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使用的历法是格里历(公历),由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从儒略历改编而来。
格里历的特殊规则当然是我们熟知的:①每逢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二月份增加一天。②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
然而,在格里历中,没有公元0年——公元前1年的下一年是公元1年(公元一年)。这样的设定相对来说更加通俗易懂,但是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先不说数学家的气愤,只考虑下公元前的闰年分布吧:从第一个闰年公元4年向前推,公元前1年是闰年、公元前5年是闰年、公元前9年是闰年......糟糕透了!
为了方便天文、数学、程序设计、数码信息等领域,克普勒就提出了天文计年这一解决方法。具体操作是,把公元前1年变成公元0年,公元前2、3、4年变成了负1、2、3年,以此类推。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了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年份完全数字化成正、0、负,另一方面,公元前也适用同样的闰年规律(0、-4、-8是闰年)。
格里历的特殊规则当然是我们熟知的:①每逢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二月份增加一天。②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
然而,在格里历中,没有公元0年——公元前1年的下一年是公元1年(公元一年)。这样的设定相对来说更加通俗易懂,但是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先不说数学家的气愤,只考虑下公元前的闰年分布吧:从第一个闰年公元4年向前推,公元前1年是闰年、公元前5年是闰年、公元前9年是闰年......糟糕透了!
为了方便天文、数学、程序设计、数码信息等领域,克普勒就提出了天文计年这一解决方法。具体操作是,把公元前1年变成公元0年,公元前2、3、4年变成了负1、2、3年,以此类推。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了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年份完全数字化成正、0、负,另一方面,公元前也适用同样的闰年规律(0、-4、-8是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