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性别平等、传播正确囍观,本团队经过几个月的讨论、研究,拟定了新时代背景的姓名标准和亲属称呼标准
一、姓名标准
恢复上古三代“姓随母、氏随父、出生起名、成年後起字号”的姓名制度
这一制度有两大优势
1、“姓”、“氏”并行,可以同时记录母系祖先、父系祖先的信息
2、“名”、“字”、“号”并行,缓解重名带来的尴尬
用于正式场合的姓名分为两部分
“姓”、“氏”在出生时自动决定,“姓”随母,“氏”随父
若出生时,母或父不能确定或空缺,则“姓”、“氏”可以留空
如果因为特殊情况,不能或不想使用母姓和父氏,可以起“表姓”
“姓”、“氏”共同组成正式姓名的第一部分——姓氏部分
“名”在出生时由亲属决定,是成年之前对外的正式称呼
“字”、“号”在达到法定成年时由自己决定,并可以作为成年之後对外的正式称呼
“名”、“字”、“号”共同组成姓名的第二部分——名字号部分
二、亲属称呼标准
亲属称呼标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简单易记,便于推算
2、能区分不同辈分
3、能区分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姻亲
4、能区分母系亲属、父系亲属
5、称呼不得带有歧视意识
完整的亲属称呼分为5个部分
1、同辈排行
2、远近程度
3、辈分
4、家系
5、基本称呼
根据辈分,可以把所有亲属划分为曾^4毑/祖辈、曾^3毑/祖辈、曾^2毑/祖辈、曾毑/祖辈、毑/祖辈、母/父辈、平辈、子辈、婗/孫辈、曾婗/孫辈、曾^2婗/孫辈、曾^3婗/孫辈、曾^4婗/孫辈等
根据上一段“姓名标准”,可以把所有亲属划分为4类
1、与自己同姓、同氏的亲属,如兄弟姐妹
2、与自己同姓、不同氏的亲属,即狭义母系亲属,如毑母、姨、舅、甥等
3、与自己同氏、不同姓的亲属,即狭义父系亲属,如祖父、伯、叔、姑、侄等
4、与自己不同姓、不同氏的亲属
狭义母系/父系亲属,可以根据远近程度进一步划分为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同姓/氏亲属、从姓/氏亲属、从^2姓/氏亲属、从^3姓/氏亲属、从^4姓/氏亲属等
父系五服图↓
母系五服图↓
系统称呼图↓
一、姓名标准
恢复上古三代“姓随母、氏随父、出生起名、成年後起字号”的姓名制度
这一制度有两大优势
1、“姓”、“氏”并行,可以同时记录母系祖先、父系祖先的信息
2、“名”、“字”、“号”并行,缓解重名带来的尴尬
用于正式场合的姓名分为两部分
“姓”、“氏”在出生时自动决定,“姓”随母,“氏”随父
若出生时,母或父不能确定或空缺,则“姓”、“氏”可以留空
如果因为特殊情况,不能或不想使用母姓和父氏,可以起“表姓”
“姓”、“氏”共同组成正式姓名的第一部分——姓氏部分
“名”在出生时由亲属决定,是成年之前对外的正式称呼
“字”、“号”在达到法定成年时由自己决定,并可以作为成年之後对外的正式称呼
“名”、“字”、“号”共同组成姓名的第二部分——名字号部分
二、亲属称呼标准
亲属称呼标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简单易记,便于推算
2、能区分不同辈分
3、能区分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姻亲
4、能区分母系亲属、父系亲属
5、称呼不得带有歧视意识
完整的亲属称呼分为5个部分
1、同辈排行
2、远近程度
3、辈分
4、家系
5、基本称呼
根据辈分,可以把所有亲属划分为曾^4毑/祖辈、曾^3毑/祖辈、曾^2毑/祖辈、曾毑/祖辈、毑/祖辈、母/父辈、平辈、子辈、婗/孫辈、曾婗/孫辈、曾^2婗/孫辈、曾^3婗/孫辈、曾^4婗/孫辈等
根据上一段“姓名标准”,可以把所有亲属划分为4类
1、与自己同姓、同氏的亲属,如兄弟姐妹
2、与自己同姓、不同氏的亲属,即狭义母系亲属,如毑母、姨、舅、甥等
3、与自己同氏、不同姓的亲属,即狭义父系亲属,如祖父、伯、叔、姑、侄等
4、与自己不同姓、不同氏的亲属
狭义母系/父系亲属,可以根据远近程度进一步划分为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同姓/氏亲属、从姓/氏亲属、从^2姓/氏亲属、从^3姓/氏亲属、从^4姓/氏亲属等
父系五服图↓
母系五服图↓
系统称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