它翻译成,就是“挨骂”。因为,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满足所有客户的所有需求。所以有些客户,一旦遇上了什么不开心的事,他心里面又急又气,这时候,你总不能让客户去骂公司。尤其是,公司是个抽象的东西,那它只有一张招牌,没有具体的形象,那它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最好就是有个活人,站在客户面前陪笑脸,让客户骂一骂、消消气。对,这也许就是这个工作的本质,或者说,至少是最重要的那一个方面。这就是我们说的,在职场上,要认清一份工作的真实属性。第二点我想说的是,认清了自己工作的性质,还要看本质,本质就是“你做这个工作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初入职场,最看重的是什么呀?是名片和title,反而没有认清“自己工作真实的性质,到底是什么?”我要说,title不重要,最终的目的才重要。罗振宇老师有一句特别牛的话,他说“在罗辑思维,title你自己定,你愿意当什么,你自己说了算。”但是,他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得跟他有一个共识,就是“你到底是干什么的?”说到这你就明白了,所谓的title,大多数时候,是对外**用的。什么总监呐、顾问呐、VP呀、SVP呀,总之,能让外人看着你特别靠谱、说了算数,就行了。而这个工作的本质,这才是公司真正需要你的地方。
      比如说哈,我举一个跟我很近的例子。你觉得在一个电视节目的节目组里面,说“这个人是制片”,这个title到底意味着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呢?其实内行和外行,对这个title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举一个例子,是以前经历过的一个节目组。以前我在电视台,如果节目邀请嘉宾来上节目,事先会跟嘉宾进行沟通,对吧?就是说清楚,到时候在节目上,我们安排一些什么样的桥段,也会问到你什么样的问题。但是那个时候,为了节目效果,有些安排,事先是不会跟嘉宾说的,要的是他现场的反应。那一般,嘉宾有的上了节目以后,会发现说“情况跟当时导演跟我说的不太一样啊!”于是节目一结束,嘉宾就翻脸了。但是录完像,一般导演就不见了。嘉宾铁青着脸问“导演呢?”这个时候,制片就出现了。他来干嘛?陪笑脸。我自己遇到过的,一个干这事干得特别熟练的一个制片,马上就一张笑脸来跟你说“哎哎哎,别着急、别着急,吃饭、吃饭,消消气、消消气。我跟你说啊,年轻的这帮导演,就是不会办事,我当制片当了十年,这种事我见多了。来来来,吃吃吃,喝喝喝,别生气!”最后,他把这个人送上飞机,走人,完事。那这就是他的工作,只要能把人安全送走,其他的他不太管。所以在你看起来,制片是不是管着导演的呢?对,这就是他想达到的效果。我想说,在岗位当中,你的实际工作和你的title,当然有吻合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认清,它们不见得非要一致的地方。我再举个例子。就好像是做销售的,他们头衔经常会挂个什么副总啊、VP啊,名片随便印,反正,你真正做的工作,是把东西给卖出去。当你认清了工作的本质,其实一切就好接受了。不管情绪来自哪里,都不是针对你,也不是特意要贬低你,而是因为在工作当中,需要这么一个位置。你只需要知道,你的位置保障了品牌形象,提高了销售额,你就是一个好销售。最后我要说,看不清自己工作的实质属性的人,在我心中有一个词,叫什么?叫棒槌。 那什么叫棒槌?就是古代的时候哈,我们经常会拿一个棒子,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往那衣服上砸,这样把衣服就砸干净了,所以,它是用来砸衣服的。但是,就有那种不懂事的人,拿它干嘛?拿它去吹火,这就是我们说的“棒槌吹火——一窍不通”,也叫“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那这种人,我管他叫棒槌,就是因为,他是那个不通的人。
      有的时候,你去那种机关办事,你看那些看门的大爷,有的时候,往往就是这个单位里最不通的那个人。为什么?因为他充分地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他不管你是谁,一张臭脸“车,停那边、停那边!”他没有错,但为什么是他在做这个工作呢?你想想看,这和他执着于表面自己的那一点点权利,而不认真分析“自己的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自己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自己的真实工作属性,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相关?这样的大爷,最后落得一个评价,往往就是“这个大爷倔强”。你愿意这样吗?所以,当你进入职场,你是要做一个通的人,还是做一个棒槌?你自己决定。当然,如果你实在觉得你自己就是玻璃心,你不适合情绪劳动,那你可以找自己其他的特长。但是重点还是那句话,理解自己工作的本质。


      IP属地:安徽3楼2019-03-19 14:56
      回复
        今天跟大家讨论的一个话题,是除了加薪之外,另外一个我们很多用户都关心的话题,觉得跟老板真正说话的时候两个难点,第一个,是提自己的加薪;第二,是觉得自己忙不过来了,要求老板给自己的部门加人手。为什么这两个话题这么难啊?就是因为,你提出来的时候,你都会在老板脸上看到一种类似于蒙娜丽莎那样的微笑,因为你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今天我们就来破解一下,当你提加人的时候,老板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们常说要换位思考,就是要转到老板的那个角度,屁股坐在他的那张椅子上,去想想他怎么看这件事。当你提加人的时候,老板会怎么想呢?说实话,他想的是成本。因为对你来说,是你的活干不完了,有多一个人,可能能帮你分担;但是对他来说,是多了一份人工成本。要知道,在今天这个社会里面,在中国今天的社保和税收的这种压力之下,增加人手的成本,可能比我们很多人想象的要高得多。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以前在大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们一个基层员工,也许一年的薪酬加起来,是差不多10万到12万之间。也就是说,他的月薪,比如说是8000到1万,但是整个公司为这一个人所付出的,啊,七七八八你看不见的成本,包括社保、税收、办公条件等等,加一起要多少呢?要20万一个人头。这就是我们不坐在老板的角度上,其实很难去理解,当你跟他说“我要加一个人”的时候,他为什么紧皱眉头?因为他在算账。老板心里面,最喜欢的是什么样的人呢?就是你一个人能够干一个半人,甚至是两个人的事。所以,当你要提加一个人的时候,你最好先预设好,你们两个人可以干三个人的事,这样,他接受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那既然这么难,是不是说“我们不管多忙、多累,我们都不应该跟老板提加人呢?”当然不是。我给的意见,恰恰是“一定要提”。为什么一定要提呢?说实话,这不仅仅是对你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你的业务和公司负责。如果你一个人干不完你手头的事,意味的是什么?意味的是,你的风险敞口打开了。也就是,因为你忙不过来,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敞口:指在金融活动中存在风险的部分以及受风险影响的程度。风险敞口:指未加保护的风险,即因债务人违约行导致的可能承受风险的信贷余额)这个也是老板最关注的那个点,或者说,这是他唯一的一个会增加成本的原因,就是他怕承担更大的风险和损失。所以当你跟老板提加人的时候,你会去预测他问你什么。比如说,他说“啊,你是不是想偷懒啊?”或者说“你是不是工作量不饱和呀?是完全饱和了吗?”或者说“你有没有可能优化你的工作方法啊?”等等,你会准备很多应对这种问题的方法。但是我告诉你想错了,你只需要告诉他一点,就是“我忙不过来了,再这样下去,你有风险。”中国人有一句话叫“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是用来讽刺那些能耐梗,就觉得天大的事都我一个人能办。但是,我觉得在跟老板提加人这件事情上,不妨把这句话重新提出来,就是“我浑身是铁,我已经是铁人一个了,但是,我还是做不了那么多的事。老板,我已经尽力了!”我想提醒的第二个点是,当你跟老板提加人的时候,你心里要想清楚,你们共同的目标,其实是为了把工作做好。在这个基础上,老板不是你的对手,不是他给你加了人,就你赢了;也不是没加人,他就赢了。你们的共同责任,依然是工作的完成结果。所以在这个前提下你要想想,你真的需要加人吗?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很多公司都有这种情况,就是人浮于事。但是这个人浮于事,不是有人生下来就浮在那,而是他是被下面的人浮上去的。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是一个杰出的一线工作者,什么活到你手里面,三下五除二都能干完,效率也很高,然后为了扩大你的生产规模,有的时候会给你下面配两三个人。老板期待的是“你们已经有三四个人了,你们应该产出三四倍的收益。”但是你会发现,当你把精力全部用来管理手下的三四个人,而那几个人又未必有你那么能干的时候,你们部门的整体效率全面下降。这才是老板真正头疼的事情。所以我说,当你跟老板提加人的时候,你要想清楚,老板不是你的对手;你也得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需要加人?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说的。当你跟老板提加人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第一,老板在想投入产出比;第二,你所不知道的成本,可能远大于你能看得见的成本;第三,跟老板提加人,最好的方式是风险提示,让他知道,不是你工作不努力,而是不想给公司带来更大的风险。最后一点,就是当你真的要跟老板提加人的时候,先给自己做一个心理建设,老板不是你的对手,加了人,不是你赢了;没加人,也不是他赢了,你们共同的目标是更好地完成工作,所以你应该先审视,你真的需要加人吗?职场B计划,我是马东,明天见!
        你有没有过那种跟老板提加人,然后被噘回来的情况?你的老板是什么反应呢?欢迎分享。


        IP属地:安徽4楼2019-03-19 15:01
        回复
          1、为什么说,自由职业并不是一份“自由的”职业?
          2、大部分人,其实不配自己想要的那个自由。
          你好,我是马东。今天的职场B计划,跟你聊的是 “当一个自由职业者,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常有年轻人对朝九晚五的工作感到厌烦,于是心生了一个梦想,叫“我要做一个自由职业者”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第一,自由职业没有大家想象当中那么美好;第二,即便没那么美好,很多人依然也不配。首先,自由职业并不是一份“自由的”职业;自由职业的自由,也不是你的自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公司邱晨有特别多体会。她告诉我说,在参加“奇葩说”和来米未工作之前,她在香港做了两年的自由职业者。说好听点,叫做自己开设计工作室;说难听点,就是四处瞎接活。之前,她在杂志社做设计师的时候,需要很规律的早睡早起;后来她自己干了,就变成了非常规律的无规律睡眠。为啥呢?第一,她自己时间不自由。哪个甲方爸爸都能够自由地召唤她,所以,她只要醒着,就得保持一种工作状态。这说的工作状态,不是指真的工作,而是保持一种随时开始工作的紧张感。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算休假,只要是没活干,心里面就一定忐忑;只要是没活干,她就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失业了,还是只是没活干?”第二,她财务不自由。一般的公司,你初具规模,你就有现金储备,你不同项目之间,资金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拆借的。个别项目,就是有前景但是不挣钱,但是公司根据发展需要,完全可以自己兜着。但是你做个自由职业者,就你一个人,你一天接不到活,或者尾款没收到,一天就没有收入。 香港有一句话叫做“手停口停”,什么意思?就是只要你的手停下来了,没有收入,你就吃不上东西了。这是一个简单的字面理解,但是非常深刻。第三,不需要跟人合作,少了管你的人麻烦你,但是也没有人帮你。邱晨说自己开工作室,设计要自己做,跟客户沟通要自己做,这没得说,但是合同得自己写,款得自己追,税也要自己报,因为没有法务、财务、HR、行政,光是各种杂事,就已经把她搞崩溃了。自己开工作室才感觉到,组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束缚了个人,但是在更高的层面,是解放个人的生产力和创意的,这就是所谓的“分工合作”吧。所以,很多人以为自由职业,就意味着“想干活就干活,想休息就休息”, 我告诉你,做梦,我以邱晨的血泪教训告诉你,那是一个幻觉。自由职业的真相是,勤快的人可以累死,懒惰的人当场饿死。因为工作和休息的边界,其实完全被打破,而且被模糊掉了。爱工作的人,就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工作;而那些厌烦工作本身的人,就会在这种模糊当中,彻底地放任自流。我说这么多,好像都是说当一个自由职业者有多惨,那自由职业是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呢?当然不是了。我这给大家分享第二点叫做,享受自由,其实是门槛很高的事情,咱们大部分人,其实不配咱们自己想要的那个自由。首先,自由职业者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准,或者简单地说,需要出众的才华。如果你经营一家公司,你想想,你为什么要跟一位自由职业者来合作呢?相比自己的全职员工,或者成熟的合作企业,自由职业者更难控制,沟通成本可能会更高。所以这个自由职业者,必须能够提供远超这些劣势的价值,才是值得合作的。其次,自由职业者需要高度自律。前面说了,自由职业者的真相,是勤快的人累死,懒惰的人饿死。 所以,为了不在有活的时候把自己干死,你需要规律的休息,需要适当的拒绝,懂得节奏,懂得做减法。同样,为了不在没活的时候把自己给生生饿死,你需要有强大的内在自驱力,学习、沟通、积累资源,为未来做铺垫。而有才的人通常不羁,自律的人又普遍呆板,所以,有才又得自律,才能做到一个靠谱的自由职业者。你说是不是有点难?说到底,其实渴望自由职业,有一点像渴望财富自由,总是希望“达到了某个状态,兄弟我这一辈子就永远躺着了,我就永远都不站起来了。”不是的,其实财务自由的人绝不会天天躺着,他可能比你知道的更忙碌。为什么?因为能引导他获得财务自由的那个能力和眼界,不会允许他在获得财务自由之后,闲得没事干,他受不了。同样的道理,靠谱的自由职业者,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没事就可以躺着。有人确实一辈子没打过工,这是别人对他的总结和概括,而不是他一开始的选择。所以,不要把自由职业者,变成你不想上班的托词和出路,不太靠谱。我是马东,职场B计划,明天见!你觉得,你真的适合做自由职业者吗?你身边、你认识的自由职业者,有没有月球背后你没见过的那一面呢?


          IP属地:安徽5楼2019-03-19 15:02
          回复
            【第二十五周彩蛋课】独善其身,是loser哲学
            【KPI】KPI是用来追求,而不见得百分之百是用来实现的。
            你好,我是马东。今天是职场B计划的第100期,之前我说过,职场B计划不想当你的必需品,因为你得慢慢地自己长大,你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现在,我陪你走的这个职场B计划的路,已经走过了一半,所以大家都要继续加油。好,说回到正题。今天是彩蛋课,想和你聊的是职场上的“独善其身。”在职场当中,我们都会遇到一种人,我们背地里管他叫做“白莲花”,意思是什么?就是他在工作环境当中,看不惯某些作风或者习气,也不愿意低头配合,所以他选择独善其身。这种人我们把他叫“白莲花”,大概的意思是“出淤泥而不染”。但是这个词,好像听着有点越来越不是味了。那比如说,有些小朋友问我说,他在做业务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同事特别爱吹捧客户,无论多么尴尬的马屁,那真的是拍得下去,连客户随口说“哎呀,我这个小孩刚满月啊!”他盯着那个照片,马上就一句说 “哎呦,您这个孩子好可爱,他眼睛好大呀!”吹捧个半天,或者叫瞎捧个半天。那这个小朋友在旁边听着,真的是尴尬病都犯了,浑身不自在,他觉得,这样做事,实在是没有尊严。所以他们问我说“我想老老实实地做自己,我就想做一个业务,我不想被名利裹胁,我为了一点业绩,我就吹牛拍马,我牺牲了我的自尊和形象。那既然我无法改变大环境,至少我是不是可以独善其身?”他问我说“我这样好不好呢?”我的答案非常明确,不好!因为我的观点是,这样的独善其身,其实是一种loser的想法。在职场上,人在哪个庙,你得念哪个经,这并不是什么被名利裹胁,而叫做起码的职业道德。你说你不喜欢这座庙,那当然可以,那你就换一座庙去挂单。但是无论如何,你不能住着这个庙里的房,吃着这个庙里的斋,然后说“抱歉,你们拜的阿弥陀佛我不喜欢。”私下呢,“我要独善其身,我想当一个无神论者。”再好比说,从小我们就听过说,陶渊明叫做“不为五斗米折腰”,意思是人家陶渊明对于官场上那些繁文缛节非常不习惯,宁肯说“老子不干了,我回家种田去”。那像陶渊明这种人,我会说他“他叫有骨气”,对不对?但是如果,陶渊明就是不辞官,他一边当着官、拿着俸禄,也就是拿着碗,吃着人家给他那五斗米的俸禄;一边呢,又站在一边,嘲笑那些鞠躬弯腰的同事,甚至觉得说“这些人人品都不如兄弟我”,那这个时候,我就会说“这个陶渊明挺****的!”因为什么?因为如果你要骂人,前提就是你不吃人家那碗饭。人在江湖上,其实每个行业都有一个行业的风气,那只要是不违法,要做这一行,你就得有所谓“下海”的心理准备。什么叫下海?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你一边在海边看风景,你看到潮浪打过来了很壮观,但是你很在意自己的裤管会不会被打湿,这不地道。从另一个角度说,面对眼前这个工作,你就是没有真的投身进来。所以,所谓的“独善其身”说白了,其实是一种占便宜的心理。一方面,你拿着薪水,占着人家行业的便宜;一方面,你又不下海,占着自己心理上的便宜。这有点像一个屠夫,天天杀猪宰牛,但一边杀一边心里默念说“唉,这可不是我要杀的,是因为有人要吃肉,那我就帮他们杀,所以杀生这件事不关我的事,别算在我头上。”这种行为,不见得叫什么白莲花,但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狡猾。那什么是独善其身?独善其身只有一个标准,叫做用脚投票。你真的很不喜欢逢迎拍马,那你就别干这个业务;或者,你去找一家不用逢迎拍马做销售的公司,你去给别人做别人的业务。那这时候就有人说了“可是我找不到其他工作啊,但是我又不想同流合污,我该怎么办呢?”那我告诉你,独善其身它真正的下一层意思,是你必须具备离开的能力。就好像说,如果你认真观察莲花,你会发现莲花之所以不会粘着泥,是因为它伸长了自己的花茎,让花开在高处,而不是让花长在淤泥里,然后再去抱怨淤泥。所以,真的不想干这一行,要自行离开,且有自行离开的能力,这才叫真正的白莲花。那说到,这有人会问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要去习惯行业的风气,那风气怎么改变呢?难道这不是一种整体的堕落吗?”对于这部分我要说一句话,就是面对大环境,我们的自处之道应该是不要加重污染。我并不是说所有的风气都是好的,但是我们考虑一下。第一,这个风气是不是违法,因为如果是违法,你要承担的是安全风险,这不值得;反过来说,如果它不是违法,你是不是加重了这种堕落,也就是加重了这种污染?如果没有,这可以作为你的一个准则。就好像为了五斗米,大家跟着一起鞠躬弯腰,我觉得这没什么问题;但是为了搏出位,冲到面前去表忠心,号召其他同僚都趴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这就叫加重污染。有些事你不做,对不起你的饭碗;但很多时候,咱们只要别做过头,就足以对得起自己的世界了。最后,给大家出个思考题。职场上,你有没有见过那种独善其身,自诩为“白莲花”的同事?他们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咱们一起分享。


            IP属地:安徽6楼2019-03-19 15:05
            回复
              咱们今天聊的话题是“裸辞”。这个词啊,最近比裸体还流行。裸体大家听多了,裸辞变成了一个新词。大概是什么意思呢?我真的请教了我身边很多年轻人,他们的说法也都不一样。大概的意思哈,是说“我有一份工作,我不想干了,但是我还没找到下一家,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要干什么。这种情况下,我就特别茫然地辞去了现在的工作”,也就是“我基本上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地走出了现在的公司”,这大概就叫裸辞吧?那“裸辞”这个词,在我的上一代人的生命里,大概是永远都不会出现的。因为那时候人的生命和工作,好像是一体的、是分不开的。没有工作的人,如何生活呢?没有工作的人,如何生存呢?但是今天好像不太一样了。我看到一个调查,据说,2000个受访者当中,有23%的人曾经裸辞过;甚至有49%的人,考虑过裸辞。也就是,不管是冲冠一怒,还是说处心积虑,都有过“想赤条条从这个公司的门走出去”的想法。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社会的重要进步的标志。为什么?回想原来那些工作,生存,生活不可分割的年代,今天,我们居然可以把它们分开了。我们的工作,不再是我们生活唯一的来源;我们的工作,也不再是我们生活全部的意义;我们工作,不再是家庭全部的指望。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放下了对工作的安全感的需求。要知道,人的内心,最重要的是安全感。因为安全感一旦被触发的时候,你触发的是威胁机制。你的情绪脑里面的威胁机制,会永远让你觉得“天要塌了,日子没法过了”。但是今天,大约不会有人因为辞职,就觉得世界要毁灭了。这,就是世界的进步。好,既然辞去一份工作不是那么要命的事,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辞呢?我是应该骑驴找马,也就是“继续做着这份工作,同时四处去递offer,去选择别的更好的工作机会”呢;还是,裸辞,“干脆把现在的这份工作辞掉”呢?我觉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干着一份工作,继续去别的公司寻找机会,他不叫裸辞,他甚至都不叫辞职,他只是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你可以管他叫做“离职跳槽”,也可以把他叫做“升职跳槽”,总之,那不叫裸辞。但是我要劝劝这些人,就是“骑驴找马”这件事啊,听起来真的有点不靠谱。什么意思呢?就是骑着驴的时候,往往马不会等你,你未必找得到那匹特别合适你的马。当然,也有骑术高超的人,从一匹驴上,飞身就上了另外一匹马了。但说实话,驴骑惯了,马的习性,你未必知道。它是一匹野马、烈马,还是一匹老马、病马,往往得骑上去才知道。所以,我一个很个人的经验,我觉得“骑驴找马”这件事,不太靠谱。那我的做法是什么呢? 2012年的时候,我从中央电视台辞职。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下一家会去哪,我也并不知道我的下一份工作是什么,我只是知道,我一定会有下一份工作。当时,我知道有爱奇艺这个网站,但是我不认识爱奇艺的任何人,更不认识他的CEO龚宇。是在我辞职之后的一年的时间里面,我逐渐认识了更多人,然后去了爱奇艺。这之间,很多人都跟我说,说“是不是爱奇艺把你从中央电视台挖走的?”凭良心说,真不是。但为什么我愿意从中央电视台裸辞呢?我说实话,我是被一句话打动的。我不知道我在一篇什么文章里看到一句话,说“当你手里抱着一块石头的时候,你永远无法捡起另一块石头。”那我当时心里就想说“我手里抱着的这块石头很重,很有价值,但它是我要的吗?如果它不是我要的,我应该先把两手空出来,再看一看,路边还有没有别的石头?”好,下一个问题就出现了,“马东,你说的轻松,放空一段时间,去干嘛呀?真的去海边啊?我坐在海边望着大海,我心里面真的是心旷神怡,还是着急下一份工作没有着落?我真的能那么放松自己吗?”嗯,在我看来,这件事真的见仁见智。有的人觉得“我这段时间放空,叫做浪费生命。”我对这两个等号,特别地不同意。为什么?在我看来,生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要人没有饥馑之忧,没有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放空,对于“你成为未来的自己”是没有帮助的。你想想看,如果你真的有机会去看看世界;如果你真的有机会不用上班,在家里面读一个月的书;如果你真的有机会,把你平常所没有看的电影攒齐了,全部都看完,你知道,到底有多少东西,会重新写进你的大脑吗?那些,叫做无所事事吗?那些,叫做浪费生命吗?在我看来,真的有其他解读的角度。好,我们从“裸辞”聊到了“裸辞之后”,到底该怎么度过裸辞的时光?”那如果你让我给你一些建议的话,我的建议一共就这么几点。第一,正确地看待“什么叫裸辞?”我们身边有49%的人,就是一半的人,曾经想过裸辞。可见,它没有那么严重,没有那么可怕。第二,算算你的账户,算算你的房租,看一看,你真的是不是“辞职之后,就无法生活?”如果你有18个月,记住啊,这是我纯个人的意见,如果你有18个月的生活积蓄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大胆一点。因为你相信,18个月,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虽然很短暂;但是对于你今后来说,依然挺长的。你有充裕的时间,去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第三,骑驴找马不叫裸辞,那叫杂技、叫马术。你从一匹驴上,蹦到了一匹马上,你不知道这匹马会带你去向何方。当然,大概率它带你去向的是好地方,要不然你也不会蹦过去;但是反过来说,你蹦到地上,等一匹真正看好了的马,难道不也可以是一个选择吗?第四,当你手里有一块石头的时候,你永远都捡不起另外一块石头。我们大多数人,心里的安全边界就是怕两手空空。我告诉你,生命就是这样,来时候两手空空,走时候也是两手空空,中间过一段两手空空的日子,也没有那么可怕。第五,干什么都不是浪费生命。曾经有过一个啊神经学方面的研究,说“发呆,真的对于人的大脑来说,是一件非常健康、有益的事情。”你可以自己搜搜相关的文章。这是职场B计划,我是马东,咱们下期见!
              你有过放空的时候吗?你设想一下,如果你那个时候没工作,你会失去安全感吗?你今天的工作,真的值得你如此执著,不放下这块石头,你捡得起另外一块石头吗?


              IP属地:安徽7楼2019-03-19 15:11
              回复
                咱们今天聊的是“试用期,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最重要?”听到这个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试用期最重要的当然是好好表现了!通过考核,尽快转正,这有什么毛病吗?”好,让我说这个回答,只答对了一半。在我看来,试用期还有一件非常非常非常关键的事情,但是会被大家常常忽略,就是利用这个时间,去感知和判断“这个公司适不适合你?它是不是一家好公司?”所谓“试用期”,你一定得知道,其实它是双向的。一般情况下,咱们都比较被动,觉得“试用期嘛,我就是接受考核的那一方”,这没毛病。但是我个人认为哈,你可以更主动一点,除了接受考核,其实也有机会反过来考核公司。有人说“面试之前我做了呀!我上网搜索呀,找人打听啊,我了解了公司的状况啊!马老师你也说过,面试的时候,要趁机感知公司的气场。那现在木已成舟,我两条腿都已经迈进这家公司了,我现在来做判断,还有用吗?是不是太晚了呀?”在我看来其实不然,这个道理有点像咱们在网上买衣服。你光看那些商品描述和买家秀,你买回来的要么是尺码不对,要么是颜色跟那上面根本不是一回事。即便你在商场里试穿过了你才买,第二天你穿出门的时候,那个感觉是不是也经常是“又是哪不对了?”所以,你必须实实在在地把这件衣服穿一阵子,你才知道这件衣服的材质好不好,容不容易搭配,洗过之后会不会变形。那,买衣服是这样,选公司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在试用期里,你一定要内心建立一个“考核公司”的意识。怎么考核一家公司呢?一般的建议可能就是说,看财务报表啊,看信用评级啊,看网上对它的介绍啊,看有没有人吐槽啊等等,但是这些信息,很多公司要么未必公开;要么即便是公开了,你也未必能看得懂;即便你是看懂了,也可能是硬邦邦的数据,或者是水军的留言。所以,对公司的氛围、员工的互动,还是要切身地感受。我的建议是,判断一家公司好不好,不要靠理性分析,重要的是浸淫在这个环境当中,用感官去分析。我分享一个简单直观的判断方式,叫PICK法则,“PICK”分别是product,industry,customer和key person。先说第一个维度,产品。一个产品好不好,当然可以看它的销售份额、市场地位啊;但更简单的方法,是看员工对自己的产品,到底是什么态度。比如说,他是不是对这个产品引以为傲?他自己用不用这个产品?他愿不愿意把这个产品推荐给自己的亲人、同学、闺蜜、朋友,而不怕丢人?我见过有的餐厅,到了吃饭的时间,老板和员工都是从后厨打一份自己家的菜,慢慢享受;但是有的餐馆,一到了放饭时间,老板、员工都开始纷纷点外卖。那后面这种餐厅,你要是看到了,你想去吃吗?你敢去吃吗?你能去吃吗?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把他小儿子送到了一家挺小的,没什么名气的民营幼儿园去上学。那我就问他说“现在不是都兴什么去国际学校吗?你又不是没钱,你怎么反其道而行之呢?”他回答说“因为,这家幼儿园园长把自己的儿子,就放在这上学。以他们家的条件,他要想选名牌学校、国际学校,他上哪都行。但是,他让他自己的儿子上自己的学校,我就信赖他!”员工愿意成为自己的产品的使用者和代言人,是对一个公司最有力的肯定,这点你同意吧?说明什么?说明做这份工作,能带来成就感;说明这里的员工,对公司是认同的。第二个维度,叫行业。有人说“选对赛道比努力奔跑更重要”,这点我是同意的。但是,“选对赛道”和“努力奔跑”,在有些时候不能偏废,即便那个更重要,也不意味着努力奔跑不重要。所以,进入一家公司,你不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要抬头看路,你要了解行业的前景。那你怎么了解行业前景?我建议是说,关注行业当中的龙头企业和头部公司。比如,那这些公司出了什么新产品啊,有什么新的决策啊,甚至有什么新的人事动向啊,都是信息。另外,也可以留意这些头部公司的排名变化,这些变化之中,往往隐藏着影响整个行业的关键要素。总之,要了解你的竞争者,特别是跑在你前面的人,通过了解他们,来抓住你自己在行业发展的主脉络。第三个维度,是看公司和客户的关系。网络上常常有甲方乙方互相吐槽的段子,什么“甲方要求乙方把logo放大一点,同时又缩小一点”啊,或者说什么“颜色要用那种五彩斑斓的黑色”啊等等,这种段子,无非是想表达说“客户没脑子,甲方是**”。但是现实当中,这些真把客户当傻子的公司,往往并不怎么样。因为一个公司面对客户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四川一个农民,他用洗衣机洗自己种出来的土豆,结果那些泥土啊什么的,把那个排水管给堵了,那他就气冲冲地向生产厂商海尔公司投诉。那工作人员开始是很吃惊,了解情况以后就说“既然农民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应该提供这样的产品!”于是,他们研发了一种排水管巨大、可以洗衣服又可以洗土豆的洗衣机,借此就打开了整个的农村市场。一般的厂商,看到用户拿自己的洗衣机用来洗土豆,一定说“你脑子有病,你是**!”但是海尔从中得到了启发,打开了另一个市场天地。所以,来到一个公司,你得先观察“这里的员工如何对待客户?”第四个维度,就是看老板。很多人都误会,觉得“老板一定要英明神武”,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老板决策英不英明,咱们真的很难知道。咱们可以判断的就是,老板和员工之间的互动,到底是不是良性的?在我看来一个好老板,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要从心眼里面喜欢他、尊敬他,信任他的能力和人品。
                但同时,这种尊敬又不会过度为“怕他”,不会变成老板的一言堂,这是一个中间态。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漫威的电影《黑豹》里面,有一个神秘部落瓦坎达,它的首领叫特查拉,就是一个好老板的典型。虽然他格斗能力不是地表最强的,但是他维护族群利益,所以深受爱戴;虽然他位高权重,但是他从来不滥用权威,跟所有人都保持融洽相处。现实当中,老板的个性或许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好老板一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和员工的关系是保有一定的弹性的。好,今天咱们分享了评估公司的四个方法。我要说哈,这四个方法不是理性的分析,而是直觉判断。你一旦有了那个直觉,要相信自己的直觉。直觉判断不够准确,但是它是真实的;它不能量化,但是它可以感知。以上这些,在咱们考虑要不要转正的时候,是比数据啊、比报表啊更加珍贵的信息。我是马东,职场B计划,明天见!
                检视一下你现在所在的公司,是不是一个好公司呢?它符合这四条当中的哪条,或者欠缺哪条呢?你是根据什么样的因素来判断的呢?欢迎分享。


                IP属地:安徽8楼2019-03-19 15:13
                回复
                  主动给老板“加戏”,工作才能自在
                  咱们今天聊的是“上司是一个控制狂,处处干预你的工作,你该怎么办?”在英文里,有一种乘客叫做back-seat driver,意思就是“坐在后座的司机”。就是他明明坐在后座,天天用嘴驾驶,啰里啰嗦,指挥司机,车该怎么开呀,该走哪条道啊,你说烦不烦?很不幸,在职场上,有的上司其实就是这种back-seat driver,明明执行工作的人是你,他偏偏一天到晚在你旁边指指点点。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得提醒你哈,你觉得你被控制了,是不是因为你的心态太被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结果,双方都有机会掌握主动权,而掌握主动权的关键,是体察对方真实的心理需求。你首先应该搞清楚,当老板的整天指手画脚,他到底图的是什么?你能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编剧,你了解了老板的真实需求,给老板安排一些戏码?你充分满足他的这些需求,让他在你自己设定的剧本范围内,去发挥他的作用;而不是工作节奏被打乱的时候,你只剩下了不爽,剩下了抱怨。话说回来,过分干预你工作的上司,大多是领导经验不足,或者刚刚从一线员工升成领导,所以最常见的心理有两种。第一种,是上司需要安全感,他是个细节控。工作交代下来了,他就是不放心,他怕出问题,为什么?因为,他刚刚从亲力亲为转成了这个岗位,他觉得他自己的工作方法是最好的。这点啊,特别像爹妈对孩子的态度,就是你洗个碗,他站旁边站着,他怕你把碗给摔了;你做个饭,他站旁边站着,他怕你把厨房给搞乱了,饭又蒸不熟,反正,就是觉得你不行。第二种情况,就是这个领导喜欢彰显权威,想显显威风。其实有的父母也是这样,孩子都成年了,但是家长架子不能丢。早餐吃馒头,面包?你得请示他,时刻让你记得“他是你爹!”以上两种,无论哪一种,我都建议你,先体察对方的真实需求。咱们先说第一类,需要安全感的上司。这类上司啊,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时时刻刻要求你汇报。职场课咱们讲过,在汇报中,应该挑工作中的重要节点,比如,百分之1%、50%和99%的时间节点,做重点汇报。可是,对于特别缺乏安全感的上司来说,他坐不住,他等不了。他不管到了百分之多少了,他随时要知道,他每一个1%都希望能知道。那他就会像个大苍蝇似的,一直嗡嗡嗡地在你旁边飞来飞去。对于这种上司,除了常规的汇报,你是不是必须要做好汇报前的汇报?比如,“你每隔多久,你就定期汇报”;比如,“哪些状况下,你会不定期汇报”;“如果你没有汇报,说明所有的事顺利进行”等等等等。这就好像你去餐厅,你点完了菜,如果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上菜,而上菜又慢的话,你就会越来越焦虑,你会不耐烦。时间长了,你就老想着“这服务员给我写上没有啊?”可是如果你点菜的时候,成熟的店员就预先告诉你说,每道菜的等候时间,那你心里就有了谱。比如人家说“啊,这三道菜,我们马上就能上,但是这两道,要30分钟以上,您还要吗?”你说“我要”,但是30分钟之内,你就不会催了。那遇到那种时时要彰显权威、怒刷存在的上司,该怎么办呢?这类上司,对于项目最后的成败,可能真的没那么放在心上;他们真正在意的,是在整个的过程当中展示权力,让大家记得他是领导。那遇到这种人,你得让他看见,他在项目当中的影响力,满足他那些虚荣和存在的需求,也就是让他过足了瘾。比如你可以在项目里面,挑几个特别能出风头、能够展示权威感的环节,然后你跟他说“老板,这几个环节事关重大,决定成败,只有您亲自拍板定案,我们做事心里就有谱了。至于其他小事,比较烦琐,我们自己能搞定,就不劳您操心!”那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具体执行、掌握节奏的人,其实还是你,但是你让他觉得说,掌舵航行的人其实是他。他连带产生的一种感觉就是“老板其实是大人物,应该管大事;而小事,就给你这样的小人物去操心算了。”所以总体看来,老板对你来说,他可以是障碍,他也可以是资源。但是在我心中,我一定会把他看成资源,大于他是你的障碍,这完全取决于你给他安排什么样的角色。每个人在职场的需求不同,知己知彼,你才能写好那个剧本,让他在这个角色里,得到他想得到的。我是马东,职场B计划,明天见!
                  思考题
                  请你想想看,你有没有遇到过处处干预的上司?分析分析,他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角色呢?


                  IP属地:安徽9楼2019-03-19 15:18
                  回复
                    最近有听众问了一个很典型的问题,他问说“在职场上,很多人都会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我学习的时候,我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坚持学习,是不是只能靠意志力?”
                    好,下面我来说说我的观点哈。
                    我认为,学习这个事啊,就叫反人性。为什么?
                    你想想看哈,在自然状态下,几乎所有的动物,其实都是顺着自己的天性在做事,也就是我们说的“听天由命”。
                    你肯定没见过,有一只老鹰在那努力学游泳,而且一边刻苦练习,一边还说“嗯,今天很好,今天有进步,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对不对?
                    所以,其实对一只动物来说,但凡不是它“该会”的玩意,它就根本想不起来要去学。而它能学习的,基本都是天性使然。
                    那文明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因为只有人这种动物,会强迫自己违反自己的天性,去学一个你本来就不该会的事。所以,每一种学习,其实都是在跟自己的天性作对,你同意吗?
                    好,接下来,咱们说所谓的意志力,在我看来,这是个人造出来的东西,这是个人造出来,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的概念。
                    你想想看,意志力,跟咱们平常嘴里所说的什么毅力啊、决心呐、魄力啊这些词都一样,通常是个文学上的形容词,在科学上,其实是个不存在的东西。
                    我举个例子来说。
                    你比如说,张三,这哥们在学习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在那打手游,那我们会说“张三这个人啊,缺乏意志力”。
                    但是你反过来想想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其实张三都是“就想打手游”,他会优先选择打游戏。也就是意味着,张三对于玩、对于打游戏这件事情,非常有意志力。
                    那这样说来,这个人到底是缺意志力呢,还是特别有意志力呢?
                    所以说到学习,咱们不用去谈什么意志力,该谈什么?谈诱因,引诱的“诱”,原因的“因”。
                    诱因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意思是说,一个人形成动机的理由。任何人做事,都是由诱因来驱使的。
                    你比如说,就说咱们刚才说的这个张三的例子哈。
                    张三之所以贪玩,不是什么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他的学习诱因不足,听懂了吗?
                    一个意志力再坚强的人,如果缺乏诱因,他依然是不想学习,因为学习是反人性的。
                    相反的,只要提供足够的诱因,那么你做起事来,根本用不着靠什么意志力。
                    就像网上有一个知名的段子,说大冬天的早晨,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你早起的?是意志力吗?不对,是因为穷。听懂了吗?穷就是诱因。
                    谈诱因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意志力这个玩意,说实话太玄了,你看不见、摸不着。
                    但是诱因不一样,诱因是可以通过你的行为去激活的。
                    我举我自己的例子哈。我最近在健身,健身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反人性的场景。
                    你想想看,你平常管不住自己,胡吃海喝弄一身肉,然后再花钱,然后雇人,然后流汗,然后弄得一身的病痛,每天巨苦无比地去健身。你说,这不是吃饱撑的是什么?
                    正因为如此,所以,只要放弃的成本足够低,说实话,谁都会想办法放弃健身这种邪恶的想法。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健身之前,我预先做了好多准备。为什么?为的就是希望提高我继续下去的诱因。
                    比方说,我上健身房,我一定得找一个教练,而且说好了,得是个女的,而且最好长得漂亮。
                    为什么呀?你想想看,像我这样的人,痛苦无比地去健身,我旁边跟着一个五大三粗的男教练,各方面身材、体魄、力量都比我强,还在那骂我,说我不努力,我是不是放弃的成本非常低?
                    还有一点,就是我会从一开始啊,就逼着自己一次性地买好多节的课,为什么呀?因为这样,每次我想放弃的时候,我就心疼啊。
                    我想想,那些都是已经花出去的钱,是沉没成本,那这时候,把它赚回来,坚持健身,也是一个很好的诱因。
                    最后一点,最有效的是什么?是打赌。
                    我这次健身,当然是为了之后要录节目,然后自己想瘦下来;还有就是,跟同事打了一个赌,看谁减掉的体重多,看谁的体脂能够变化得更多。那打赌的金额,是一个让我会有痛感的金额。
                    所以我现在,百般不情愿,但是,每周4-5次健身房。你知道,我为了提高自己的诱因,做了多少工作吗?
                    所以做这些工作,就是在积累和利用诱因,去帮助自己形成动机。
                    所以我常常劝别人说,多谈一点诱因,少谈那个没边没沿的,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意志力,那都是虚词。
                    就像一个老板,如果你不跟你的下属谈诱因,你老跟他去谈“你应该有工作的意志力、毅力和决心”,那你不是在骗他,就是你这个人实在不靠谱。
                    好,我是马东,这里是职场B计划,我们下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3-31 19:41
                    回复
                      咱们之前多次提到,现在的公司都要招那种成熟的职场人,那什么是职场人的成熟标准呢?好,这是咱们今天的话题。
                      在我看来,成熟其实就是理性底色,就是你能够理性地看待和讨论问题。
                      当然,我这么说理性这个词,听起来有点虚。具体来说,我觉得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在工作当中,应该有两种表现。
                      第一种,叫作“你能够想得到事情的最坏结果”。
                      比如说,有的人觉得“哎,只要我创业,就一定能成功!”“我做项目,就一定能赚钱!”“我的老板,一定会重用我!”这叫什么?这在我看来,叫盲目的乐观。
                      而你一旦有这种乐观情绪,你相信了事情永远有好的结果,说实话,你就没有办法再做出深层的、理性的判断。
                      当你真的遇到了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你就特别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你会忍不住抱怨说“这事怎么能这样呢?”“这事不至于这样啊!”“这事不可能是这样的呀!”看看,这个时候,你其实失去了理性。
                      反过来,成熟的人,他脑子里怎么想的?就是“这个事,能做成吗?”“它会出什么样的问题?”“它成功和失败的概率各有多少?”“即便成功的概率很小,我也愿意全力一搏!”
                      那这是什么?这就是一个成熟的基础。
                      所以,成熟的职场人考虑的,是一件事情的最坏结果。如果,他能够承受这个最坏的结果,就去做;如果不能承受,干脆就不碰。这个时候,人在工作中的思考和决策,是理性的。
                      第二点,是我更看重的一个标准,就是成熟的职场人,能够在合作当中,对“谈论利益”这个话题脱敏。
                      说到底,职场关系其实是利益关系,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也就是共同的利益,聚在一起,把一件事情做好,其实这才是事情的本质,也是工作的本质。
                      如果你拒绝讨论利益,或者说,一谈到利益,你就不好意思张嘴,那你就是不成熟。
                      好多人看过电影《中国合伙人》,有人看完电影,总结出一条规律,叫作什么?叫作“千万别跟好朋友开公司”。
                      他这个答案对吗?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不是不要跟好朋友开公司,而是要跟好朋友开公司,有“讨论利益,必须脱敏”的前提。
                      什么意思?就是,“开公司”其实和“是不是好朋友”真的没关系,关键在于你们双方能不能对利益脱敏,能不能在遇到利益问题的时候,把它摊开,说清楚。
                      好,我举个例子来说哈,也许这个例子不是那么直接,但是我真的特别想说说这个事。
                      相声有捧哏和逗哏之分,从古至今,捧逗都是既合作,其实又难相处的两个人。比如说,表演吃亏上当、装傻充愣的,永远是那个捧哏;然后,赚掌声、抖包袱、真正成角的,永远是那个逗哏。
                      捧逗之间,其实一直有一个并不好相处的微妙的关系。
                      但是,我觉得能够把这个关系处得特别好的,今天有一个榜样,就是德云社的郭德纲和于谦。
                      他们俩是捧逗的最佳组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俩在台上配合得好,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把彼此的利益界限划分得清楚。
                      我说这个例子,不是因为我跟他们关系好,也不是因为我了解什么内幕,而是你光凭观察,你就能发现,他们之间,有一种相互尊重,但是利益清晰的合作关系。
                      比如说你观察哈,郭德纲去主持节目,于谦不太跟着;于谦去拍电影,郭德纲也不掺合。
                      所以,他们是把相声之外的发展空间,留给了彼此,但是呢,又都非常有默契,以德云社的演出为先。在德云社这件事情上,郭德纲是于谦的老板。
                      所以你看,商量好彼此的界限,讨论清楚利益的分配关系,是成熟的合作者,更是成熟的职场人,必须要做到的一件事情。
                      至于感情,不是不重要,而是,只有对感情中的利益脱敏,我们才能更好地谈感情。
                      最后我要说的一点是,初入职场的小朋友经常问我说“那不成熟的人,到底能造成那么大的伤害吗?把事做好了不就行了吗?我不成熟、我有点情绪,那又有什么大不了呢?”要我说,事情真不是这样。
                      一个不成熟的人、一个情绪失控的人,到底能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主要取决于他手里有什么样的武器。
                      说实话,你拿着个板砖,你最多伤害一个人;你拿着把刀,可以伤害两个人;你要是有一把机关枪,你试试看,“突突突突突突突”,你能把别人给团灭了。
                      当然,我说的是夸张的说法,我想说的意思是,不成熟的人,只想着发泄情绪,不考虑后果,这个,在团队当中,其实是最吓人的。
                      因为,往往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比如说,面对客户、面对上级、面对市场的关键时刻,一个人的情绪,可能惹来很大的乱子。
                      好,最后我留一个小问题。你的职场生涯当中,你遇到过不成熟的人吗?他给团队带来过什么样的伤害?咱们一起分享、一起讨论。
                      另外,我们给大家准备了一份专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3-31 19:48
                      回复
                        就只有11条吗楼主


                        12楼2019-12-25 11:32
                        回复
                          有没有资源,能不能给我一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2-19 16:51
                          回复
                            求资源


                            IP属地:江苏14楼2020-03-04 00:27
                            回复
                              您好,可以给个联系方式吗?我看您在读书上学问颇高,想问您,一些书上的问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3-06 05: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