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登月无疑是人类航天的一大壮举,多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阿波罗系列飞船,从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连续6次登月,把包括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在内的12名美国宇航员送上了月球。然而,接下来令世人期盼的“前赴后继”大戏却没有上演,从“阿波罗计划”以后再也没人光顾过月球,当年冷战期间军备竞赛背景下的登月行动给人感觉像是虎头蛇尾、昙花一现。如今仍然值得称道的则是,这12名登月先锋是离开我们这颗星球行得最远的人,这个远行纪录已保持了半个世纪尚未被打破。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批宇航员在不同时期飞出大气层进入过太空,他们都是受世人尊敬的航天勇士。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显示,从1961年苏联航天英雄加加林最早飞出大气层以来,先后进入太空的各国宇航员约有500人次,其中包括我国的杨利伟、景海鹏等11人(14次)。而按照美国人口学家卡尔·郝伯的估算,从现代人类出现至今,地球上一共生活过大约107 600 000 000人[1]。想想古往今来这上千亿人口中,仅有500勇士体验过地球以外的生活(而且都是短暂的),这点比例实在是沧海一粟。我们需要清醒的是,当代人类虽然沾沾自喜迈出了“一大步”,但我们不可能一直停留在极少数勇士的探险阶段,而是要在不断探险成功的基础上,开辟普罗大众挺进广阔太空的渠道,旨在消除那种“闷死”在无形之壳中的危险,确保灿烂的人类文明不至于彻底毁灭,进而使人类主宰的地球物种能够在宇宙中长久延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这便是出壳的时代意义,也应该是全人类长远利益的共同追求。正如航天动力学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待在摇篮里”。
“出壳”要刻画的是人类摆脱地球束缚的未来发展图景,它既是指演化的过程,也是指演化的目标。在此,换用“航天时代”或“太空时代”这类词汇并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因而要用“出壳”来表述才更准确。“XX时代”只是表示技术节点上的划分,表明其时具备了某方面的技术能力,而表达不了技术的推广扩散及实现目标的状况。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研制出飞机便意味着飞行时代的开始,1940年代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的诞生也意味着电脑时代的到来,然而看一看我们的祖父辈或父辈们,他们何时才坐上了飞机、用上了电脑?那都是过了几十年之后的事了。航天时代的说法也是一样的道理,1957年以后一个又一个航天器飞出了大气层,但这绝不等同于人类的出壳。事实上,载人航天近60年基本上都是宇航员小心翼翼在大气层外的试探活动,这样的情景好比是探头探脑观望一下再缩回来,充其量只能算是出壳前夜的摸索,或者换句话说,出壳的大门虽然露出了一丝缝隙却还没有打开,我们目前仍然宅在地球家园里。人类的昨天和今天,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跟蛋壳并没有实质性区别的无形之壳中,人们千百年来苦苦追求的至高无上的“自由”世界,充其量也就是蛋壳里的一点点自由罢了。
照这么说来,我们这些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挺悲哀的,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发展史,不过是类似于蛋壳里面的一场轰轰烈烈而已。没错,放眼浩瀚无垠的宇宙太空,无形之壳包裹下的地球万物非常渺小,人类“憋”在里面确实没有理由妄自尊大。如果你读过美国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名著《暗淡蓝点》一书,就会对此深有同感。1990年2月,当举世关注的无人探测器“旅行者1号”飞抵冥王星附近时,萨根说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让这艘探测器转了一下身,拍摄到一张回望地球的照片。从冥王星附近传回的这张著名照片中看上去,地球只是一个小光点,要费点眼
神才能找到这个像尘埃一样的暗淡蓝点。萨根凝望着这张照片,写下了一段感慨良深的优美文字。美文百读不厌,我们不妨重温一下。
萨根写道:再看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一切。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所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以及曾经存在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万计的自以为是的信仰、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所有的猎人与强盗,英雄与懦夫,每一位文明的缔造者和毁灭者,国王和农夫,年轻的情侣,父母和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德高望重的教师,腐败的政客,超级明星,最高领袖,人类历史上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住在这里——在一粒悬浮于阳光中的尘埃上生活[2]。
地球的确是茫茫太空中的一粒尘埃,但这粒尘埃在我们这个星系中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它经过亿万年演化变得充满活力,起初枯寂、荒僻没有一丝生机,后来冒出了无数生命形成了共同家园,进而又出现了人类文明这一“奇葩”。人类的出现加快了地球面貌的改变,几百万年来,从猿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又从原始文明发展到现代文明,虽然一路走来风风光光,但人类一直在这颗星球上“憋屈”着,还没走到出壳伸展的岁月。这段漫长的岁月对地球历史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人类非常幸运在此期间没有碰到过毁灭性灾害,家园也一天天扩张到全球各个角落。最深刻的变革发生在16世纪以后,哥白尼引发的科学革命及随后一连串的技术革命,使整个地球家园实现了“旧貌变新颜”。横空出世的近代科技就像一台功率超强的引擎,带领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道路上飞奔了300来年,一直把人们带到了今天,带到了出壳的前夕。
摘自《出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