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转载地址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1-23/175419110016.shtml
2009年11月23日17:54 《小康》杂志
他用鲜血捍卫过这个国家,战火硝烟中,命运的沉浮里,老人漂泊一生,艰难索求的,只是一个名分
文 本刊记者 殷云
在新疆阿勒泰市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一位老人静静地坐着,岁月的沧桑在老人的头发、腰背留下了重重的痕迹,老人眼睛已经浑浊,耳也有点背。人们很难把他与60年前那个曾经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小战士联系到一起,更不会想到他曾是开国将军萧全夫的警卫。那些传奇往事,老人已经很少向人提起,在这位老军人的脑海深处,隐藏更多的是酸涩的记忆。
老人名叫蔡兴芳,1933年9月3日出生于湖南道县。
入伍
在他成长的时代,历史赋予了太多内容,外忧内患、战事不断。但蔡兴芳始终保持着对书法和作画的爱好,从临摹山水到人物写生,慢慢地,他可以把家人画得栩栩如生。
蔡兴芳16岁那年,人生出现了转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以破竹之势从东北挥师南下,直捣湖南。解放衡阳后,衡阳市大街小巷锣鼓喧天,人们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那天,蔡兴芳听说有一队军人将要路过衡阳城,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就拿着画笔早早等在了军队必经的道路旁边。经过的队伍正是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6军137师,时任师长的萧全夫被这个眉清目秀的作画少年吸引了,他跳下马来到蔡兴芳身边,看了看蔡兴芳的画,问:“小同志,怎么画的全是军人啊?”“军人画出来的感觉不一样,我画的是你们解放军入城的画。”蔡兴芳略显羞涩地回答。“这么喜欢军人,想不想跟我去当兵?”蔡兴芳不知道如何回答,一时愣在那里,萧全夫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离开了。
第二天,蔡兴芳就读的美术学校炸开了锅,学校里来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将军,这位将军正是萧全夫,他正在校长办公室谈话。“蔡兴芳这个小同志我很喜欢,可否让他跟随我去当兵。”校长开始拒绝,但在萧全夫的坚持下只好应允。就这样,16岁的蔡兴芳随着萧全夫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军旅生涯。
从湖南衡阳南下一直打到广东惠州。有一次萧全夫带着蔡兴芳到军部开会,军长詹才芳看见清秀的蔡兴芳问是谁,萧全夫说是他的警卫员,詹才芳说萧全夫是这么魁梧高大的将军,而警卫员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不行你得换警卫员。”就这样蔡兴芳在师长萧全夫的关照下,到部队军校学习了几个月后从警卫员下到连队。当时,美国悍然发动侵朝战争,蔡兴芳所在部队又北上参加抗美援朝。萧全夫此时已是46军军长,而蔡兴芳已是某营司务长。
由于战争的残酷,每天人员伤亡很大,蔡兴芳与另外一名战友被派去守弹药库。一天,一位老人在一群军官陪同下来到了弹药库要进库洞,当时蔡兴芳正整理弹药,他对老人说:“请您稍等一下,我整理好了你再进去。”结果老人在外等了两个多小时,直到蔡兴芳整理完弹药才进去。第二天,有人告诉他:“你知道昨天那个老头是谁吗?他就是彭德怀司令员。”蔡兴芳一听忐忑不安起来。但彭总非但没有怪罪他,还夸奖他有责任感,是个好兵。这句话一直激励着蔡兴芳努力工作。
在朝鲜高岗山战役中,因为人手不够,蔡兴芳一个人要背几个人的弹药,因为过度劳累,致胸腔出血,这最终导致了蔡兴芳的退伍转业。在部队,蔡兴芳历任学员、宣传员、文化教员、司务长等职。他负过三次重伤,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到四十六岁。
避难
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在八年的军旅生活结束后,蔡兴芳于1956年9月转业到湖南祁东县从事教育工作,任小学老师,月薪37元。
原以为这种教书育人、自得其乐的生活会延续下去,可是1957年整风运动彻底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蔡兴芳也无法独善其身。为了维护一个正直的同事,蔡兴芳受到了牵连,遭到批斗。因为蔡兴芳曾是军人,虽然批斗,但学校不敢给他挂右派的帽子,但不久有人发现蔡兴芳是地主家庭出身,从此被列为重点批判对象。
1961年,不堪重负的蔡兴芳携带妻儿逃往新疆,寻找曾经的首长萧全夫。当时萧全夫是新疆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了解了蔡兴芳的情况后,萧全夫把他安置在阿勒泰县红墩乡保护起来。这一呆,就是40年,多少次梦回故乡,多少次闻到故乡清香的脐橙味,多少次听到家乡话时内心的悸动,都被这漫长的40年冲淡了。
蔡兴芳有头脑,善于经营,加上人缘极佳,在当地的声誉很高。到1984年,他家中已有牛60头、羊20头、马10匹、耕地100多亩、草地45亩,成为当地的小富之家,蔡兴芳本人在生产队里当会计。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地纷纷落实党的平反政策,1988年湖南方面也给蔡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湖南祁东县已经与阿勒泰市委组织部开始商量他的平反问题。记得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全家高兴得跟过年似的,蔡兴芳知道,心里的那块疙瘩就要解开了,他满心欢喜地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平反
1991年元月,蔡兴芳接到了祁东县的平反通知,这意味着他可以光明正大地恢复原来的身份,可以不再被冠以逃亡的头衔,兴许还可以拿着粉笔再回教师岗位。但平反了是不是意味着要回湖南老家了?他在阿勒泰生活了三十几年,加上子女也都在这边长大成人,他们已经习惯了阿勒泰的生活。蔡兴芳又犯难了。
他了解到,根据中央65号文:平反人不愿回原籍的,就由现在地方党委负责分配工作,办理迁转手续,就地落户,加上当时逃往新疆的人不少,都由原籍安置变为就地安置。于是他决定将户口落到阿勒泰。
接下来就是办一系列的繁杂手续:1991年3月,阿勒泰市委向祁东县开去接收安置的公函;4月,办理迁移户口;5月,将一切平反手续转到阿勒泰。在办理这些手续的过程中,蔡兴芳总是乐呵呵的,以至于邻居们以为他捡到了什么金元宝。对于他来说,恢复转业军人的身份就是金元宝,对他来讲,这一天等得太久。
蔡兴芳万万没有想到,阿勒泰市只是接受他的农转非户口,并不打算安置他。蔡兴芳十分气愤,不停向新疆自治区党办、信访办反映情况。也给阿勒泰市委组织部写了信,但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蔡兴芳有点心灰意冷了。他想不到的是,接下来的打击会彻底将蔡家打入“冷宫”。
第二年,阿勒泰市以蔡兴芳现在有国家户口为名,收回了蔡兴芳几十年来苦心经营的几十亩土地,从此蔡家失去了生计,加上阿勒泰这边不安置,蔡兴芳没有工作没有工资,全家陷入一贫如洗的境地。
当时蔡兴芳只有150元低保,读到高三的三儿子不得不辍学。小儿子蔡长江在建筑工地搬砖做小工。女儿在阿勒泰卫校读书,每次都是从家中带着咸菜和馒头去上学,回家一次总是带一个星期的饭菜。
当时很多人叫他再去找萧全夫帮忙,但是蔡兴芳拒绝了,他说:“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上访
在蔡兴芳的不断努力下,200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中央组织部分别下文到阿勒泰市委,要求阿勒泰市委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办事。在蔡兴芳以为盼到一丝希望的时候,阿勒泰市委组织部长秦志敏却说:“没收到批文”。因为当时阿勒泰地委组织部长张云看过中央组织部的批文,蔡兴芳就让秦志敏去地委组织部找张云查询批文,但是秦志敏说什么都不去。为了给秦志敏一个铁的证据,蔡兴芳开始了艰难的两次北京上访之旅。
第一次是2000年11月,到中组部查批文。当时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家人都支持蔡兴芳上访,已经70岁高龄的他,在阿勒泰买了几个馕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到了北京他去了中组部,中组部接待人员很感动,当即作了批示。他又到军委,同样受到了专门的接待。中央军委也在中组部的批示旁边作了同样的批示。
蔡兴芳立刻向阿勒泰地委组织部作了汇报,并将秦志敏否认的事实作了反映。但秦志敏与市信访局长金敏亮等人联合下发了一个“阿市党办公文”,否认了蔡兴芳受到反右牵连的事实,对于祁东县的安置意见也全盘推翻,同时要求蔡兴芳立刻停止上访。最后,象征性地由民政局对其一家重新核定人数,按照现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生活费。
阿勒泰市领导还把蔡兴芳问题的责任推给湖南。湖南方的意见是阿勒泰市委应该遵照中央的规定和批文就地安置,但这些批文似乎在阿勒泰没有起到作用。
2001年7月,蔡兴芳带着“阿市党办公文”和“湖南祁东组织部的回函”,第二次到中组部上访。这次的盘缠都是从亲友那里借来的,在阿勒泰的湖南人不多,大家都和亲人一样,蔡兴芳身边的朋友都支持他,为他凑了盘缠。蔡兴芳下了决心破釜沉舟,孩子没书读,家里一贫如洗,阿勒泰某些官员的压制,老人家非要到北京去评理不可。
二次上访北京,中央领导非常气愤地说:“不公,吃低保不妥!”要蔡兴芳回去转告地委组织部做调查,向中央写报告。回到阿勒泰后,蔡兴芳向地委组织部长张云汇报了此事,地区信访办也做了调查,但就是没有结果。
忍辱
连日来的辛苦奔波,加上营养不良,70岁的蔡兴芳再也吃不消了,他病倒了。70岁,人生的古稀之年,是在家安享晚年的时候,但他一直为自己的名份辛苦奔波。在家等候消息的日子也是越来越漫长,为了证明“阿市党办公文”的荒谬,他坚持不要低保,家人怎么劝都不听。后来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蔡兴芳忍辱接受了低保。
湖南道县要求按中央就地安置的政策办事,不接受阿勒泰市想把蔡兴芳关系转过来安置;阿勒泰揪着“谁错谁纠正”的观点不放,两边都不接受对蔡兴芳安置,蔡兴芳像个皮球一样被道县和阿勒泰市“踢”来“踢”去,这一“踢”就是18年。
从16岁从军开始,蔡兴芳漂泊了一生。现在,蔡兴芳已经78岁了,他知来日无多,几乎要放弃在阿勒泰安置的奢望,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给他一个正式的名分,证明他被安置、被接受了。他相信此生终有这么一天。
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给他一个正式的名分,证明他被安置、被接受了。他相信此生终有这么一天。
阿勒泰 阿勒泰 新疆阿勒泰 新疆 新疆 新疆阿勒泰军人 新疆军人新疆老军人 老军人 抗美援朝军人 军人蔡兴芳 阿勒泰军人 阿勒泰老军人 中国老军人蔡兴芳 新疆阿勒泰老军人 阿勒泰市军人 阿勒泰市老军人 新疆阿勒泰市老军人 中国新疆军人 阿勒泰地区军人阿勒泰地区老军人新疆阿勒泰地区老军人 新疆阿勒泰地区军人 中国新疆阿勒泰军人 新疆军人生活 新疆抗美援朝军人新疆志愿军老军人蔡兴芳老军人蔡兴芳 新疆军人蔡兴芳 中国军人蔡兴芳 抗美援朝军人蔡兴芳 阿勒泰市抗美援朝 新疆抗美援朝军人 新疆志愿军蔡兴芳 老军人蔡兴芳照片军人蔡兴芳老照片 新疆老兵 中国老兵老兵蔡兴芳 阿勒泰老兵 阿勒泰市老兵 阿勒泰地区老兵 新疆阿勒泰老兵 新疆自治区老兵 新疆自治区阿勒泰老兵 中国新疆老兵 新疆阿勒泰市老兵新疆阿勒泰地区老兵,2019年阿勒泰国庆,建国70周年阿勒泰新闻,2019年阿勒泰新闻,2019年阿勒泰旅游,2019年阿勒泰地区,2019年新疆阿勒泰
2009年11月23日17:54 《小康》杂志
他用鲜血捍卫过这个国家,战火硝烟中,命运的沉浮里,老人漂泊一生,艰难索求的,只是一个名分
文 本刊记者 殷云
在新疆阿勒泰市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一位老人静静地坐着,岁月的沧桑在老人的头发、腰背留下了重重的痕迹,老人眼睛已经浑浊,耳也有点背。人们很难把他与60年前那个曾经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小战士联系到一起,更不会想到他曾是开国将军萧全夫的警卫。那些传奇往事,老人已经很少向人提起,在这位老军人的脑海深处,隐藏更多的是酸涩的记忆。
老人名叫蔡兴芳,1933年9月3日出生于湖南道县。
入伍
在他成长的时代,历史赋予了太多内容,外忧内患、战事不断。但蔡兴芳始终保持着对书法和作画的爱好,从临摹山水到人物写生,慢慢地,他可以把家人画得栩栩如生。
蔡兴芳16岁那年,人生出现了转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以破竹之势从东北挥师南下,直捣湖南。解放衡阳后,衡阳市大街小巷锣鼓喧天,人们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那天,蔡兴芳听说有一队军人将要路过衡阳城,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就拿着画笔早早等在了军队必经的道路旁边。经过的队伍正是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6军137师,时任师长的萧全夫被这个眉清目秀的作画少年吸引了,他跳下马来到蔡兴芳身边,看了看蔡兴芳的画,问:“小同志,怎么画的全是军人啊?”“军人画出来的感觉不一样,我画的是你们解放军入城的画。”蔡兴芳略显羞涩地回答。“这么喜欢军人,想不想跟我去当兵?”蔡兴芳不知道如何回答,一时愣在那里,萧全夫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离开了。
第二天,蔡兴芳就读的美术学校炸开了锅,学校里来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将军,这位将军正是萧全夫,他正在校长办公室谈话。“蔡兴芳这个小同志我很喜欢,可否让他跟随我去当兵。”校长开始拒绝,但在萧全夫的坚持下只好应允。就这样,16岁的蔡兴芳随着萧全夫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军旅生涯。
从湖南衡阳南下一直打到广东惠州。有一次萧全夫带着蔡兴芳到军部开会,军长詹才芳看见清秀的蔡兴芳问是谁,萧全夫说是他的警卫员,詹才芳说萧全夫是这么魁梧高大的将军,而警卫员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不行你得换警卫员。”就这样蔡兴芳在师长萧全夫的关照下,到部队军校学习了几个月后从警卫员下到连队。当时,美国悍然发动侵朝战争,蔡兴芳所在部队又北上参加抗美援朝。萧全夫此时已是46军军长,而蔡兴芳已是某营司务长。
由于战争的残酷,每天人员伤亡很大,蔡兴芳与另外一名战友被派去守弹药库。一天,一位老人在一群军官陪同下来到了弹药库要进库洞,当时蔡兴芳正整理弹药,他对老人说:“请您稍等一下,我整理好了你再进去。”结果老人在外等了两个多小时,直到蔡兴芳整理完弹药才进去。第二天,有人告诉他:“你知道昨天那个老头是谁吗?他就是彭德怀司令员。”蔡兴芳一听忐忑不安起来。但彭总非但没有怪罪他,还夸奖他有责任感,是个好兵。这句话一直激励着蔡兴芳努力工作。
在朝鲜高岗山战役中,因为人手不够,蔡兴芳一个人要背几个人的弹药,因为过度劳累,致胸腔出血,这最终导致了蔡兴芳的退伍转业。在部队,蔡兴芳历任学员、宣传员、文化教员、司务长等职。他负过三次重伤,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到四十六岁。
避难
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在八年的军旅生活结束后,蔡兴芳于1956年9月转业到湖南祁东县从事教育工作,任小学老师,月薪37元。
原以为这种教书育人、自得其乐的生活会延续下去,可是1957年整风运动彻底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蔡兴芳也无法独善其身。为了维护一个正直的同事,蔡兴芳受到了牵连,遭到批斗。因为蔡兴芳曾是军人,虽然批斗,但学校不敢给他挂右派的帽子,但不久有人发现蔡兴芳是地主家庭出身,从此被列为重点批判对象。
1961年,不堪重负的蔡兴芳携带妻儿逃往新疆,寻找曾经的首长萧全夫。当时萧全夫是新疆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了解了蔡兴芳的情况后,萧全夫把他安置在阿勒泰县红墩乡保护起来。这一呆,就是40年,多少次梦回故乡,多少次闻到故乡清香的脐橙味,多少次听到家乡话时内心的悸动,都被这漫长的40年冲淡了。
蔡兴芳有头脑,善于经营,加上人缘极佳,在当地的声誉很高。到1984年,他家中已有牛60头、羊20头、马10匹、耕地100多亩、草地45亩,成为当地的小富之家,蔡兴芳本人在生产队里当会计。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地纷纷落实党的平反政策,1988年湖南方面也给蔡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湖南祁东县已经与阿勒泰市委组织部开始商量他的平反问题。记得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全家高兴得跟过年似的,蔡兴芳知道,心里的那块疙瘩就要解开了,他满心欢喜地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平反
1991年元月,蔡兴芳接到了祁东县的平反通知,这意味着他可以光明正大地恢复原来的身份,可以不再被冠以逃亡的头衔,兴许还可以拿着粉笔再回教师岗位。但平反了是不是意味着要回湖南老家了?他在阿勒泰生活了三十几年,加上子女也都在这边长大成人,他们已经习惯了阿勒泰的生活。蔡兴芳又犯难了。
他了解到,根据中央65号文:平反人不愿回原籍的,就由现在地方党委负责分配工作,办理迁转手续,就地落户,加上当时逃往新疆的人不少,都由原籍安置变为就地安置。于是他决定将户口落到阿勒泰。
接下来就是办一系列的繁杂手续:1991年3月,阿勒泰市委向祁东县开去接收安置的公函;4月,办理迁移户口;5月,将一切平反手续转到阿勒泰。在办理这些手续的过程中,蔡兴芳总是乐呵呵的,以至于邻居们以为他捡到了什么金元宝。对于他来说,恢复转业军人的身份就是金元宝,对他来讲,这一天等得太久。
蔡兴芳万万没有想到,阿勒泰市只是接受他的农转非户口,并不打算安置他。蔡兴芳十分气愤,不停向新疆自治区党办、信访办反映情况。也给阿勒泰市委组织部写了信,但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蔡兴芳有点心灰意冷了。他想不到的是,接下来的打击会彻底将蔡家打入“冷宫”。
第二年,阿勒泰市以蔡兴芳现在有国家户口为名,收回了蔡兴芳几十年来苦心经营的几十亩土地,从此蔡家失去了生计,加上阿勒泰这边不安置,蔡兴芳没有工作没有工资,全家陷入一贫如洗的境地。
当时蔡兴芳只有150元低保,读到高三的三儿子不得不辍学。小儿子蔡长江在建筑工地搬砖做小工。女儿在阿勒泰卫校读书,每次都是从家中带着咸菜和馒头去上学,回家一次总是带一个星期的饭菜。
当时很多人叫他再去找萧全夫帮忙,但是蔡兴芳拒绝了,他说:“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上访
在蔡兴芳的不断努力下,200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中央组织部分别下文到阿勒泰市委,要求阿勒泰市委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办事。在蔡兴芳以为盼到一丝希望的时候,阿勒泰市委组织部长秦志敏却说:“没收到批文”。因为当时阿勒泰地委组织部长张云看过中央组织部的批文,蔡兴芳就让秦志敏去地委组织部找张云查询批文,但是秦志敏说什么都不去。为了给秦志敏一个铁的证据,蔡兴芳开始了艰难的两次北京上访之旅。
第一次是2000年11月,到中组部查批文。当时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家人都支持蔡兴芳上访,已经70岁高龄的他,在阿勒泰买了几个馕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到了北京他去了中组部,中组部接待人员很感动,当即作了批示。他又到军委,同样受到了专门的接待。中央军委也在中组部的批示旁边作了同样的批示。
蔡兴芳立刻向阿勒泰地委组织部作了汇报,并将秦志敏否认的事实作了反映。但秦志敏与市信访局长金敏亮等人联合下发了一个“阿市党办公文”,否认了蔡兴芳受到反右牵连的事实,对于祁东县的安置意见也全盘推翻,同时要求蔡兴芳立刻停止上访。最后,象征性地由民政局对其一家重新核定人数,按照现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生活费。
阿勒泰市领导还把蔡兴芳问题的责任推给湖南。湖南方的意见是阿勒泰市委应该遵照中央的规定和批文就地安置,但这些批文似乎在阿勒泰没有起到作用。
2001年7月,蔡兴芳带着“阿市党办公文”和“湖南祁东组织部的回函”,第二次到中组部上访。这次的盘缠都是从亲友那里借来的,在阿勒泰的湖南人不多,大家都和亲人一样,蔡兴芳身边的朋友都支持他,为他凑了盘缠。蔡兴芳下了决心破釜沉舟,孩子没书读,家里一贫如洗,阿勒泰某些官员的压制,老人家非要到北京去评理不可。
二次上访北京,中央领导非常气愤地说:“不公,吃低保不妥!”要蔡兴芳回去转告地委组织部做调查,向中央写报告。回到阿勒泰后,蔡兴芳向地委组织部长张云汇报了此事,地区信访办也做了调查,但就是没有结果。
忍辱
连日来的辛苦奔波,加上营养不良,70岁的蔡兴芳再也吃不消了,他病倒了。70岁,人生的古稀之年,是在家安享晚年的时候,但他一直为自己的名份辛苦奔波。在家等候消息的日子也是越来越漫长,为了证明“阿市党办公文”的荒谬,他坚持不要低保,家人怎么劝都不听。后来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蔡兴芳忍辱接受了低保。
湖南道县要求按中央就地安置的政策办事,不接受阿勒泰市想把蔡兴芳关系转过来安置;阿勒泰揪着“谁错谁纠正”的观点不放,两边都不接受对蔡兴芳安置,蔡兴芳像个皮球一样被道县和阿勒泰市“踢”来“踢”去,这一“踢”就是18年。
从16岁从军开始,蔡兴芳漂泊了一生。现在,蔡兴芳已经78岁了,他知来日无多,几乎要放弃在阿勒泰安置的奢望,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给他一个正式的名分,证明他被安置、被接受了。他相信此生终有这么一天。
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给他一个正式的名分,证明他被安置、被接受了。他相信此生终有这么一天。
阿勒泰 阿勒泰 新疆阿勒泰 新疆 新疆 新疆阿勒泰军人 新疆军人新疆老军人 老军人 抗美援朝军人 军人蔡兴芳 阿勒泰军人 阿勒泰老军人 中国老军人蔡兴芳 新疆阿勒泰老军人 阿勒泰市军人 阿勒泰市老军人 新疆阿勒泰市老军人 中国新疆军人 阿勒泰地区军人阿勒泰地区老军人新疆阿勒泰地区老军人 新疆阿勒泰地区军人 中国新疆阿勒泰军人 新疆军人生活 新疆抗美援朝军人新疆志愿军老军人蔡兴芳老军人蔡兴芳 新疆军人蔡兴芳 中国军人蔡兴芳 抗美援朝军人蔡兴芳 阿勒泰市抗美援朝 新疆抗美援朝军人 新疆志愿军蔡兴芳 老军人蔡兴芳照片军人蔡兴芳老照片 新疆老兵 中国老兵老兵蔡兴芳 阿勒泰老兵 阿勒泰市老兵 阿勒泰地区老兵 新疆阿勒泰老兵 新疆自治区老兵 新疆自治区阿勒泰老兵 中国新疆老兵 新疆阿勒泰市老兵新疆阿勒泰地区老兵,2019年阿勒泰国庆,建国70周年阿勒泰新闻,2019年阿勒泰新闻,2019年阿勒泰旅游,2019年阿勒泰地区,2019年新疆阿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