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sa.baidu.com/幸福极了容易哭/pic/item/8d0cf2312b50853aebc4af9c.jpg?v=tbs)
少林享誉武林千百年,最大的金字招牌便是“天下武功,源于少林”;而少林武功又源于达摩。自然而然地,达摩受尽无数后辈小子们的景仰,所谓的“高山仰止”,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武林佛道两门中,千百年来,达摩自然是佛门无可质疑的领袖。但道门的领袖呢?却是张三丰。这是武当之幸,却又是道门的不幸……
看到这里,估计有些张三丰的崇拜者要大不服气了。勿急勿急,且听我慢慢、细细、娓娓道来,洒家自有其道理。
话说天下武功,源于少林。但在少林之前,也就是在隋唐之前,难道就没有武功的存在了?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金书之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家门派,共有三派,分别是逍遥派、全真教、武当派。其中逍遥派存在的年代最早,也最具有道家风范,深得老庄之道,以庄子的《逍遥游》作为立派经典。
逍遥派武功虽然神异之极,但在武林中竟毫无名气,甚至是不为人所知,这在武林史上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但作为最具有原汁原味的道家门派,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因为道家本应该就要“逍遥自在,不在乎名利,远离武林间的争斗与喧嚣。”
正因为这样,逍遥派的武功绝不会流传于世,也绝不会象少林那样,收受俗家弟子,随后开枝散叶,渐渐演化衍生成其他武学,形成“天下武学,源于少林”的假象。
中土的道家渊源历史,远比中土佛门要久远得多。而几乎与尘世隔绝的逍遥派,传承年代很可能比少林还要早。道家武学,理应先于尘世间的“武学之源,——佛门武学”而存在。
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乃至其武学,都可看作是一种哲学体系。两者在同一片天地下,都由世间万物万事中感悟而来,所以必然有共通之处。
比如,佛门有“无相劫指”,而道门则有“小无相功”,两者都是“无相”。
而这两种武功,其实也对应着世间的一种境界层次。简言之,从哲学体系上讲,世间万物万事可分为三层境界,第一层是有相,第二层是无相,而第三层境界似乎又返回到了起点,乃是本相。所谓的返璞归真,就是这种情形了。
而“无相劫指”和“小无相功”,从表面看来,就对应于这个第二层境界。至于对“无相劫指”的破法,书中直接言明了,就是本相。
但要达到这种本相境界,何其艰难。纵观金书,似乎只有扫地僧一人达到了这种层次,以本相之眼,看破一切,看尽一切,使之无所遁形。
这三种境界层次,对应剑道来说,可大略分成“有剑”、“无剑”,从表面上看,独孤求败似乎达到了剑道的第二层次。至于剑道的第三层次,乃是“不为物诱,无所执著!共参禅心,各有所得。不需执于人剑合一,也不昧于人剑两忘,如实观之,如实证之,由心体如实证之。”,简而言之,乃是本相!
“无相劫指”和“小无相功”,其实也并非是真正的“无相”层次,只是披着无相的外衣而已,实则是一种虚幻假象。
所以,在逍遥派的众多精妙武学中,看似达到“无相”层次的小无相功,其实是属于逍遥派的末等武学。(待续)
作者:红衣琴手_2008-11-29 19:39 回复此发言
--------------------------------------------------------------------------------
武林佛道两门中,千百年来,达摩自然是佛门无可质疑的领袖。但道门的领袖呢?却是张三丰。这是武当之幸,却又是道门的不幸……
看到这里,估计有些张三丰的崇拜者要大不服气了。勿急勿急,且听我慢慢、细细、娓娓道来,洒家自有其道理。
话说天下武功,源于少林。但在少林之前,也就是在隋唐之前,难道就没有武功的存在了?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金书之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家门派,共有三派,分别是逍遥派、全真教、武当派。其中逍遥派存在的年代最早,也最具有道家风范,深得老庄之道,以庄子的《逍遥游》作为立派经典。
逍遥派武功虽然神异之极,但在武林中竟毫无名气,甚至是不为人所知,这在武林史上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但作为最具有原汁原味的道家门派,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因为道家本应该就要“逍遥自在,不在乎名利,远离武林间的争斗与喧嚣。”
正因为这样,逍遥派的武功绝不会流传于世,也绝不会象少林那样,收受俗家弟子,随后开枝散叶,渐渐演化衍生成其他武学,形成“天下武学,源于少林”的假象。
中土的道家渊源历史,远比中土佛门要久远得多。而几乎与尘世隔绝的逍遥派,传承年代很可能比少林还要早。道家武学,理应先于尘世间的“武学之源,——佛门武学”而存在。
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乃至其武学,都可看作是一种哲学体系。两者在同一片天地下,都由世间万物万事中感悟而来,所以必然有共通之处。
比如,佛门有“无相劫指”,而道门则有“小无相功”,两者都是“无相”。
而这两种武功,其实也对应着世间的一种境界层次。简言之,从哲学体系上讲,世间万物万事可分为三层境界,第一层是有相,第二层是无相,而第三层境界似乎又返回到了起点,乃是本相。所谓的返璞归真,就是这种情形了。
而“无相劫指”和“小无相功”,从表面看来,就对应于这个第二层境界。至于对“无相劫指”的破法,书中直接言明了,就是本相。
但要达到这种本相境界,何其艰难。纵观金书,似乎只有扫地僧一人达到了这种层次,以本相之眼,看破一切,看尽一切,使之无所遁形。
这三种境界层次,对应剑道来说,可大略分成“有剑”、“无剑”,从表面上看,独孤求败似乎达到了剑道的第二层次。至于剑道的第三层次,乃是“不为物诱,无所执著!共参禅心,各有所得。不需执于人剑合一,也不昧于人剑两忘,如实观之,如实证之,由心体如实证之。”,简而言之,乃是本相!
“无相劫指”和“小无相功”,其实也并非是真正的“无相”层次,只是披着无相的外衣而已,实则是一种虚幻假象。
所以,在逍遥派的众多精妙武学中,看似达到“无相”层次的小无相功,其实是属于逍遥派的末等武学。(待续)
作者:红衣琴手_2008-11-29 19:39 回复此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