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公交吧 关注:1,825贴子:103,790
  • 25回复贴,共1

一些粗的想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调皮下先认罪服法


1楼2020-02-09 00:19回复
    先从珠海本地的交通说起吧。
    1.建议特殊时期特殊对待,投放类似中山那样电动助力公共电单车,疫情过后统一回收。
    公交在平时是起到一起大家出行,让道路畅通、能源节省之类的目的,但现状是 公交已经成了一种……嗯,操着贩*的的心,吃了豹子的胆才敢上去挤的,检验一个人勇气和魄力的绝佳工具……
    公交定义了乘客上班的距离,现在出行最好把人都分散开的话,人力单车对于那些稍微走远一点上班的人来说相当痛苦, 禁摩禁电 本来是让珠海,特别是香洲的交通秩序大为改观,减少事故的发生;现在怎么说呢……电动车大街上乱跑不一定会出事,但感染上**那就一定是大事;我觉得宁可让电单车满大街乱跑,也别让人去ICU里乱躺。 电单车大街上有的是地方乱跑,但ICU不是想躺就能躺得进去的。 希望可以号召企业近期投放一些电单车,分布到各个小区里面去,让走得远的人尽量用公共电动车上下班,离得近的尽量用公共自行车 不知道老周怎么看?


    2楼2020-02-09 00:27
    收起回复
      2. 如今非常时期,公交线网建议也可以非常化。这个想法还不成熟,只是先说说
      一般的公交线网,讲求尽量刷覆盖,尽量蔓延到乘客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要尽量根据多样的客流需求来在换乘与直达,乘客需求和运力成本间找到一个平衡;再组成一个相互缠绕,错综复杂的网络,以求尽可能服务好大多数乘客的出行需求。 在这样的日常运营中,相信公交集团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出行数据,即主要的客流通道是怎样的。
      现阶段,建议以主要客流通道为骨干,力求线路尽量简洁,线网走客流通道但不再要求延伸到每一个末梢,甚至在停掉一些支线后可以临时修改保留的干线让他成为标准的客流通道线路;不再追求覆盖的完善,只求沿途稍微步行一下或者骑3、5分钟的人力单车就能过来换乘到公交,保证间隔,只要有需求,就尽量不要拥挤。只是一个粗逻辑,我想到更细的再补充吧。 这样就是尽量把运力集中到一起集中清洁消毒,又让车上乘客相对固定,不要在各种线路之间常规地反复换乘,也要杜绝枢纽里面的集中排队。要换乘尽量让他们换单车完成最后1-3公里,这样出了事好追溯,也可以减少感染的范围。


      3楼2020-02-09 00:43
      回复
        我还是先梦中想想看吧


        4楼2020-02-09 00:43
        回复
          还有说远一点的。最近信息量太大我是没法反复核实了,就根据粗信息先说粗想法吧,有错请纠正。
          就武汉本地来看,我感觉一些看似,似乎有效的政策、措施延迟太久才出来,而且似乎出现有一些政策出来然后马上又参照专家意见又回炉更改的?
          病毒不是公交这种显而易见的东西,像公交,一个基本不懂的人,恶补或者科普一段时间也能懂个大概,基本清楚是怎样一回事了;病毒应该是一种需要大量详细,甚至跨专业的专业知识的东西,不是恶补、科普几天就能了解清楚的。 建议在政策决策的初期,就引入足够多的、跨专业专家参与到决策团队中去;让专家多说话、敢说话,不给专家有意或无意的压力让他只说出你想听的话。 只有在一项政策的决策初期让跨专业的专家充分参与,让专家的专业知识成为决策中的重点,我想一个政策、一个方案出来之后才会是比较成熟的。
          比如方舱医院吧,好像早就该做了,然后新闻报道某个专家说提了建议被迅速采纳,那为何不早提建议呢?为何不早让专家参与最初的决策呢? 然后拖到不行了,专家建议,马上采纳,迅速行动,然后毕竟仓促,做出来一堆问题,效果大打折扣
          还有挨家逐户排查体温? 难道决策初期没人告诉你 很多发热不是**,是**也有很多不发热,测量人员穿梭在感染与健康之间就是移动的传播源?


          6楼2020-02-09 10:28
          收起回复
            你为何总是长篇大论


            7楼2020-02-09 12:43
            收起回复
              其实通过公交延伸到交通再延伸可以到很多地方的想法的 本着斗门安全靠香洲不失控,珠海安全靠旁边深圳广州不失控;想法越多可能就越多;以及各地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经验的逻辑,考虑到这里大家基本都是熟人了,只要不删我主题,我就把我的想法扔这里来 又本着我怎么可能懂得比??还多,我怎么可以对??指手画脚的精神,如果我的想法楼层被删除,我不一定有那个心情重发 我就回去自我检讨,自我隔离危险思想,并相信** 相信*
              比如,减少人员相互传染,除了我之前建议**期间投放电动公共自行车替代公交车功能外,我还想到:
              1.我的想法建立在珠海本地目前尚未社区暴发,主要是外来零星输入的前提下。可以试着建立工作岗位 交易平台, 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与企业时间,或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交换技能专长、工作岗位、就职地点、工作意愿等信息,让大家通过交易,尽可能至少在疫情期间将工作地点尽量和别人通过交易的办法调换到住址附近; 反过来,貌似也可以就住址进行这样的交易,让住址尽量离工作单位更近。 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
              2.依照形式严峻程度,鼓励有独立办公或工作空间的人住在工作地。 备货一些睡袋或简易帐篷、折叠床等物品必要的时候卖或者发放给有条件这样做的人,继续工作的同时减少人员流动。


              8楼2020-02-13 15:43
              收起回复
                还有关于方舱**, 我觉得要是广州或深圳沦落到那种地步的话(为了确保珠海不沦落到那样的地步,必须让隔壁深圳广州不失控)。从武汉总结经验的话,我觉得:
                1. 将人临时集中到服务相当不完善的地点,无论何事都有其他传染病交叉感染的风险;2.平时要立即抽调出这么多护理人员都是困难的事情,何况现在;3. 忙碌的护理人员肯定不如家人那样照顾病人,不利于病人的康复。4. 没有设备的医生护士有什么用,就测量体温?直接将病人分组并从小组中轻症中招募志愿者不是更好? 新闻也说了这是不得已的有缺陷的办法。
                但我认为,对于缺少设备的情况下将人集中,所面临的问题;不如培训家人,在有条件单独房间的家庭实施家人照顾的自主隔离,将无条件单独房间的患病人员再考虑送往集中隔离点: 1.这样可以节省出医生护士的人力资源去专业医院,杜绝大材小用;2. 家人一般来说比护理人员更懂得照顾病人,且各自对自家负责,不存在集中起来管理混乱和护理混乱的问题,各家对自己家负责;3.对于吃饭、上厕所、精神生活 以及其他一些个性化问题,家庭隔离更利于患者康复。
                反正集中隔离也没医院床位,不如有条件就在家,没条件再送来。
                关于居家隔离我还认为:不管以什么理由,广东这边可以制作相应的指引宣传了,随时准备针对性地或全面地派发这样的宣传。指导人如何将家里的房间改造成隔离房间,如何与疑似的家人照顾和打交道,自己疑似如何注意不传染家人等等居家隔离措施;并且还可以让有关人员视频远程指导和检查相应家庭的措施是否到位。这边医护又支援武汉,本地有个事扛得过来么?广州深圳有个事珠海能独善其身么?


                9楼2020-02-13 15:56
                收起回复