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吧 关注:18,905贴子:101,610
  • 1回复贴,共1

怎么也瘦不了?——体重停滞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现代人营养过剩、活动量严重不足的生活习惯之下,肥胖是几乎每个人都有机会面临的健康问题。近10年来,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审美文化的影响,不论是什么样的减重方法在减肥初期都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效果。

但是,大部分的减肥方法都会面临到一个隐形的大难题,减重停滞期(weight loss plateau)。在这个减重停滞期中,大部分人会因连续几周甚至数个月的体重数字无法下降而容易感到极大的压力及不安,甚至因此慌了阵脚、放弃体重控制的念头。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造成怎么瘦也瘦不了、减重停滞期的原因,以及要如何去面对、突破,让体重与体态能够持续进步!
✿什么是减重停滞期?✿
所谓的减重停滞期(weight loss plateau),指的是当减重计划持续进行(包含饮食控制、规律运动等方式),连续数周到数个月的时间内,体重的下降趋势呈现停滞的状态。

✿停滞的原因是什么?✿
理论上,我们都认为少吃多动、持续产生热量负差的生活方式应该可以有减重、减去多余脂肪的效果,而这样的效果也应该可以持续维持才是。
但是在许多的研究、临床观察,我们都可以发现到,这样“理想的减重效益”其实很难被维持,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从失衡接近平衡—“体重设定点理论”
受到基因遗传、生活作息、饮食习惯、体质等因素影响,每个人的身体对于体重都有一个“基本的标定性”,我们称之为“体重设定点理论”(Set Point)。
有的人标定体重可能在60公斤,有的人可能在65公斤,虽然我们不能直接量测了解,但是,可以知道的是这代表“身体所习惯的体重与体态状态”,也就是自己长时间较容易维持的状态。(讲白话,就是易胖体质、易瘦体质的差异)

大多数过度肥胖的人,当下身体的脂肪量、体重对于身体的标准状态都有非常明显的偏离标准性。(即使是易胖体质的人也不太容易一开始标定体重就破百以上,大多是长时间累积的结果)
对于突发性肥胖、形成肥胖时间不久的人来说,减肥效果都会比起“从小慢慢胖到大”的人来的快速、容易,这便是因为“偏离标定体重”较多的缘故。而小时候就开始胖的人,标定体重会随之慢慢调高,脂肪细胞数量相对也累积较多,而在减肥过程中,脂肪细胞数量是不会自然减少的,只能改变其大小,因此较不易减重也较容易复胖。
当减重的计划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当下的体重因为接近原先的“标定体重点”,体重的下降趋势便会趋于平衡,因此便难以持续减少。(标定体重为60公斤的人,从120公斤下降到90公斤比起70下降到60公斤更为容易,下降趋势会日渐趋缓)
2、身体的节能机制—“代谢补偿效应”
在减肥的初期,因为热量摄入的减少、水分的排除而使体重容易在一开始的下降十分明显。但是,人体具有非常聪明的一套能量运行机制,这套机制为了帮助在远古时代的祖先,在有一餐没一餐的生活中生存下去,因此会自动的“进行代谢补偿的节能行为”(replenishment pathway)。

当人体的热量摄取过度不足的时候(长时间低于基础代谢率),其他的生理现象变会被抑制、减少,借此调低基础代谢率,节约下来的能量便能转换作为脂肪储存以备不时之需。
因此,这也便是“节食型减肥”最容易碰到的瓶颈,体重持平甚至反弹,少吃反而造成脂肪囤积。


IP属地:福建1楼2019-10-22 11:31回复
    3、潜在的停滞因素—“肌肉量流失过多”
    对于进入减重停滞期的人而言,可能会以为体重停滞是现在才开始发生的事情。但事实上,在减肥计划初期的进行方向,一旦有所错误,便可能带着减重者一步步踏上“减重停滞、复胖地狱”的不归路。

    这个错误的潜在因子便是“肌肉的流失”,我们人体基础代谢率会受到肌肉量的影响,而这也是几个影响因子之中,最能够被我们所控制的。(其他像是性别、年龄、体温都不可能被直接改变。)
    在减重的过程中,首先会大量脱去脂肪的水分、减少脂肪细胞大小,其次的是肌肉量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尤其是缺乏运动只进行节食减肥的族群,肌肉的流失必然会发生。
    因此,在减重的同时要如何尽可能地“保留肌肉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需要大量蛋白质的补充,以及依靠运动(重量训练)来达成。
    即便大部分的理论都指出,对于减肥而言饮食控制占了70%的重要性,而运动只占了30%。但是如果要能够持续稳定的使体重减轻、体态进步,运动(重量训练)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
    ✿如何突破瓶颈?✿
    上面三种主要因素,在结论上都会使身体进入降低耗能的状态,进而使体重减少不易。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方法去调整运动、饮食、代谢,进而让身体不要轻易进入“低耗能状态”,让体重、体态得以持续进步。
    1、运动类型与强度突破
    运动类型的切换,例如许多希望依赖有氧运动达到减肥效益,建议调整为高强度间歇运动,增加力量训练类型。(例如:动感单车、跑步机坡度增大、加入变速条件等等)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有氧运动消耗热量的效益并不如高强度间歇运动以及阻力重量训练”,因此建议如果已经有运动习惯的人,可以把时间花在较高强度的运动类型,像是用间断性冲刺跑取代长时间的慢跑。
    除了运动类型的选择,运动强度的突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针对已经有阻力重量训练经验的人而言,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已经不是太大问题,比较困难的是如何突破增肌减脂的瓶颈期,这和减重的原理是类似的,我们需要不断地让身体去接受新的变化与刺激,才不会因此习惯而使效益递减。
    其中强度突破的方法有很多,像是:器材种类切换、组间休息时间的变化、重量增减方式切换等许多方式。切记,在尝试新运动类型与强度突破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同时确保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安全性,以免不适当的运动方式反而造成身体的伤害而得不偿失。
    2、饮食种类与周期性变化
    通常碰到减重停滞期的人,大多已经尝试了各种可以使用的减肥饮食方法,如果都还完全没有调整过自己的饮食习惯及种类,可以先试着从上面文章的内容去做参考使用。

    如果你已经试过各种的饮食控制方式了,像是低碳水饮食、低脂饮食,又或者是生酮饮食及间歇性断食等方式。我们需要回过头来思考,这样的饮食菜单是不是已经使用一段时间了,这便是身体习惯之后已经达到新的代谢平衡,此时的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增加饮食类型的变化性。
    像是长期使用低碳水饮食的人,可以适时的切换为低脂类型饮食,补充碳水的时间可以配合运动前后进行,如此同时可以让身体重新接受不同的热量来源(脂肪换成碳水),并且减少碳水囤积成脂肪(运动后肌肉会进行肝糖回补),再者食用碳水也有助于增肌效果。
    反之,如果是长期低脂饮食的人,可以适时切换为低碳水正常脂质的饮食方式,要注意的是两种不同饮食类型的切换,还是要注意总热量的控制不能超标。
    这种饮食方式的切换,在许多运动员调整体重体态的时候也会使用,比如“碳水循环饮食法”,计划每日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变化,来加速降低体脂肪与避免肌肉损失。

    再来,提到饮食变化性的实际应用,便是“饮食休息操作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像是在健身界也经常被提到的各种方式:“Refeed day”“Free meal”“ Cheat day”“Free day”“Full diet break”等等。
    “Refeed day”指的是“补碳日”,主要是被应用在增肌减脂中,有运动习惯、平时进行低碳水饮食法的族群。针对这天的饮食方式,藉由摄取回正常饮食比例的碳水化合物,重新调整内分泌与基础代谢下降的情形。(补碳日切忌食用甜食精致碳水取代,建议补充如燕麦、五谷、豆类等优质碳水)
    “Free meal”指的是在一餐之中不计算热量总量,频率建议1-2周一次为上限,主要是帮助心理层面缓解平时的食欲,在于代谢回复、内分泌调节的效果并不如“Refeed day补碳日”,切忌将“Free meal”养成习惯,减重初期也不建议使用,如此则容易上瘾,导致平时饮食也无法节制而本末倒置。
    “Cheat day”与“Free day”是类似的方式,俗称“自由日”,在一日之中不计算热量摄取,将一日的总热量提升,可以调整回升内分泌与基础代谢。但是,从热量平衡角度看,自由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每周一次的自由日,也可能抵过平时做出的热量差,因此,这种饮食休息操作只适合有高强度健身运动的减肥者,并不适合减肥新手使用。(还没有自己熟悉的热量饮食菜单,在没有规划之下进行Free Day,很容易前功尽弃。)
    “Full diet break”则是将减肥饮食规划中断,回复到正常的热量吸收规划,同时不刻意减少碳水含量,如此进行1-2周。这种方式,是目前已知最能有效恢复代谢的饮食休息方式,对于大部分一般的减肥者来说都是建议使用的休息方式。临床上,因为体脂肪低(接近标准值)的人和女性的基础代谢率,比较容易在减脂过程中,进入体重停滞期。所以这类型的族群,应该以较高的频率进行多周休息,一般会建议当减肥计划持续1-1.5个月时就进行间断休息。而体脂肪高(偏离标准值)的人的代谢相对稳定,可以持续减脂3-4个月才休息一次。当进行“饮食休息操作法”的时候,事实上进行休息的时间是可以任意选择的,无需要按表操课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当休息的频率越高,体重下降的幅度自然便会趋缓许多,同时也需要更严苛的去计算休息时的热量摄取与食物内容,否则会本末倒置。饮食休息操作法,在适当的使用下,并不会减缓总体的减脂效率,同时能显著提高减脂的成功率,以及减脂成果的维持性,对总体减肥效果而言是非常好的。虽然说,饮食休息操作法在理论上因为降低了减脂期平均的热量差,应该会明显降低减脂效率的。但在实际上,饮食休息操作法的两大效果:减肥压力缓解和基础代谢恢复,对减脂过程的正面效果,超过于效率降低的情形。


    IP属地:福建2楼2019-10-22 1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