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10分
1.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这一规定体现了()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罪行相适应
C.罪行法定
D.实事求是
答案C
答案解析:《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故本题答案为C。
单选题10分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具备()职权。
A.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B.决定特赦
C.决定战争和和平
D.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免任
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这一职权。故本题选C。
单选题10分
3.下列的情形中不能够辞退公务员的是()。
A.连续两年不称职的;不胜任现职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B.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0天
C.矿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D.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公务员法》第83条的规定,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三)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四)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B项不是法律规定的予以辞退的情形,故本题答案选B。
单选题10分
4.下列案件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A.甲对胡某实行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苦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到刑事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到刑事处罚,将赵某释放
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答案A
答案解析: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进行犯罪,但是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而未得逞。A项中的胡某给甲3000元并不是甲的犯罪行为所致,实际上甲的诈骗行为并未取得预期后果,属于犯罪未遂;B项中的乙在可以继续犯罪行为的情况下主动放弃,构成犯罪中止;C项中的丙已经将赵某绑架并提出勒索要求,成立犯罪既遂;D项中的丁欲拐**女,虽因妇女骗其生病而主动放弃,但实际上犯罪是可以继续进行的,只是丁担心无法出卖而主动放弃,属于犯罪中止。因此,本题选择A。
单选题10分
5.在我国,公民基本的行为准则是()。
A.行使政治权利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关注国家大事
D.维护公众利益
答案B
单选题10分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根本上体现的是()。
A.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作用
B.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
C.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D.制度更具有根本意义
答案C
答案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第2条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体现的是对人民权力的保障。A项中体现的是我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本题答案选C。
单选题10分
7.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采用的原则()。
A.属地原则
B.只采用属人原则
C.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相结合
D.普遍管辖原则
答案C
答案解析:法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1)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内也不适用。(2)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3)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4)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答案C最合适。
单选题10分
8.由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惩罚措施就是()。
A.法律实施
B.法律制裁
C.法律责任
D.法律适用
答案B
答案解析: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和实现的活动与过程。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有法律责任不一定有法律制裁,只有在当事人未承担法律责任时,才可能产生法律制裁。法的适用又称为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将法运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故本题答案选B。
单选题10分
9.我国国家机构实行()原则。
A.少数服从多数
B.集体领导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C
答案解析:我国宪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单选题10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公安部部长是()。
A.杨奇清
B.董必武
C.罗瑞卿
D.林伯渠
答案C
答案解析:1949年10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罗瑞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杨奇清为副部长。故本题答案选C。
1.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这一规定体现了()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罪行相适应
C.罪行法定
D.实事求是
答案C
答案解析:《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故本题答案为C。
单选题10分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具备()职权。
A.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B.决定特赦
C.决定战争和和平
D.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免任
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这一职权。故本题选C。
单选题10分
3.下列的情形中不能够辞退公务员的是()。
A.连续两年不称职的;不胜任现职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B.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0天
C.矿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D.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公务员法》第83条的规定,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三)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四)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B项不是法律规定的予以辞退的情形,故本题答案选B。
单选题10分
4.下列案件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A.甲对胡某实行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苦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到刑事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到刑事处罚,将赵某释放
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答案A
答案解析: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进行犯罪,但是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而未得逞。A项中的胡某给甲3000元并不是甲的犯罪行为所致,实际上甲的诈骗行为并未取得预期后果,属于犯罪未遂;B项中的乙在可以继续犯罪行为的情况下主动放弃,构成犯罪中止;C项中的丙已经将赵某绑架并提出勒索要求,成立犯罪既遂;D项中的丁欲拐**女,虽因妇女骗其生病而主动放弃,但实际上犯罪是可以继续进行的,只是丁担心无法出卖而主动放弃,属于犯罪中止。因此,本题选择A。
单选题10分
5.在我国,公民基本的行为准则是()。
A.行使政治权利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关注国家大事
D.维护公众利益
答案B
单选题10分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根本上体现的是()。
A.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作用
B.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
C.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D.制度更具有根本意义
答案C
答案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第2条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体现的是对人民权力的保障。A项中体现的是我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本题答案选C。
单选题10分
7.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采用的原则()。
A.属地原则
B.只采用属人原则
C.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相结合
D.普遍管辖原则
答案C
答案解析:法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1)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内也不适用。(2)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3)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4)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答案C最合适。
单选题10分
8.由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惩罚措施就是()。
A.法律实施
B.法律制裁
C.法律责任
D.法律适用
答案B
答案解析: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和实现的活动与过程。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有法律责任不一定有法律制裁,只有在当事人未承担法律责任时,才可能产生法律制裁。法的适用又称为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将法运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故本题答案选B。
单选题10分
9.我国国家机构实行()原则。
A.少数服从多数
B.集体领导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C
答案解析:我国宪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单选题10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公安部部长是()。
A.杨奇清
B.董必武
C.罗瑞卿
D.林伯渠
答案C
答案解析:1949年10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罗瑞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杨奇清为副部长。故本题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